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七殺星 > 第104章 第一桶金(二)

第104章 第一桶金(二)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沈夜北狐疑地看向他:“你自己說過的話,自己都忘了?”

……啊,想起來了。九年前勸谏古德裡安神父發展地下家庭教會時,他确實曾經提過一嘴,沒想到這便宜弟弟居然記得這麼清楚。再這麼潛移默化地教上幾年,估計現代社會的流行詞這小子全都能學會喽!

眼見聊着聊着又進了死胡同,柳餘缺趕忙打了個哈哈:“嗐,瞧我這破記性。隻讀四書五經還好,頂多腦子變成石頭——人蠢了點兒。要是再學了陽明心學,那可就成了既蠢又壞!”

柳餘缺口中的“心學”,真實曆史上其思想最早可追溯于孟子,其學派則開創于宋代陸九淵、集大成于明代王陽明,很多觀點與宋明時期的理學相左。比起理學簡單粗暴的“存天理、滅人欲”,陽明心學(注2)主張“心即理、知行合一、緻良知”,即追求内心深處良善的底色而輕視甚至無視對客觀物理世界的探索,在哲學領域屬于唯心主義。

在封建社會“人治”制度下,為官者修習心學既是一種潮流,也是在官場上明哲保身的利器,更是将封建朝廷皇權與官僚、官僚與官僚之間“惡性内耗”、黨争、權争推向登峰造極的加速器,其流毒後世、為害千秋的程度,堪比自秦漢以降“外儒内法”的王道思想與統治方式。

在楚國這個架空朝代裡,由于其和真實曆史分歧在于:明亡後滿清異族未能入關、而是先後被大順、大秦、大梁等短期政權取代,最後由楚帝國一統四海聊以終焉的緣故,所以陽明心學也流傳至今,被無數讀書人奉為圭臬。

沈夜北舉人出身,自然也修習過陽明心學,面上薄紅于是更甚:“我是學過,但并不相信。”

柳餘缺眨了眨眼,逗他:“嗯?真的嗎?”

沈夜北不說話了。

話題越扯越遠了,最後還是得扯回來。柳餘缺于是寬容地笑了笑,放棄了刨根問底的機會:“罷了,曆史局限性在這裡,我不該為難你的。”

有些東西嘴上即便不承認,但潛移默化之後,心裡卻會下意識地遵循并外化于行——

外界傳聞,沈夜北生活上對自己要求極為嚴格、嚴格到了苛刻的地步,可所做出的事——諸如殘忍虐殺俘虜、在朝鮮半島獨斷朝綱、扶持傀儡把持國政等,卻是駭人聽聞的專橫冷酷。這其中固然有其天性使然,但恐怕也和心學脫不開關系——畢竟按照社會上對心學的主流理解,一個人隻要私德無虧,公德上怎麼離譜都是可以被原諒的。

自己作為哥哥,不能任由他這麼堕落下去。不過現在顯然不是合适的時機。

“基輔羅斯給你們提供先進技術,你們付出了什麼代價?”

“都算在關稅提成裡。”

明白了。難怪基輔羅斯獅子大開口,一張嘴就是百分之四十——敢情新羅王這是被他賣了還得幫他數錢,真夠慘的。

“這座造船廠還有設備……”柳餘缺眯起雙眼,迎着日光望向身後愈發渺小的廠房,若有所思道:“你打算留給新羅嗎?”

“廠房設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才。”

沈夜北語氣異常堅定:“你剛才也看到了,無論是袁勝年還是那些工程師,用的都是西式科學——西式現代商業經營管理模式,以及工業生産制造技術。這裡的‘實驗’一旦成功,就意味着楚國境内也可推行——屆時,我便将這些管理、技術人才全部帶回國内,促成楚國自己的工業革命。”

“那麼,”柳餘缺摸了摸下巴:“到時候你撤了,這裡就隻剩下廠子和一群新羅文盲工人……以斑窺豹,可見整個半島上其他地區……也都是一樣的情況了。”

“不錯。”

“你把新羅人當成人礦對待,難道連起碼的開蒙(注3)都不做嗎?”

“你累了嗎?”

這叫什麼狗屁不答反問?柳餘缺心情沉重,臉色也不是很好看,勉強擠出一絲笑容:“身體不累,心倒是有些累。沈廷鈞,你還沒有回答我剛才的問題。”

“如果不算太累,還有最後一處。”沈夜北淡淡道:“去了,你就知道答案了。”

——————————

注1:舉人和現代學曆的關系:以明代為例,明朝兩京十三省平均分攤下來,每個省一年也就産生二十多個舉人,這樣的比例顯然遠遠低于後世博士錄取率。

而且,封建王朝舉人身份不僅代表學曆,更象征了一個人社會地位和階級的躍升,享有諸如免除稅賦徭役、使用奴婢、免刑、直接出仕等政治特權。

注2:關于陽明心學一則轶事:清代曾國藩将陽明心學奉為圭臬,以“聖人之道”嚴格要求自己,苦修私德(其實就是戒色戒欲),潔身自好。

然而在對太平天國的作戰之中,這位“私德聖人”、滿清王朝的漢人官僚率領大軍入侵天京(今南京),對漢人百姓大開殺戒,行焦土政策,使得江南尤其蘇南一帶直到民國初年都沒能恢複經濟和民力,史稱“曾剃頭”。

曾國藩窮盡一生苦修私德,卻毫無半分公德可言,如此殘虐之徒竟被後世研究之人腆顔奉為“最後一位聖人”,簡直可悲、可怖、可歎。

注3:開蒙,舊時指兒童入書塾接受啟蒙教育;泛指開始教兒童識字學習。此處代指教育。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