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白,或者說二丫,她的故事,還需要再往前推幾年開始講述。
在那時,還沒有什麼黑錦,她的臉,也自然也不是如今這般奇詭模樣。那時的她,還要年幼幾分,可那小臉蛋的清麗與惹人憐愛,便已經初見端倪了。
村裡人都說啊,二丫這孩子長得可愛,再長幾歲肯定就能看出來是個美人胚子,再加上性格又懂事、乖巧。将來啊,若是能尋個好人家嫁了,家中可就發達咯!
這樣的話,二丫的爹娘也就一笑置之。
可随着二丫再長大些,面相便更溫潤了,她爹娘尋常農戶,也不知如何便養了個這般水靈的小姑娘出來。
于是,村中便有遠親近鄰的動了心思,想要同二丫家結個娃娃親。以前還能笑着和村中人說以後娃娃和你們誰誰誰家結親的二丫爹娘,如今也動起了其他的心思。
鎮上有幾家大戶,其中一家姓趙的,有個小少爺,年不及冠,姑娘都娶了幾房了。雖然好色風流了些,但人還不壞,被他娶走的小妾娘家,都能得上不菲的銀兩。
而二丫家近些年來生活困難,三娃娃出生不足月,打娘胎裡便帶着病,看病吃藥都得花錢。尤其是去年的種子有大雨泡過的緣故,收成極差,一年的活計可不僅僅是白忙活,本就無幾銀錢的老本還得倒貼不少。
且二丫哥哥大壯到了年紀,和鄰村一個姑娘好了段日子,已經有了娶過門來的打算。隻是對家并不同意這門親事,嫌二丫家赤貧如洗,他家的姑娘若是嫁過來,還不知得吃多少年的苦哩!
所以,不若就把二丫嫁去鎮上的趙家做妾,換些銀錢給大壯娶妻。這麼一來,家中一兒一女便都有了着落,二老往後也能清閑些過日子,把三娃娃平平安安養大就好。
于是,二丫她爹便找村中先生看黃曆,找了個适合姻親的良辰吉日,便準備那日動身去鎮上拜訪趙家小少爺。
本來這一趟該是帶着二丫一并去的,但先生不建議他如此。主動送上門去,那是讨好,是巴結,不會被趙家重視的。哪怕二丫的确生得跟花骨朵兒似的水靈靈的,但在人家眼中那便是落了下乘。
所以,要吊人胃口,要主動前去,還要找個托兒替你言說你家姑娘有多麼多麼漂亮,引趙家小少爺親自來村中見上一面。待他見過,定會有跋山涉水終見奇珍的驚喜之感,一激動,一高興,這喜事不就成了麼!
于是,這樁事兒,從你送閨女上門,變成了趙家小少爺親自提親,性質就變了。二丫在夫家地位高了,趙家提親禮錢豐厚了,咱們村還指不定能和趙家攀上些關系。
所以,你按我教你的去同趙家小少爺講,把他引來村中一見便好。
這樁事,也果然如先生所料。二丫她爹找了個托兒,倆人按先生提供的說辭,一唱一和,把趙家小少爺引到了村中,甚至還因為哄得了小少爺高興,一人得了一塊兒碎銀。
結果,天有不測風雲,小少爺到了二丫家,一見二丫,當場被吓得亡魂皆冒,甚至還尿了褲子。小少爺連痛罵他倆都顧不上,連忙喊侍衛駕車,頭也不回地跑了。
倆人一頭霧水,也進屋見二丫,結果,比那落荒而逃的小少爺還要不堪,二丫他爹甚至是被當場吓昏了過去。
這是為啥呢?
事情,又得回到當日早上。
當二丫她爹踏上去往鎮上的路時,大哥把三娃娃托付給鄰居的大娘,帶着二丫去往田裡給新栽的秧苗守水,順便把昨日未抛完的秧苗栽下。等到田裡見了娘,娘便讓她趕緊回去,說是今日有貴客上門,讓她去尋二妞的三嫂的四妹準備準備,娘一會兒和大壯忙完就回來。
二丫不解其意,說是貴客需要她準備什麼?自己留在這兒幫忙,做得不是更快麼?
二丫她娘不好意思說爹娘已經準備将你嫁出去了,便闆起臉來,說叫你去便去,娘已經跟人打過招呼了,聽人安排便是。記得,去尋人家的時候,把家裡那籃子雞蛋帶上。
二丫也不敢忤逆母親,便與二人告了别,獨自踏上返程。
二妞是村裡開雜貨鋪的,人很開朗很大方,經常請他們小孩子吃糖。但她那個三嫂不太好相與,與二妞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她的精明,二妞每送一次東西總要被她數落一番。所幸二妞也不在乎,跟個大孩子似的,嘻嘻哈哈地應付,轉頭便又和一群小孩子玩在一塊兒。
至于二妞的三嫂的四妹?
沒聽過。
起碼二丫是真不認識這一号人,更不清楚她是做什麼的,自己尋她又是要作何準備?這和家裡要來的貴客,有什麼關系?
二丫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