夏帝孔甲立即召見了劉累,把禦養巨龍的重擔交給了他,并且賜号“禦龍氏”。
從此,劉累永載史冊。他的後人便光榮地以“劉”為姓,号稱禦龍氏。
嚴格說,劉累本人并不姓劉。
上古時代,女字旁的“姓”,代表一個人所屬的母系部落。
劉累的姓應該是“姜”,因為他是堯的後裔,是汾水之畔以陶器聞名的陶唐部落的一員。
而刀字旁的劉字本意就是斧钺。“劉累”這個名字,很可能跟揮舞着金斧的豢龍氏有關。
不管怎樣,劉累的确是今天劉姓的鼻祖,也是“禦龍氏”這個稱号的來源。
劉邦部占領鹹陽期間,當地耆老把荊轲刺秦的寒兮劍和“禦龍将軍”的稱号授予了劉邦。
用以就是,希望劉邦能夠用這柄利刃,逼迫龐大的帝國暴龍為民行善,
就像夏禹手下的豢龍氏武士揮舞金斧,逼迫巨龍治理洪水那樣,
而不是像項羽那樣,一心要屠滅暴龍,讓天下回到群雄割據的叢林時代。
……
在黃石照亮的樸素卧房裡,劉恒握着禦龍之劍,決定把昨天的所見說出來:
“孩兒到過海上的巨牆!”
“‘息壁’!”劉邦歎道,“上天用來阻擋暴龍的壁壘!”
劉邦講起了那神奇巨牆的由來:
“早在江南豪傑起兵之前,祖龍的禦用學者們就已經棄篡位的秦二世而去。
“博士叔孫通帶領同僚以及其他受壓迫的民衆離開鹹陽,前往齊地,與齊民一同建立了一個新國家,‘大公國’。
“他們決心以德安邦,而非酷法治國。
“當扶蘇控制局面,他的第一反應是不去在意學究們可笑的社會實驗,即便叔孫通偷走了寶貴的‘傳國玺’。
“而當三世皇帝發覺,一件私人之物也被擡到了丘陵半島,他馬上親自帶兵追索。”
“什麼私人之物?”劉恒插嘴問道,顯得十分關切。
劉邦望着兒子,說:“據說,是他生母的遺骨。别的就不知道了。”
小劉也愣住了。
他心裡确定,假如有人盜走了薄夫人的遺骨,那麼他一定會拼命去找回來。
如果暴君對自己的生母也有這份感情,那麼說明,秦三世至少不是畜生。
劉邦繼續講述:
“秦三世親自率領的秦軍,并不是殷墟下發射閃電的萬人隊伍,但也裝備了劃時代的新武器,是戰無不勝的。
“正當他們繞行東嶽泰山,準備進攻臨淄城之際,突然,地動山搖。
“煙塵中,一堵高牆拔地而起,将泰山剖分開來,直插天宇——從影子長度來看,大概足有十裡之高!
“同時,巨牆綿延數千裡,直到将整個半島團團圍住,保護了躲藏在齊地的儒生和民衆。
“一直有一個傳說:泰山底下藏着大禹治水用剩下的‘息壤’,一種能夠自我增生的土壤。
“高牆拔地而起,很可能正是息壤增生的表現!
“于是,牆外面的人們便将高牆叫做‘息壁’了。”
“息壁有多厚?”劉恒忍不住插話。
“呃,不太厚,”老父追憶,“縱深不到十步,我聽說。”
“能确定嗎?”劉恒關切問。
恒兒心理的盤算是:通過估量牢不可破的息壁在正午的影長,就能根據勾股定理,或者希臘人所說的畢達哥拉斯定理,估算出息壁的高度。但是息壁的厚度,在根本無法人工鑽眼的情況下,究竟是如何确定的呢?
劉邦解釋外界是如何知道息壁的厚度:
“五年前的時候,朝廷曾派兩架維摩納試圖越過那道十裡之高、牢不可破的息壁,對大公國進行抵近偵察。
“之所以之前無法用飛越的方式入侵大公國,是因為沒有人能在距地面十裡的寒冷高空長時間作業,或者壓根正常呼吸。
“剛剛裝備了高空通風器的維摩納,便開啟了這史無前例的飛行。
“執行任務的空鬥士一直用勾玉和秦鏡将影像實時發回到阿房宮。
“流傳出來的結果是,從高空中望去,高聳入雲的息壁薄得就像一張莎草紙!
“可是,就在維摩納飛越牆體的一瞬間,便與阿房宮的指揮中心徹底失去了聯系,并且再也沒有飛回來。
“但其傳回來的最後影像,讓帝國首腦們看到了那道狹窄卻高聳的黑牆那邊,村鎮相望,田連阡陌。
“這說明,‘大公國’的書呆子們近三十年來一直耕讀傳家,免受帝國的霸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