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界與人間日月相同,天界一日卻是地上一年。
白欲栖返回天宮時才不過幾盞茶的功夫。
落日熔金,衆仙鶴展翅沒入雲中間或發出哼鳴。宮娥們立在雲端,紗袖披帛迎風飄舞,好似将銀河挂在身上。仙人愛樂,所經之處琴聲渺渺,直到帝尊宮前仍不停歇。
他有要事禀告,順利步入天宮。
将夜,
天帝褪去繁瑣服飾,隻着簡便白衣,正立在池邊逗弄池中魚。見到白欲栖身影并不驚訝,順手放下魚食請他到亭中同坐。亭中另有乾坤,擡首是無窮無盡的落日餘晖。天界晚上沒有星宿,卻有靈氣漫天流淌的河流。靈氣并非無色,反而五彩紛呈,奪目耀眼。故而此河是隻有天界才能見到的美景。
亭旁栽種金玉桃花樹,樹旁是一條小溪流。落花流水,最後全部湧進池塘成了魚兒食料。
“欲栖,此行如何?”天帝擡手讓他坐下再說。白欲栖從善如流,掀袍坐在他下首,“魔界春萊洲一城百姓都已遭殃,罪魁禍首虎妖死在魔尊手中。城中有尊神像與綠陽山的相同,已經被毀。怨氣已除,并未有其他收獲。”頓了頓他從懷中取出書信交予天帝,“魔尊書信,請您親啟。”
天帝接過信按在桌上不看,問:“除此之外,可另有異常?”
白欲栖斟茶的手頓住,一時拿不定天帝心思。是問妖族相關,還是魔族相關……他對上天帝威嚴神色,不禁想起昨夜仰金亭渾身血腥味,魔族與妖族勾結或許才是天帝最願意聽到的消息。畢竟三足鼎立的态勢不過萬年,各界仍有稱王之心。一旦有豁口,戰端便要再起。
于是在天帝注視下,他緩緩搖首,“并無。”
“當真?”
“當真。”白欲栖目不斜視。
頂上風雲變幻,熔金已落,靈河漸浮現面容。天帝英姿高大,一半似披着五光十色的紗衣,一半匿于陰影中。神色看不大清,隻能察覺他的沉默。
白欲栖慢慢飲茶,垂眸不看。
半晌,天尊拆開信件細細讀着。
他靜地出奇,似對信上龍飛鳳舞的字出神。
“尊上,”白欲栖眼皮一跳忽有所感。他放下茶盞,不假思索,“臨行前我心緒紛雜,如今不見好轉,需回吟蒼山閉關修行。”
天尊擡眸瞧他,似能瞧見他心裡去。白欲栖在他跟前當值時便展露才能,從未因自身耽誤任務。眼下三番兩次推拒,怎能讓他不起疑心。
“你初入無情道便頻頻心思不甯可是方法有錯?若有難處,定要盡早告知。否則長久下來恐出大事。”
“謝尊上關懷,”白欲栖颔首,“本無大事,隻是近來感悟頗多,心随意動罷了。”
“無事便好。”天尊将信沿痕折上,眼睑微沉,話到嘴邊停頓片刻,随即說起正事,“你走後本尊将蛇妖壓入天牢,他已把知曉的事交代了。”
“妖王逃往人界,藏匿于霄南洲。”他輕叩桌上書信,“魔尊信上亦如此說。”
白欲栖知天尊是要他下凡了結此事。
妖族作惡多端,妖王乃是罪魁禍首。事關黎明百姓,哪怕再遇仰金亭也應提劍上陣,摒棄私情。
沉吟片刻,他道:“妖王罪不容誅,我願為百姓除惡,為尊上分憂。”
他素來多做少說,天尊欣慰之餘輕撫他發頂,隻見靈河中靈力由他指尖彙入白欲栖身體。天尊是三界中唯一能與天道共鳴的人物,本就代表至純,傳渡來的靈力自上而下,竟是在幫他疏通經脈。
天尊收手,語重心長:“妖王雖被封印多年,如今蠢蠢欲動吸食魂魄怨氣,實力不可小觑。若召衆仙随你前往恐人心惶惶,另起事端。你一人前往總歸方便。不然,尋少瀾一同前往亦可。”
“少瀾身擔要職,又不解事情始末,不便貿然以身涉險。”白欲栖道,“我一人前往即可。”
“好。”天尊目露贊許,“你早去早回,我在這兒等你凱旋。”
白欲栖起身拱手,披風随動作緩緩搖晃。靈河之光在上搖曳,好似水中滴入朱砂漾開層層蓮花。他雙眸堅毅瞳中映出天尊身影。雖覺此事偶合太多,但能避免諸多百姓免于妖族禍亂,他真心願往,“定不負尊上厚望。”
離了天宮,他照例返回吟蒼山。
小童獨自一人在山上,雖有結界仍不放心。待他穿過皚皚白雪,推開木栅欄後卻與對上了燕少瀾的目光。
吟蒼山清冷,白欲栖又不與衆仙來往,因此友人少得可憐,其中與燕少瀾最為熟絡。燕少瀾手握天兵,常年各處巡視天界領地或鎮守南天門,極少有閑暇。倘若無事,他是一定要來吟蒼山的。
白欲栖閉關不出的三百年中,凡是小童不能做主的大小事宜一律都會過問他。
見他回來,燕少瀾露出笑來,“吟蒼,你回來了。”
“嗯。”
白欲栖望着院中地上狼藉,憑空出現的火竈和一口鍋,他便知小童又饞人間吃食了。仙人不食五谷是為仙體純淨,靈力豐盈不需借助外物,并不是不能吃。小童幼時長在人間,随他上山後再未踏足人間,且年歲尚小,口腹之欲仍在。一來二去,若燕少瀾去往人界總要為他帶回點兒什麼來。
小童蹲在燕少瀾身邊眼巴巴看他添柴燒火,小心翼翼咽下口水。
“今日怎要燒柴火?”他仰頭觀月,夜色已至不回屋安寝,竟還有閑情逸緻燒火做飯。白欲栖搖首輕笑,在一旁桌邊坐下。又見燕少瀾外衫系在腰間,露出一側肩膀手臂,那把名震三界的蘭燈弓随意放在幾步開外,愈發覺得荒唐。堂堂天界大将軍竟為一小童做羹湯。
燕少瀾随口回道:“我不能下人界,小童要吃隻好我來做。”
簡直是胡鬧,白欲栖心想。
小小院中彌漫着食糧香氣,揭開鍋蓋時熱氣氤氲,完全将燕少瀾的攏了進去。他做了幾樣家常小菜,擺在桌上像模像樣。相貌雖不佳,味倒是尚可。白欲栖淺嘗兩口便放下玉箸,把弄起茶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