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三千越甲可吞吳。
在郭孝慎的帶領下,固守小丘的五千大唐步卒将士都已經抱着必死的決心,馬革裹屍,隻求能達到蘇定方指定的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消耗突厥人銳氣的目的。
大唐男兒,唯死而已,何懼之。
此時突厥人五弩失畢和五咄陸部也已經做好了各自的布置,就等阿史那賀魯一聲令下,大戰即将開始。
按照阿史那賀魯的布置,五弩失畢的兩萬騎兵正面應對蘇定方的一萬騎兵,但對而不打,隻是正面擺開架勢,然後五咄陸部出兩萬步卒攻打郭孝慎的五千步卒,這就是各個擊破,順便打擊雙方唐軍的軍心。
所以在一聲悠揚的牛角号之後,五弩失畢的兩萬騎兵直直的奔向了正面面對蘇定方的戰場,蘇定方出兵他們就打,蘇定方不出兵他們就扼守在這裡,隻等五咄陸部殲滅大唐步卒之後,然後合兵一處再消滅大唐騎兵。
五咄陸部的兩萬步卒開始向着郭孝慎固守的小丘合圍而去,他們要把唐軍圍殲在這裡。
小丘上的郭孝慎也在遠望者突厥人的行兵布陣,在看到突厥人是先出動步卒的時候,他身邊的副将似乎咽下了一口氣,慶幸道:“将軍,是步卒。”
還好是步卒,郭孝慎他們最害怕的就是突厥人上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用騎兵給他們來一個摧枯拉朽,這樣就達不到拖延時間,消耗突厥人銳氣的目的,現在突厥人出動了步卒,可以說是正中他們下懷,雖然兵力多達兩萬,但跟騎兵相比,也算不幸中的萬幸。
郭孝慎點點頭道:“命令陌刀陣出,另全體将士在突厥人到達弓箭的射程之後先用弓箭消耗敵人。”
這時候就需要說一下唐軍的配置,唐軍武備的平均數,戰甲六成,這也就是郭孝慎五千步卒隻有三千甲兵的原因,但大唐的重甲兵前身是太宗皇帝的精銳玄甲軍,後來跟随侯君集作為精銳開拓西域,這也就有了安西軍之稱,因為身着明光铠也被稱為大唐鐵甲軍,但明光铠制作工藝難度高,程序繁瑣,也就隻有六成的軍士能配發,所以郭孝慎安排将士們若有戰死者,那活着的将士就直接披上這些陣亡将士的甲,但弓箭的配給卻是十成,也就是唐軍人人皆有弓箭,每人配箭矢六十支,因此郭孝慎命令将士們在突厥人進入弓箭射程之後先用箭矢來消耗一波。
而陌刀陣則是為了應對突厥人的步卒拼殺,如果是騎兵的話陌刀就殺傷力有限,而是需要長槊兵來據止。
副将聞言立馬喊出郭孝慎的軍令,“陌刀陣出,長槊軍,候陣,全軍弓箭上弦,随時攻擊。”
負責唐軍旗語的士兵馬上開始揮舞手中的令旗,同步的鼓手也開始敲擊軍鼓,不管是旗語還是軍鼓都有布置命令的作用,畢竟軍陣很大,單靠人的嘴來傳遞訊息是很困難的,所以就需要旗語和鼓語來輔佐命令的下達,此所謂擊鼓出兵,鳴金收兵。
蘇定方和郭孝慎固守的小高地本就不遠,可以說是遙遙相望,在突厥人開始布陣的時候站在高地上的蘇定方等人也都能看到突厥人的布置,這樣的感覺就像他們是在觀陣一般。
在突厥人的兵陣步卒向郭孝慎圍去的時候,裴行儉也是興奮道:“老師,是步卒陣,突厥人是想步卒對步卒,郭孝慎他們一開始的壓力就沒有那麼大了。”
蘇定方也是點點頭,這裡幾人就數裴行儉年輕,所以眼神也是最好,就把自己看到的告訴衆人,再者突厥幾萬人的兵陣調動動靜也是不可掩飾的,慢慢的蘇定方也都能看清楚,然後他們就看到了突厥人的騎兵到了距離唐軍二裡地外的地方橫亘在唐軍步卒和騎兵的中間阻斷了蘇定方想要互為掎角之勢的戰術,突厥人還想騎兵對騎兵,想要各個擊破的意圖很明顯。
這讓裴行儉幾人的臉色一沉,看來突厥人并不是酒囊飯袋,已經防備了唐軍的相互依存和救援的犄角之勢。
沒辦法,這就是人多的優勢,突厥人兵力這麼多,與其把重兵放在後面看大戲,不如直接在陣中看大戲,所以不管是五弩失畢還是五咄陸部為了保險起見就各自一口氣派出了兩萬大軍,三個臭皮匠還頂個諸葛亮,突厥人可以用數量彌補質量。
接着蘇定方等人就聽到了郭孝慎針對突厥人攻擊有條不紊的防守布陣,唐軍的軍鼓聲他們都能聽得懂,可以說郭孝慎并沒有受到自己兵力處于絕對弱勢的影響,心态很穩,蘇定方欣慰道:“胸有驚雷而心如平湖者,可拜上将軍,郭孝慎做得好。”
裴行儉和任雅相幾人皆是認同的點頭。
在突厥人對郭孝慎的合圍完成後,阿史那賀魯下達了攻擊的命令,戰役終于打響。
阿史那賀魯雖然居心叵測,但作為一位經年的将領,該有的謹慎還是有的,所以一直在等突厥人對大唐步卒的合圍完成後才下達了攻擊的命令,而這個過程中并沒有受到唐軍的任何阻礙,看來唐軍這是一門心思的想要守到底。
小高地上的郭孝慎也看到了朝着唐軍迎面撲來的兩萬突厥人,兩萬于衆,可謂是密密麻麻,煙塵四起,這就是站得高的好處,看得遠。
郭孝慎看着突厥步卒堪稱迅捷的撲了過來,然後進入到了唐軍弓箭的射程兩百步之内一聲令下“射”。
弓箭的射程在一百五十步是常态,而居高臨下加上抛射還能射的更遠,這時候的射箭也不追求準星,下面都是突厥人,随意怎麼射都可以。
所以大唐将士人人搭弓射箭,五千把弓,五千支箭矢一眨眼的功夫就向着蜂擁而至的突厥人飛去,然後很快的再搭弓射箭,再射,再搭弓,這時候對于弓手的唯一要求就是射的速度要夠快,在距離自己兩百步的距離内盡最大的可能消耗能到達自己眼前的敵人,畢竟弓箭射擊這是單方面攻擊,沒有風險,一旦突厥人沖到了眼前,那弓箭就失去了對敵的作用,到時候隻能一刀一槍的拼殺,不可避免的就會出現傷亡。
沖過來的突厥人眼看着天色一暗,然後就是緻命的箭矢臨身,然後是插進骨肉的聲音,伴随着很多人臨死前的慘叫不絕于耳。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突厥人作為進攻方,必定躲不開防守方的弓箭,雖然弓箭也是突厥人的拿手好戲,也有一些突厥人開始拿出弓箭還擊,可是他們很快就意識到一個解不開的難題,唐軍是向下射擊,他們就是向上射擊,再加上他們弓箭的制作水平也比不上唐軍,很多都是突厥人自己手搓,這樣憑空就增加了他們的射擊難度,能飛到唐軍陣内的箭矢也就寥寥無幾,在唐軍的甲胄防護下約等于無,所以與其站在這裡射箭還不如跑得快一點,盡快強渡這兩百步的死亡地帶,和唐軍短兵相接自然就沒有了弓箭的威脅。
唐軍的弓箭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戰果,但突厥人還是不可避免的奔襲到了陣前,突厥人的彎刀就要殺到将士們的眼前二十步,這時候再射箭已經沒有意義。
郭孝慎一聲令下:“陌刀陣,守!大-唐-鐵-甲,不-動-如-山!”
這樣唐軍和突厥人就進入到了刀刀見血的短兵相接,實打實的拼殺階段,對郭孝慎的考驗也真正開始,就看他能不能拖住突厥人至少三波攻擊,這樣才算是消耗了突厥人的銳氣。
突厥人終于渡過了單方面挨打的死亡地帶,攻進了唐軍的陣地,突厥人的士氣反而一振,嘶吼着向着眼前的唐軍撲了過去,刀劍之下隻有你死我活。
裴行儉等人卻發現自己早已做好應對突厥騎兵的準備,而突厥騎兵卻是紋絲不動,依舊伫立在遠處,好像他們的命令隻是看住唐軍,而不是進攻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