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見鬼,你男的?[穿書] > 第72章 鬥術法(2)

第72章 鬥術法(2)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側首而望,但見那銀發老妪拄杖而立,腰背略佝偻,面布褶皺、卻雙目炯炯,雖未多言,可模樣莫名令人信服。

“牆内牆外,何人非我們昭夏子民?”老妪扯着喉嚨高聲,即使被身側的丫鬟攙扶着,仍微微打着顫,“未投敵營做他國百姓,已是英雄。”

一方路面被木杖圓底戳出片狼藉。

待那老妪艱難邁開步子,四下議論之聲漸漸消彌,便是正哭泣的幼童也被長輩捂了嘴。

似覺伸冤者至,公道臨城。

千人之衆,竟于霎時鴉雀無聲。

“知你領命管制城外亂象,可諸衆莫不是逃難而來……求生乃為人之本性,大家即非傷天害理的亡命之徒,何必啊。”

老妪步步蹒跚,如峭壁岩縫裡探出的枯枝,引得那為首長官上前去迎了數步,探手去攙扶。

“行了,你莫扶我。”老妪側身避開,又悄聲朝一旁丫鬟附耳幾句。

話畢,隻見那丫鬟領了幫仆役,一衆人等忙忙碌碌,在護城河邊架起鍋竈、添柴燒火,俄而,又支粥棚,攔雨蔽風。

“老身身無長物,亦知皇命難違,隻能在此為諸位施粥三日。”

隻聽她咳嗽兩聲,嗓音漸弱,斷斷續續,“兩京雖好,卻非救…救濟汝等之處,若他日…敵軍兵臨兩京城下,彼時…再遇城破家亡,與今又有何不同?”

“老身施粥,明日再派發些布匹...予汝等暫歇。”

見老妪體力難支,長官又去攙扶。

老妪不再回避,未曾拄杖之手搭于長官長臂所裹的铠甲之上,“汝等北上吳淞,或繞行南下,土肥水美之處,定有一線生機。”

……

駱美甯與尹錦素對望一眼:但見尹錦素聽完老妪一席話,眸中便含了淚,感動不勝,唇峰微抖。

她卻覺不妙。

須知,兩京城外候着的,不止些尋常佃戶。密林之内老幼無力,青壯勞力難尋,輿車之間,行商坐賈者不事弄墾荒。

雖老妪好意相勸,為善舍财,可在常人品來,其意圖與那位領小兵的長官一般無二。

不過一個硬一個軟。

果然,稍待片刻,便有匿藏于人堆中膽大的叫道,“誰稀罕你那兩口清粥啊,米都無幾顆,不若去飲護城河中的水。”

“是呢,莫浪費我等時間...前邊兒的,路引查快些,耽誤了我家大人的午膳。”

“盡整些怪話,聽着似巴不得兩京城破一般,你怎不去墾荒呢?”

三言兩語炸了鍋,偶有零星幾個幫着老妪說話的。

少頃,雙方更是直接吵了起來。

可再看官道二側被趕至密林内的老弱,張張臉上俱是木然,亦有人嗅到護城河畔即将熬好的粥米香氣,怔愣愣昂首而望。

袅袅炊煙騰起,霧了翁城上衆官兵的面容。

老妪扶着額,似是禁不住許多吵鬧,唇也像天色般變得灰白。

很快,不知從人群何方竄出個嬷嬷,叫罵了兩聲,“多大年紀了,操這些冤枉心呢,快與奴婢回去吧。”

老妪不肯,糾纏之下,最終被摻至粥棚邊倚坐着。

少頃,又見她從口袋裡摸出佛珠,一顆顆撥着,嘴裡念叨不止。

——人力所難及之時,便開始向往神佛。

……

尹錦素擦了眼角淚,氣道,“真行啊,好心全被當做了驢肝肺。”

駱美甯輕歎,她依稀記得:老皇帝斃亡之前,兩京是不會破城的。

于這些守在城外、等候查驗路引者看來,所為似無用,可老妪施粥救濟的,也非他等衆。

若山窮水盡了,還有不事農桑之理?

兩側密林中已餓了多時的氓流饑腸辘辘,深秋降寒,就差口熱粥暖腹。

守城官兵複又重新整了隊,長官勻出幾小兵維序,勻幾小兵與門丞共查路引。

官道中間擁堵的洪流得了潰口,總算開始緩緩傾瀉。

鬧劇收場。

......

---------------------------------

二人抵兩京約莫巳時,逢一番磋磨,日近正中,天色漸好。

人潮熙熙攘攘,鄰側輕量輿車之内,是一家老小。

由個中年婦人牽頭領着,風塵仆仆,幾隻腦袋一而再、再而三,紛紛冒出簾門朝四處張望。

尹錦素将駱美甯朝車廂之外推慫了兩下,她笑着,“道長,您去城中等吧,那兵頭不是說您不必再排隊,隻需複審便是?”

駱美甯按下她擎起的手臂,令她端坐,“我随你一同入城。”

“我們約定個位置便可,待審過了,錦素自去尋你。”

……

正說間,悶雷般的大聲喘息由遠及近,周圍一間間輿車簾門皆被掀起,倉皇四竄的男人很快便至兩人車廂前。

布簾被人自外匆匆撩開,陌生男人在二女面上左右瞧上一眼,又匆匆離去。

未有半個字。

少時,臨架車廂内傳出喜極而泣的痛哭。

“你個冤家,也曉得找來啊...嗚嗚嗚...嗚嗚,還當你死了呢!”

駱美甯靜聽半晌,又朝尹錦素歎道,“你我還是同行為妙,流冗遍地,分離之後不見得能再相逢。”

尹錦素抿抿唇,也不知是喜是憂。

她琢磨着叔父予她的‘要任’:若九千歲就此折在半路,這任務便了結了一半……可暗七也藏在那一衆人中。

真是,不知他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

罷了,還是都安穩北上的好。

她佯作順口提及:“驿館一别已有數日,如此算來,九千歲他們豈不被裹了腳步?”

“那是他們的事,迢迢千裡,我們能奈何,隻得等着。”駱美甯擺首,又道,“隻是,恐你那叔父尋不到方便之路。逾婚期,兩京之内,無人替你撐腰。”

婚事本就不真,尹錦素從未放在心上,聞她此言,便朝她貼近了些,想答句車到山前必有路,卻聽車廂被叩響二下。

門外,瞧見鄰車上夫婦、父子重逢之景,車夫如同大夢方醒。

“道長,我走了,馬您看好。”

他落下句短促的話兒,撥開人流,闊步逆行而去。

……

恐人多有失,駱美甯隻得曳步跨到車廂外,挽了馬繩,倚與車架上坐着。

自那長官勻出幾名大頭兵予門丞做了下手後,查驗路引之事便快上許多——不止将隊伍分成并行三波,亦無人再敢鬧事。

查驗不合格的,被拖了好幾個入密林,不知生死。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