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蕪淺笑,隻道是這麼回事。
又問∶“你們可知道餘鐵嘴第二日暴斃家中?”
說到此處,姜蕪歎息,她猜想太後心狠手辣,不會放過,隻是……
餘鐵嘴隻是測字,并未知曉或參與什麼,太後為何殺他滅口?
宮中三年爾虞我詐,讓她習慣的往複雜方向猜測。
在她問起時,兩人皆是面上一沉,露出難以明說的表情。
姜蕪隻知是自己猜對了,餘鐵嘴的死果然不簡單。她遂又問∶“餘鐵嘴可是陛下安排的?”
林殊擡眼,不打算瞞着,回答道∶“是。”
姜蕪問林無隅∶“你也是陛下安排的?”
她十分不解,林無隅為翰林編書,雖品階不夠,不入朝堂,隻在翰林院做些雜事。但怎麼說也是京都有頭有臉的望族之後,此番讓林無隅來,會不會太冒險?
林無隅接過話∶“那倒不是!”
“我做翰林院編書煩了,事情又多又雜,毫無樂趣,不上不下,前幾日遞了辭呈就偷跑出了京都。”
林無隅想到這裡,長歎一聲,繼續講述他千難萬險的出走經曆。
他一出京都就被妙手空空光顧,不知什麼時候被竊走了全部銀錢,到他發現時,是在吃了一頓大餐無錢結賬,被店家一頓打。無可奈何,為了不挨揍,隻能用一身華服換口糧。
衣衫褴褛的遊走幾日,他也沒想過回去,回去定然少不得一頓家法伺候,日後再要出來可就難了。
天無絕人之路,這時他遇到林殊,兩人開始還沒認出,林殊正需要一個迷惑太後的人。見林無隅樣子機靈,巧舌如簧,便給了銀錢讓他演一出戲。
兩人後來又是怎麼相認的,那可就說來話長。林無隅擺好架勢就要講,被林殊攔下。
“不從你小時候尿床開始講?”
林無隅∶“說好不提的!”
又抱歉的看姜蕪,收起了話。
林殊長話短說的告知了姜蕪實情。
在他們出宮前一夜,宮裡遞來消息,讓他說服餘鐵嘴給太後測字,但測字内容由他們定。
起先餘鐵嘴見林殊一副富貴打扮,已經生了三分不滿,後面得知要卷入世家紛争,将他趕了出去。
林殊沒學古人“程門立雪”“三顧茅廬”,隻給餘鐵嘴留話,“先生大義,此計為國”。
第二日,餘鐵嘴請來了林殊,與他說道了幾番,最後怅然,“我年輕時犯下不少罪孽,累及家人,落得個衆叛親離的下場。”
餘鐵嘴神色複雜,林殊也聽聞過餘鐵嘴許多傳聞,但真相如何,餘鐵嘴既不願說,他也不逼問,隻道“世事都有個緣法”。
他不信這些的。
餘鐵嘴那日沉默了許久,拉着他喝了半日的酒,酩酊大醉,末了才曠然唱道∶“中夜四五歎,常為大國憂。”
又唱∶“憂國忘家,捐軀濟難!”
餘鐵嘴對林殊說∶“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林殊迎風雪立,覺得凄然悲壯。
餘鐵嘴趁着酒意将他趕走∶“離了我這屋,山水不相逢,來日無期!”
又對林殊說∶“我從來沒見過你。”
林殊到後半夜才離開,在風雪中立了很久。他在思考,他口口聲聲對餘鐵嘴說“大義”,但何為大義?
他是商人,最不懂的,就是大義。
聽完事實,姜蕪和林無隅低沉,對餘鐵嘴肅然起敬。
有的人終其一生忙忙碌碌,卻不知為何而活。有的人窮其一生,追尋飄渺,卻氣壯山河。
姜蕪稱之為信仰。
山高路遠,砥砺前行。春秋幾變,山河壯闊。
國家有信仰,民衆才有希望。
信仰如磐石,堅不可摧,如赤岩,永不褪色。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這一刻,姜蕪試圖理解,潛移默化間,根植于心。
林殊問她,今後有什麼打算?
姜蕪愁思,太後沒有見到他們屍首,以太後的謹小慎微,必不能放心,眼下正全國緝拿他們。
她不能去找沈清安,也不能回家,眼下最要緊的,趁她有自由,建立自己的勢力。
姜蕪對林殊說,她想往西,去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