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雖會傷人,但真相才是殺人的快刀,謠言口說無憑會止于智者,真相卻不是每個人都想面對。
德妃密令長孫祥和高履行散布武皇後姐姐武順在後宮魅惑皇上的謠言,意在中傷武皇後的名聲,打擊武皇後在後宮的威望,這對她來說是非常簡單的事,堪稱本小利大回報率高,因為造謠隻要一張嘴,武皇後想辟謠卻需要跑斷腿還不一定有用。
德妃卻不知道自己歪打正着差點擊中武皇後真正的破綻,而武皇後也是做賊心虛,害怕武順和李賢的秘密被外人知曉,德妃是不敢想,武皇後是不敢賭,所以武順就被“默契”的送出了宮,德妃達到打擊武皇後顔面的目的,武皇後清楚了自己身邊存在的隐患。
但武順畢竟還是武皇後的姐姐,她這樣算計自己的姐姐心中多少還是有些于心不忍,也就把怨氣算在了德妃的頭上,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武順身單力薄,論心思哪是妹妹的對手,再說了讓她出宮是李治的聖旨,她不敢不從,可是她心中又放不下李賢,以及自己一雙兒女的将來,千思萬念之下倒讓武順想到了一個曲線救國的辦法,自己不能進宮不代表自己身邊的人不能進宮,比如自己的兒子賀蘭敏之和女兒賀蘭毓之,現在不正好可以讓他們進宮照顧李賢?順便還能聯系三人的關系,想來妹妹不會不答應自己這個請求。
于是武順馬上找來自己的兒女開始教導他們,二人還在疑惑武順想要讓他們幹什麼,武順不敢說出自己的目的是讓他們進宮照顧“弟弟”,隻說自己以後不方便進宮,以後就是他們兄妹二人進宮作為一家人聽後皇後娘娘的吩咐,這樣皇後娘娘用人也放心一些。
之前賀蘭敏之和賀蘭毓之幾次想要進宮都被武順拒絕,因為武皇後初登後位,武順害怕他們進宮不知深淺給武皇後惹出不必要的禍端,也是給自己惹禍上身,現在她沒有辦法進宮,隻能從敏之兄妹二人身上想辦法,這也是武順沒辦法的辦法。
不過武順還是在敏之兄妹二人進宮之前告誡了他們進宮的一些需要注意小心的事,比如禮節,還有就是不要亂跑,要聽從皇後娘娘的吩咐。
這聽的兄妹二人一陣熱血沸騰,之前在洛陽賀蘭氏家族的時候,兄妹二人生父賀蘭安石死的早,沒有了父親在背後撐腰,兄妹二人多少都會有一些膽怯,因為腰闆不硬,直到近兩年,兄妹二人看着來自長安的高頭大馬把自己的外婆和娘接走,說是宮裡的昭儀娘娘是自己的姨娘,外婆和娘都是去長安見姨娘。
賀蘭兄妹二人作為一個小孩子哪裡知道宮裡的昭儀娘娘是什麼身份尊貴的女人,隻知道自己在長安城還有一個姨娘是皇上宮裡的昭儀娘娘,更重要的是長安城。
長安城,即使是身在洛陽的小孩子也知道這座天下都城,因為洛陽和長安的商旅往來不絕,同時也會帶來長安的消息,極大,極繁華,極壯闊,看一眼就不虛此生,這是見過長安城的人對它的一緻評價。
賀蘭家族中也會有一些人到過長安,對長安的自然也是一片盛贊之情,賀蘭敏之兄妹隻能從這些人口中聽到來自長安的隻言片語,但他們是沒有機會一睹長安的盛況,所以在别人口中訴說長安的時候他們也隻能羨慕,再者就是纏着娘親武順說一說長安的風景,因為他們知道娘親武順在長安生活過很多年。
武順無奈之下隻能說着自己記憶中長安的樣子,實際上她對長安的印象也并不深刻,雖然武順是出生在長安城,武士彟當年還是工部尚書。但在武順一歲多的時候,也就是武皇後出生之後武士彟便前往揚州任職,一歲的武順就跟着父母離開了長安,然後武士彟曆任揚州都督,豫州都督,利州都督,到最後的荊州都督,武順一直跟着父母颠沛流離,雖然她算是一個長安人,但實際上并不知道長安長什麼樣。
直到武士彟病逝後,然後歸葬故裡并州,武順母女四人後被武家兄弟欺辱趕出武家,無奈之下武順又跟着武母楊氏投奔自己的舅舅楊師道,這才回到了自己離别十幾年的故鄉長安,武順也是在自己十幾歲的時候才開始認識自己出生在這一個巨大的城池,當時她也感到很震撼,所以她能體會到兒女對長安的好奇和向往,可是換句話說,誰對長安不向往呢?
隻是武順也并沒有在長安生活很長時間,在她到了長安之後,按照原本的計劃是她要嫁給世伯李績家的二兒子李思文,這是武士彟和李績早年定好的娃娃親,隻可惜武士彟死的早,還沒有來得及為女兒操辦婚事,武士彟一死,武家落魄,李家也就退了婚,可是武順已經到了出嫁的年紀,沒有選擇之下這才由楊師道安排嫁給了賀蘭安石,這麼一算武順又在長安待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又過了十年的時間,武順再次到長安城是為了接自己的娘來洛陽。因為先帝駕崩,妹妹作為後宮的才人被安置在感業寺,武家可謂再失勢,武母楊氏又被武家兄弟趕出了家門,楊氏又成了無家可歸之人,此時舅舅楊師道也已經去世,楊氏沒有了去處,隻能投奔自己的唯一有安身之所的大女兒武順,楊氏不投奔自己的大女兒投奔誰呢?二女兒進了宮,又到了感業寺,小女兒是個瞎子,隻能跟自己在一起生活,這才有了武順再到自己出生的長安城,但也隻是接到楊氏之後就離開了長安,所以武順算什麼長安人?隻是一葉浮萍罷了。
可以說武順對于長安來說也并不熟悉,甚至也沒有一絲很好的記憶,她隻能勉強的告訴子女長安的模樣,也很少提及他們還有一個姨娘在長安,賀蘭安石死的早,賀蘭敏之和賀蘭毓之兄妹隻有她這個娘可以依靠。
但命運無常,等到他們看見了來自長安的高頭大馬,武順才知道身在感業寺的妹妹不知道何時已經再進宮成了皇上的昭儀,賀蘭兄妹也知道了自己有一個在皇宮中做昭儀娘娘的姨娘,他們才知道自己和長安居然近在咫尺,這對他們來說就是一次命運的轉折,他們終于見到了心心念念良久的長安,并且可以生活在這裡,而不再是在洛陽城被欺負的沒爹的孩子。
所以兄妹二人和自己的娘一樣,也是在十幾歲的時候來到了長安城,隻是他們此時的境遇和當年的武順相比那就是天差地别,因為他們的姨娘已經從武昭儀一路狂奔成了母儀天下的皇後娘娘,有一個姨娘是皇後娘娘,這是何等的光耀。
現在他們聽着武順的教導,想着自己以後就能進宮,也就更是興奮,因為在他們的眼中能進宮的那必定是大人物,有權有勢的大人物,自己現在也有機會成為這其中的一員,這怎能不興奮。
說着說着武順就說到了李賢的身上,武順告訴賀蘭敏之兄妹二人李賢還小,他們平時一定要照顧好李賢,李賢每天什麼時辰吃了什麼,今天做了什麼事都要回來告訴自己。
妹妹賀蘭毓之不明白娘為什麼要慎重的囑托自己做這些事,這都是宮裡的尚宮女官和嬷嬷做的事。
武順眼色一橫,厲聲道:“如果你們不願意聽娘的話,那就不用再提進宮的事。”
賀蘭毓之哪裡見過溫婉的娘這麼發脾氣,明明剛剛還是好好的,一提到李賢的事馬上轉眼間就變了态度,也就不敢再言語。
一邊的賀蘭敏之則是眼神莫測的看着自己的娘,賀蘭敏之不是妹妹賀蘭毓之,他知道了一些妹妹不知道的事,隻是他現在不知道該不該說出來。
武順則是繼續說着兄妹兩照顧李賢需要留心的事,而沒有注意到兒子莫名的神色。
隻是沒有人知道武順的這麼一招曲線救國卻救出了一段真正的孽緣,不隻是孽緣,也算是因果,以後結出的果都有迹可循,這是後話。
李治第一次在武皇後的立政殿見到賀蘭敏之兄妹的時候,二人還都是十幾歲的年紀,賀蘭敏之已是以為形象英俊的少年,而看到賀蘭毓之的時候李治幾乎一愣,笑着道:“她的長相似乎跟皇後有些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