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後看着賀蘭毓之,自己的這位外甥女,姐姐的女兒,樣貌和自己還真是有許多相似處,尤其是自己十幾歲的時候。
武皇後笑着道:“皇上好眼光啊,臣妾姐姐的女兒就跟臣妾留着一樣的血,跟臣妾長得像也是應該的,隻是時間過得真快,臣妾現在也三十二歲了,而毓之還是臣妾十幾歲時候的模樣。”
李治這才笑着點頭道:“時間的确過得很快,不過朕還是喜歡皇後現在的樣子,母儀天下自該有母儀天下的樣子。”
說完寵溺的看着武皇後。
第一次見到皇帝的賀蘭兄妹二人則是偷偷地擡眼看着高不可攀的皇上和皇後姨娘,尤其是賀蘭毓之,在李治說她長得像武皇後的時候心中也是一喜,這是與有榮焉。
二人在見過李治之後就很快退出房間,李治讓内侍監安排人好生照顧兄妹二人,對于武順被逐出宮之事李治對武皇後還是有一些虧欠,能補償在賀蘭兄妹二人身上也算是彌補一些虧欠。
内侍監帶賀蘭兄妹二人走後屋内隻留下了李治和武皇後二人,李治還有一些政事想要跟武皇後商議,這在早年太宗皇帝也是這麼和長孫皇後商議的,李治小時候被長孫皇後養在身邊也形成了這樣的認知習慣。
李治向武皇後說到了自己想要再對西域突厥動兵的想法,上一次以程知節為首,蘇定方和王文度為輔,三将出兵西域之事李治就是一意孤行,力排衆議,這才有了這一戰,但在大唐先赢兩場的情況下,王文度矯诏緻使唐軍西征一事功虧一篑,歸朝後雖然王文度被治罪,程知節也被牽連,但戰事結果已經不可改變,突厥阿史那賀魯部依舊是大唐不可忽視的敵人,李治一直銘記于心。
李治說起此事武皇後也記着,因為王文度之所以會矯诏就是因為此戰是李治和朝臣們的一個賭局,當時李治想要立自己的兒子李弘為太子,而朝臣卻希望立王皇後支持的蕭淑妃的兒子李素節為太子,難以決斷之下這才有了這一戰,所以在戰事中,代表王皇後出馬的王文度見代表李治出馬的蘇定方屢立戰功,怕輸了在朝堂的“賭局”,這才有了矯诏一事,雖然王文度此舉是白費力氣,到最後不但他自己輸給了蘇定方,王皇後也是輸的一敗塗地。
現在李治又提到了西征突厥的事,現在李治和之前的處境已經大不同,他相信朝堂上會少很多的掣肘,并且李治的想法是這一次西征要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那就是以蘇定方取代當初的程知節為主将,此戰由他全權負責,李治相信自己的眼光,他相信蘇定方,要知道蘇定方可是由自己一力發掘的人才,而不是父皇給自己留的遺臣,不是父皇的恩澤。
說起西征一事武皇後忽然有了一個順水推舟的想法,說不定正好能接着這一戰的機會報此前德妃造謠的一箭之仇。
武皇後道:“皇上想要對西域突厥人出兵自無不可,但臣妾還有一點想法想要告知皇上。”
李治道:“何事?皇後可說。”
武皇後道:“是攘外必先安内之事。”
李治道:“怎麼攘外必先安内?”
武皇後道:“臣妾說的是此前有人謠言非議皇上之事,若是再有人造謠生事,蠱惑人心,隻怕會動搖軍心,為西征突厥之事生不利。”
李治明白武皇後的想法,之前他也的确被謠言困擾,就算是自己已經把謠言的另一個人逐出宮,但李治依舊感覺自己跳進黃河也洗不清,雖然他知道謠言從何而來,内侍監早就調查出了謠言可能得出處,但無憑無據就算李治是皇帝也無可奈何。
武皇後接着道:“謠言一事還不是有一些宵小想要影響皇上的顔面,就算臣妾不說皇上也該猜測到是何人所為,這是他們對皇上“還政于朝”的不滿,有些人權力在手中抓的時間久了自然不想放手,可是他們卻忘了這權力本就是屬于皇上的,他們隻是被先帝委托的顧命之臣,他們本該輔佐皇上,但有人卻想竊取皇權,皇上,臣妾聽說朝中的某位重臣舉賢不避親,家族中已經有多人官居四品以上,兒子皆任要職,族中子弟乃至祖孫也都門蔭不斷,坊市都有流言蜚語說是:朝重臣,獨一人,一門高官數十人,遍布京華各衙門。”
武皇後越說李治的臉色越難看,什麼朝重臣,獨一人,這說的不就是長孫無忌嗎?
武皇後看着李治的臉色繼續“小心翼翼”的道:“這些話雖然是流言蜚語,但它的影響也不可小觑,陛下興辦科舉取士就是要唯才是舉,知人善用,現在卻有人散步這樣的留言,臣妾卻以為這些謠言是有人在刻意針對監國大人,監國大人與國有功,門蔭些許子弟也是情理之中,但陛下也要顧忌天下人的悠悠衆口,畢竟這些受門蔭的人也是良莠不齊,就是他們憑白玷污了監國大人的名聲,比如那些在朝堂上賊喊捉賊之人,陛下以為呢?”
賊喊捉賊?
李治自然也知道武皇後說的朝堂上賊喊捉賊的人是誰,不就是一邊散步謠言,一邊假惺惺說追究謠言的長孫祥和高履行等人?他們不知道自己拙劣的表演早就被李治看透,武皇後說得對,這些被門蔭的人的确良莠不齊,是該整治一番,給他們一些教訓。
李治道:“皇上有什麼想法?”
武皇後道:“為了避免這些人繼續敗壞監國大人的名聲,臣妾建議陛下把這些人委派出長安去各個州府曆練一番,這樣也好讓他們知道處置政事的不容易,而不是上嘴唇碰一下下嘴唇,不是今天彈劾,就是明天谏言,好像皇上治理天下都要看他們的臉色,是該讓他們體驗體驗事必躬親的道理了。”
武皇後一番話說到了李治的心裡,武皇後說是怕監國大人的名聲被這些人敗壞,實際上還是要清除這些對李治在朝堂上的掣肘,朝堂上盡數是長孫無忌的人李治不就得看他們的臉色?不是彈劾就是谏言,自己好不容易貶谪了一個褚遂良,但現在上還有韓瑗來濟,中還有長孫祥,高履行,至于下那就更多。
這一次正好借着出兵西域的機會清理一番,武皇後的确找到一個好機會,李治也開始琢磨這件事應該怎麼安排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