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後,一行四海閣的商隊,抵達了聖臨山脈邊緣的大鎮——羅浮嶺。借助玄氣與特殊物品,他們僅用七日,便從北境的東南端,來到了北部山群。這是一片極大的山群,占據了北境大概接近一成半的土地,其面積堪稱恐怖,這便是聖臨山脈,聖臨宗所在,魔域老巢。
其實吧,這本就是不毛之地,北境的北端,苦寒更甚,山中也并不宜居,常人可無法在這種環境生存。但修者不同,他們能忍受苦寒,開辟洞天福地,以此修行。
這片山脈,本就是以聖臨宗而名。
隻能說,聖臨宗最早在聖臨山脈紮根之時,名聲定然是極好的,隻不過後世越走越偏罷了,雖然還沒真切發展到人人喊打的魔教那種地步,但也有這種趨勢了。也不知這已上任二三十年的宗主,能遏制住這不良風氣多久。
鎮中,洛魂與季煙羅、林墨仙,也就此分别。不過季煙羅笑着對他說,他們還會再見面的,在三日後大典宴席的那九天,還會再見的。
季煙羅圍着狐裘,戴着覆雪似的絨帽,紅唇豔麗,笑得像個狡猾的小狐狸。
洛魂視若無睹,回禮,上山去了。
羅浮嶺雖是在聖臨山脈之外,但其本身的海拔也有三四百丈之高,加之近日刮起了凜冽的西北寒風,而今俨然有入秋之相了。而在北境偏南處,依然是盛夏模樣,隻不過氣溫肯定是比其餘三大陸低些。
這七日的旅途,倒也還算安甯,什麼亂七八糟的事件都沒發生,商隊一行安安穩穩地疾速來到了羅浮嶺。畢竟是四海閣的商隊,沒什麼人敢劫的,洛魂也便安心修行了一路——假如忽略季煙羅偶來的調笑和林墨仙的刁蠻的話。
總之,到了地方,季煙羅也大方地給他結了賞金。護镖結束,好聚好散。
洛魂踩着一級一級的階梯往山上走去。
這是由羅浮嶺入宗的第一座山,名喚眺雲峰。這座山已經幾乎全是人造痕迹了,從山腳到山頂,皆是直挺挺的一條道,由青石闆鋪就的台階,兩側沒有護欄。再往外則是光秃秃的,沒有樹,隻生着些雜草。這眺雲峰不生樹木,倒也沒有太多别的原因,宗門先祖施以大術法,木本沒法存活于此山罷了。山也不算很高,在而今的天氣并不會積雪,故而雜草蔥茏,
若沒有一定的心性,爬這座山,無異于究極折磨,回首一望,怕是能給魂吓沒。
聖臨山脈禁空,這是其門規,據說是最古早的門規之一,所以洛魂沒有飛。但他也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健步如飛迅速跨過這漫長的石階,而是慢悠悠地走着。
石闆很寬,上山路上,同樣也有不少的人。有白衣飄飄的道長,有衣袂如雪的仙子,有紅衣豔麗的妖女,也有身着魔域弟子黑袍的少年少女們。
魔域不太講究着裝,宗門的各種制式服裝隻在正規的相應場合才會要求。所以,穿着弟子服的多是魔域中人,而穿其他衣裳的,誰知是魔域之人還是來祝典的。
洛魂今日還是那裝扮,外罩黑衣,内搭白衫,襯托地人氣質出塵,生得又俊,想不出衆都難。
他一步一步上階,也引得了或誇贊或不屑的評價,有仙子搭話,有妖女調笑,他自是簡單應付,神态卻依然拒人于千裡之外。若非外來者大多是為祝賀聖女大典而來,須得給魔域面子,否則指不定還有那些按捺不住的少年郎要對這冷面公子發起挑戰了。
都是些小插曲罷了。
行至接近山巅處,一座玉石雕就的牌坊跨立在石階上空,寫着“聖臨宗”三字。牌坊古樸大氣,其上略顯古舊斑駁,似是極為古老的的存在了。
隔壁來祝典的某宗門的帶隊長輩說,這牌坊是在三代宗主時期立的,二代宗主題的字,曆經了上下九千年的時光,可謂見證了聖臨宗這些年的興盛。而宗門本身的曆史,那就更不可究了,沒人知道宗門的開山祖師究竟是誰,也沒人知道二代與三代宗主究竟執掌了多少年歲,這些聖臨宗最遠古的曆史,像是藏在了無人可見的迷霧裡,等待後人的揭曉。不過,也從未被人揭曉。
原本牌坊處,是有護宗大陣的,這些天為了聖女大典迎賓,便也撤去了。隻要是來祝典的,皆是客,至于屆時入宴,那還得需要請柬或者逐鹿武道會的報名憑證。
須臾,洛魂行至眺雲峰山巅,倒也似乎真的處于雲間了,淺淡的霧色彌漫,不遠處的白雲遊蕩,恰似如仙境一般,令人倍感美不勝收。
眺雲峰後,是幾條鐵索拉起的木闆橋,連接着另一座山。想來是為了分攤人流量的壓力,故而平行設置了數道鐵索橋。
這些鐵索橋隻連接着眺雲峰與對面那座山的一處山腰,并沒有連接向其他的山峰,想來前面那座山才是進行分流前往不同區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