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漸濃,到了夜晚時分,徐庶、諸葛亮,我們三人便總是坐在院中看星空。擡頭仰望着星河萬裡,藏青色的天空上光芒連綴。
“我就認識這一顆星星,北極星。”我指着那顆天幕上最亮的星辰,笑道。
“《論語》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拱之。’”徐庶回道。
“師父都知道哪些星星?”我問道。
“星象、風角我可不擅長,這個你得問孔明。”徐庶指了指諸葛亮道:“他什麼都知道。”
“元直又說笑,亮何時什麼都知道了?”諸葛亮輕笑着搖頭。
“孔明,那顆星星叫什麼?”我随手指了北極星旁邊的一顆星星。
“玉衡。”孔明回道。
“你從此方向看去。”諸葛亮也指着北極星,順勢勾勒出一個勺子的形狀,邊說道:“此七星分别為天樞、天璇、天玑、天權、玉衡、開陽、搖光。”
我心中一動,試探性了問道:“那孔明觀察過彗星麼?”
“《春秋.經文公十四年 》曾記:‘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鬥。’”諸葛亮思索了下,回道:“《漢書》将本朝星辰隕落記略的更為詳盡,姑娘若感興趣,可以一觀。”
“是麼?先生這裡怎麼沒有此書?”我想了想,我好像沒見過。
“是不是你平日裡擺弄丢了?”徐庶接道。
“孔明帶此書了麼?”我沒有理徐庶,看向諸葛亮。
心髒竟是不受控制的砰砰直跳,隻要能知道彗星劃過的具體時間與間隔,我是不是可以......?!
“姑娘稍候。”
諸葛亮起身向後院廂房走去。不多時拿了一冊書簡回來,遞到了我手上。
我站在燈火處,手指慢慢掀開,眼睛緊緊盯着書簡上的字,生怕錯過了一點信息。
......
孝昭始元中,汗宦者梁成恢及燕王候星者吳莫如,見蓬星出西方天市垣東門,行過河鼓,入營室中。
......
永平八年,六月壬午,長星出柳、張三十七度,犯軒轅,刺天船,淩太微,至上階,凡現五十六日去柳。
......
永和六年二月丁巳,彗星見東方,長六七尺,色青白,西南指營室及墳墓星。丁醜彗星在奎一度,長六尺,癸未昏見西北,曆畢昴。甲申在東井,遂曆輿貴柳七星張,光炎及三台,至軒轅中滅。
......
我的雙手忍不住也開始顫抖,努力平複了心情,心中暗暗計算:若按書中記載推測,彗星每65年經過地球,永和六年按時間推算到現在那應是建安......十年?!
去年麼?!......本就是懸着的心一下子沉入了深底,世間竟會有如此巧合的事情?
我努力想要梳理這些事情的關聯,但是腦子裡全是亂糟糟的,什麼也想不出,什麼也做不了。
......
自那日後,我便躲在屋裡沒有出來,或許是我這幾日渾渾噩噩的,或許是司馬徽交代了什麼,并沒有人來打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