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清安 > 第8章 第 8 章

第8章 第 8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08.

“醒醒,快到爺爺家了。常大小姐啊——夕陽曬屁股了——”

鋼筋森林裡,一輛小車已經在高架上堵了一個半小時,十二中每天上下學都人滿為患,今天散訓又正好趕上周五晚高峰,直接把一老一少兩個人堵得寸步難行。

夕陽、車燈和路邊霓虹用各色光暈編織成牢籠,蟲蟻般的車輛困頓其中,掙紮着往兩邊逃去。

常安早就累了,散訓之後,同學被家長各自領走。班主任劉偉神出鬼沒,李亦清有樣學樣,一散訓就不知道哪去了,常安一整天都沒機會和李亦清說上話。

坐上常榮凱副駕駛的時候,皮肉被口袋裡的手機一硌,常安掏出手機想給李亦清發信息,沒想好說什麼,手指在屏幕上一摩挲,誤觸打開相冊,常榮凱那張私心很重的照片又跳出來。

看着照片,常安突然懊惱,她應該趁升旗的時候給李亦清拍張照的。

至于這種行為算不算侵犯肖像權,已經不在常安此刻能考慮到的範圍裡了。

手機往腦門上一貼,半張鋼化膜上都是額上出油。她沒好氣地抽出張紙,一巴掌抹幹淨屏幕,然後沒骨頭似的往座椅下滑去,眼睛一閉,沒過兩秒就意外睡着了。手勁一松,手機咚地滑落。

常榮凱握着方向盤,在旁邊樂不可支。

久不見人來,常老頭打電話來催,常榮凱算算距離,“快了馬上到”應着,放下電話就開始喊常安起床。

常安迷迷瞪瞪睜眼,她都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睡着的,半邊身子睡得陷進座椅裡,兩手一撐坐墊,重新坐起來,脫口就問:“爸,晚上吃啥?”

“别問你爸,問我爸。”

“哦對,今天去爺爺家,睡忘了。我媽呢?”

“已經到了。你姑也到了,就差咱倆。”

“大咖就得最後到。”

“說得對!”

一打方向盤,小車終于駛離高架,脫離主幹道,向着一處老舊小區奔去。

在常安的記憶裡,這是她最初的“家”,她學齡前曾在這個小區裡住過好長時間,後來讀書才搬去現在的家,騰出來的老房子剛好給爺爺住。這小區跟常榮凱一個年紀,基本保留了上個世紀的樣子,住的大都是老人,常老頭每天下樓遛彎都樂樂呵呵地跟周圍人打一圈招呼。

一兒一女周末來吃飯,每周都像過節。

舊式居民區裡,人還沒下車,廣播聲和百家飯的味道交纏着飄進車窗來,常榮凱把車停在路邊。附近有一所小學,放學的小學生吵嚷着從車邊跑過,滿手都是辣條紅油。辣條味道堪比生化武器,父女倆集體眼饞,常榮凱喉結動了動,幹巴巴地催常安下車:

“我去找地方停車,你在這等我還是先過去?”

常老頭住的地方不能直接開車過去,非得下車走二百米才行。老舊小區的通病,道路窄還沒處停車。汽車進不來,自行車暢行無阻。

又一群小學生穿着旱冰鞋呼嘯而過,常榮凱和常安面面相觑,好像被旱冰鞋噴了一臉尾氣。

常安伸個懶腰,“我慢慢走過去吧。”

“行,那我不管你了。”

油門一踩,小車又緩緩開走。常安不急着回家,結束軍訓後無所事事的傍晚最值得浪費,更何況有雲有風,不在樹蔭底下偷個閑,都愧對老天爺賞的好天氣。

路邊小賣部是居民自己開的,一鋪養三代。老闆娘守在店裡,八歲兒子被押在玻璃台面上寫作業,拼音字母畫得像蝌蚪,正在挨訓。

常安是老主顧了,老闆娘認出她來,直接拿出一罐冰鎮可樂,看在常安的面子上,訓兒子的聲音都柔和幾分。常安單手開罐,可樂拎在手裡,一肘支在櫃台上,裝模做樣給人指點學業。

走出小賣部,慢悠悠地穿過步道,找座涼亭坐下。

圍坐的老太太們操着方言聊些什麼,見着常安,好像見了什麼稀罕物,紛紛招呼常安過來坐。

“這不是老常家的小常嗎,大姑娘啦!”

“念書辛苦噢?一周不見你回家一次?”

“小孩少喝飲料,壞牙!”

常安奶奶還在的時候,老太太們關系好,沒少關照常安。後來搬走,她們還是每次都能認出常安來。老太太們老眼昏花,唯獨不會認錯孩子。

常安不見外地坐過去,鄰座的老太太操着寬扇,扇面兒轉個方向,從後面給常安扇風。

“你小的時候,咱們小區都沒什麼小孩陪你玩,我們那個時候腿腳還利索,還能跟你玩。現在小孩多啦,我們也老啦,玩不動啦!”

“高中更辛苦了吧?我們那個樓搬來個小姑娘跟你一般大,也剛上高中,噢喲每天早出晚歸的,看着都辛苦。”

“來,酸梅湯,奶奶自己熬的,不比飲料好喝呀?”

開朗如常安,也在奶奶們的攻勢下左支右绌,應了這個顧不過那個,恨不能長出三頭六臂。

“诶,那個小姑娘是不是跟小常念一個高中啊?”

“十二中?”常安捧着小湯碗,咕咚咕咚喝完一碗,旁邊奶奶拿起壺,喜笑顔開又給她添上一碗,碗是老人家自己用的,比尋常飯碗小一些,又比茶碗大一些,喝酸梅湯剛剛好。奶奶見常安愛喝,心裡開心,常安把人哄高興了,也自在:“十二中離這好像還挺遠的。”

“遠呢!每天騎車子,剛回來,車子還停在那邊院子呐。”

“是嗎?我去看看!”

說起來,常安好像從沒在上下學時段見過李亦清,也不知道她每天怎麼回家。

常安家離學校不遠,屬于“走路不算近,騎車沒必要”的尴尬距離,每天的出行方式取決于她幾點出門,不着急就走路,着急就樓下掃個共享單車,上學時間很有彈性,兩分鐘到三十分鐘都有可能。

“慢點慢點,小心磕碰噢。”

“有一樣大的小孩一起玩,還是比一個人好诶。”

撥開垂下的藤蔓,再走過一道圓形石門,就是居民樓的小院。小樓一共五層樓,人少,沒有電梯,彼此幾乎都認識,有什麼不方便放在家裡的大物件,往小院裡一放,也不怕丢。

一樓住戶的電瓶車放在院裡充電;誰家不要的魚缸貼牆放着,被社區管理員填上土,種點花花草草;淘汰下來的舊衣服被疊好打包,拿塑料繩紮成一捆,擺在樓道口,過兩天自然會有人收走……

中間隻留下一小塊空間,在常安的記憶裡,小屁孩們特别愛在這裡對踢毽子。

小屁孩們陸續長大,沒有哒哒的毽子聲,隻有水聲時不時響起。

一輛嶄新的自行車立在院子正中間,旁邊放着一盆水,水漬打濕地面,投下一地深深淺淺。

擦車的人換了身深灰色的舊衣裳,衣服看着不太合身,因為洗過太多次而顔色不均,可見不是什麼名貴貨。那人卷起袖口和褲腳,半跪在地上,膝蓋上滿是泥土,手裡握着一塊“抹布”,正在擦洗自行車。

清水被抹布帶出來,落在自行車橫梁上,順着重力滑落,滴滴答答成了一道水簾。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