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安長歎一口氣,感慨說:“朕,無人能倚。”
他在向自己……透露底牌?
姜蕪連忙否定,沈清安□□王術數運籌帷幄,詭計多端,指不定在博取她的信任,實在不可信!
可她絞盡腦汁也想不出有什麼沈清安非她不可的理由。後宮前朝,各個精明狡猾,千年狐狸,精于算計,她鬥不過。
沈清安見她狐疑,道:“你與林家交情不淺。”
姜蕪心中咯噔一聲,沈清安如何知道自己與林殊結識?難道他知道……也許不是,也許是沈清安故意試探她?姜蕪心中慌亂,面上不顯,不能自亂陣腳。
她淡定回答:“談不上深,隻認識。”捏緊袖口。
沈清安說:“無論深淺,朕需要你做一件事。”
姜蕪暫歇口氣。
“朕需要有個人來解決官員俸祿之事。”
李之高?
“陛下想禍水東引?”引到太後身上,讓她自食惡果?
“不錯。”沈清安贊許的點頭。
“你覺得如何解決?”沈清安發問。
“既無銀兩,隻能用物折俸。”姜蕪說。
“何物最好?”沈清安問。
“鹽鐵乃國之重,不能通貨民間。而祿米蘇木是剛需,既可以自用,多餘的也可以流通市場。”姜蕪說。
“最重要的是,這兩樣并不容易流通。”
沈清安微笑着點頭。
确實這樣。
“李之高貪财好色,是個酒囊飯袋,卻膽小謹慎。若是朝中誰人給他建議,免不得讓他心生懷疑。而林家世代為商,從未涉足朝堂,正好合适。”
沈清安點到為止,傷神的撫額,道:“你先回去吧,朕晚些時候來看你。”
姜蕪行禮,“陛下憂勞,不必來看臣妾,早些休息。”
姜蕪落筆,給林殊寫信。
她仿佛被一雙手推着前行。姜蕪像站在岔路口,一邊是上一世的結局,一邊是現在的路。兩條無法相交的岔路,她已遠去。
回首望去,所有的事好像繞成一個圈,被什麼東西聯結。
林殊收到信時,正往京都返回。冬日寒冷,北邊的天氣實在受不住。他裹了兩條大氅,又用毯子将自己蓋住,才稍稍好些。
玉川還在說着什麼,他的思緒全部落到信中内容。
是皇帝還是太後?
這種被隐瞞的感覺可真不好!林殊想着,将信紙燃于燭火。
過幾日是沈清安壽辰。這幾年來國庫虛空,又連着各種天災,邊關戰事不斷,除了太後,宮中一切節日誕辰随簡。往年來沈清安也隻宴請三品以上官員及家眷,節省開支。不知今年會如何操辦。
姜蕪百無聊賴的閉宮不出。自那日祺妃在她這裡沒讨得好,還失了一朵千年靈芝後再沒來找她麻煩。後來聽說她借花獻佛的送給皇帝,皇帝一高興賞下不少東西,祺妃氣得暴跳如雷。
她翻看着書,心思卻不在上面,半日還停在第一頁。
“娘娘有心事?”歆雪端來暖茶,問道。
姜蕪合上書,問:“聽說宮中來了新人?”
“娘娘不是向來不關心這些事的嗎?今日怎的起了興趣。”歆雪放下暖茶,思索後說:“好像是太後娘娘的遠房侄女,說是親戚,其實都出了五服,占一個皇親的名頭。不過聽說生得極美,知書達理,才剛過及笄之年。”
姜蕪迫不及待的問:“是不是姓許?”
歆雪驚詫,“娘娘怎知?”後又恍然大悟,“娘娘若早些開竅,早點對陛下上心,又何需自毀容貌呢?”
歆雪後面的話她沒聽清,卻陷入迷惘。
許婕妤,和她夢裡的對上了!
怎麼會?
上一世直到她死宮中都未進新人,也從沒聽說過太後有這麼個侄女。
難道因為她的改變,很多事也改變了?或者提前發生?
手中的書被她揉皺,神色不甯。
自那日姜蕪來過華安殿後,沈清安連着幾日推脫早朝,卧病宮中,說是舊疾複發,任何人不得侍疾,不得觐見。太後依然代為執政。
姜蕪知道他是故意做給太後看,要将太後推向群臣。
抱病期間,沈清安下了一道聖旨,擢拔原蘇州府倉大吏李之高為都轉運使司,押運銀糧送往邊關,也就是祺妃兄長所駐守的地方。處于大周西方,外接夏國。
太後不太滿意,不過也沒阻攔,想着下次尋機會将李之高召回京中。
沈清安直接将官員俸祿的難題扔給太後,不論太後如何抉擇,都是得罪文武百官的事。
如他們計劃的那樣,李之高說服太後,以祿米蘇木折俸,解決官員俸祿問題。
這一決定引起百官怨憤,卻不敢言。而提出解決之法的李之高讨得太後歡心,為太後謀下不少私利,成了衆矢之的。
姜蕪半夜避過安如海,偷偷見了沈清安,将許婕妤的事原原本本告訴他。豈料他面色如常,隻輕輕“哦”了一句。
“陛下這是什麼意思?”此時多事之際,邊關戰事告急,皇帝遭遇刺殺,太後執政,幾日後又是皇帝壽辰,宴請百官。這時候新添妃子,擺明了太後要搞事,結果當事人卻不在意!是她杞人憂天,多管閑事了!
正要走,被沈清安攔下。
“你真當朕萬事不理?”華安殿隻燃了幾盞微弱宮燈,缥缈的散出幾點零零星星的光亮,飄忽到兩人臉上,映出一片霞紅。
“是朕主動提起,讓太後選拔新人入宮。”
“為何?”
“為何是現在?”
沈清安怔了怔,将身體隐在暗處,側身到陰影處,“不提早就來不及了。”
什麼來不及?
安如海聽到動靜提着宮燈入殿,輕聲詢問:“陛下可要宣太醫?”
姜蕪百思不得其解,生出一個可怕念頭,難道沈清安也和她一樣,重生了?
不然為何會提前預估一些事?
但也不太可能,她是死了,然後重生。上一世沈清安并沒有死,怎麼會重生?是她自己吓自己了。
翌日一早,她去見了這位名冠後宮的許婕妤。
好巧,祺妃領着一衆人也在。連久病榻前的蕭妃今日也來了,難得見到後宮人如此齊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