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武則天新史:仕女長歌:唐朝的女人 > 第226章 皇後娘娘巧使妙計 長孫監國折翼斷臂

第226章 皇後娘娘巧使妙計 長孫監國折翼斷臂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朝重臣,獨一人,一門高官數十人,遍布京華各衙門。

這就是武皇後給長孫無忌準備的流言。

要不說武皇後看不上德妃其人呢,就算她被德妃散步的謠言中傷武皇後也嘲笑德妃小家子氣,隻會拿那些家長裡短、男女歡愛之事做謠言,頂天了說自己一個穢亂後宮,在武皇後的眼裡,德妃甚至比不過王皇後,王皇後還能靠自己一己之力維持自己的皇後之位十多年,雖然最後還是輸給了自己,但德妃徒就是有虛名而已,隻是因為她姓長孫,所以她才能在宮裡頤指氣使,誰都會讓她三分,可是德妃自己卻是不如王皇後的,可笑的是長孫無忌當初還想用德妃作為取代王皇後的人,長孫無忌實在是看走了眼。

武皇後隻說是長孫無忌看走了眼,卻不知道并不是德妃的手段不高明,謀略不高深,而是因為德妃的對手是武皇後,這個堪稱千古唯一的女人,德妃就算再有本事又怎麼會是武皇後的對手?德妃或許有不如王皇後的地方,但強大的出身背景足以彌補這些不足,所以當初王皇後明知道德妃進宮的意圖就是為了取代自己她也敢怒不敢言,形勢比人強,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話回正題,李治被武皇後的話說到了心裡,他管不了什麼流言,但他知道自己在朝堂上面對的阻力,而阻力的源頭不隻是這:朝重臣,獨一人的長孫無忌,還有長孫無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諸多長孫氏以及和長孫氏有勾連的大大小小的家族,說大大小小都有些不合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宰相門前七品官,能和長孫氏有關系的就沒有小家族,這些人才是自己在朝堂的掣肘,也是日夜困擾他的問題,現在武皇後說是把這些人放出去“曆練”一番,這不就正合李治心意?

李治馬上就問武皇後“計将安出”?

武皇後笑着問道:“臣妾幾天前聽聞陛下說某些州府又鬧起了匪患?”

李治一愣,匪患?這不就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大唐疆域無界,哪還能沒有幾處匪患?所以李治幾天前隻是随意的對武皇後提了一嘴就把這件事抛到了腦後,現在武皇後又說起是何意?難道破局的良策就在這不起眼的匪患之中?

武皇後道:“陛下可是想要出兵西域?”

李治不解道:“這是朕剛剛與皇後說過的事,這是自然。”

武皇後道:“那想必陛下明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

李治有些無語,這麼淺顯的道理他自然懂得。

武皇後笑道:“既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是臣妾聽說我大唐的幾處産糧重地都在鬧匪患,這可如何是好?匪徒滋擾當地百姓就不說了,萬一影響了陛下的西征之事,隻怕到時候對西域突厥一戰會功虧一篑,臣妾要提醒陛下注意這點問題,所以陛下是否在派遣蘇定方将軍赴任西域的同時,也該派遣得力人手去治理解決匪患?”

原來如此?

武皇後的一番言論可把李治說了個瞠目結舌,目瞪口呆,心服口服,居然還可以這樣安排?

事不宜遲,李治馬上把内侍監喊了進來,讓他去紫宸殿把自己的奏折拿過來。

内侍監雖然不知道李治什麼意思,但還是疑惑的看了武皇後一眼,他感覺李治這麼做問題還是出在武皇後身上,武皇後看着内侍監看自己也是略微點頭道:“有勞内侍監大人了”。

内侍監連聲道:“不敢,不敢,皇後娘娘折煞老臣了。”

不消一會的功夫内侍監就抱着一堆奏折送過來,李治就可是在一堆奏折中挑選起來,在挑選了幾份之後就遞給了旁邊的武皇後道:“這幾份都是關于匪患的奏折,皇後覺得哪裡應該最先治理?”

武皇後拿過奏折一看,然後挑選了其中的兩份道:“益州匪患,揚州匪患,這兩個地方可是我大唐重要的農桑要地,隻可惜距離長安太遠,陛下就算有心管治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應該派遣信得過的重臣前去治理,陛下以為如何呢?”

李治一聽,拿過奏折一看,這兩個地方武皇後選的挺好,就兩個字:夠遠,自己想要斬斷長孫無忌的左膀右臂,又沒有合适的理由再像貶谪褚遂良一樣貶谪誰,不然今天貶谪,明天貶谪,鬧得人心惶惶也不好,派遣重臣前去治理匪患剛剛好。

下定主意之後李治又把内侍監叫過來,讓他親去吧這兩份奏折交給李義府和許敬宗,其餘不用說,李治相信李義府二人必定能聞弦音而知雅意明白自己的意思。

内侍監領命而去。

安頓好這裡的事李治就想起了自己和武皇後的大兒子李弘和二兒子李賢,他要悠閑地看兒子承歡膝下了,武皇後說二人應該在花園裡,自己的娘和姐姐的兒子賀蘭兄妹在照顧。

然後李治和武皇後同去後花園。

第二天的朝會李治先是說起了自己想要繼續上一次對西域突厥阿史那部一戰,解決上一戰的未竟之功。

諸多朝臣見李治又說起了打戰的事都是眉頭一皺,尤其是長孫無忌,他一直以為李治都是一個仁儒的皇帝,可是怎麼就這麼能打戰?

可是打戰得有人吧,上一次對突厥人一戰是程知節帶領蘇定方和王文度,這一戰李治會用誰呢?隻怕還會是蘇定方,長孫無忌看向了站在朝臣中間略後面的蘇定方。

蘇定方自從上一次對突厥人一戰歸朝嘉獎之後就被李治留在了長安,沒有按照慣例回到遼東的老部隊或者升職到其他大營,他才知道李治把他留下是想要二戰突厥。

果然李治不等朝臣詢問内侍監馬上站出來道:“蘇定方接旨。”

蘇定方馬上站出來道:“臣蘇定方接旨。”

内侍監道:“皇上有旨,現擢升蘇定方為西域伊利道行軍大總管,全權負責大唐對西域突厥阿史那部一戰,欽此。”

伊利道行軍大總管,這是蘇定方的新職位,上一次對突厥一戰,這個大總管還是程知節,蘇定方和王文度都是副總管。

但是程知節主戰不利,被王文度矯诏蠱惑,最終導緻此戰無功而返,王文度因矯诏獲罪,程知節也被牽連,現在唯一在戰役中有功的蘇定方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大總管,這是理所當然,順理成章的事,沒人因此感到意外。

更主要原因還是蘇定方的功勞都是實打實打出來的。

想當初李治無人可用隻能殿外選将,在他選中在中郎将的位置上二十五年都籍籍無名的蘇定方的時候,朝臣們還想看李治和蘇定方這兩個人的笑話,還說蘇定方是什麼鐵郎将,鐵打的中郎将,但蘇定方用兩次勝戰擊破了所有人對他的質疑和嘲笑,讓所有人對他心服口服,這就是武将,憑本事吃飯,你能打,有真本事,大家就服你。

可是打戰不是一個人的事,李治隻任命了蘇定方一人,這能行嗎?

長孫無忌還是站出來表達了自己的疑問,他還想對李治說一句國雖大好戰必亡,來勸誡李治要慎戰。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