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家的人口很值得一提。
每次來的教習嬷嬷都會給甯璋唠上一遍,甯璋也算願意聽,畢竟聽這種家長裡短至少比練規矩有意思。
說是孟家祖輩上曾有個老老太爺輩的人陪先先帝出生入死立下過汗馬功勞,被封了可世襲的伯爵,後代也都進了行伍,是實實在在積累下來的戰功,到了甯璋爺爺這一代,不知哪路菩薩開了光顯了神通,竟被信國公焦家的寶貝嫡女看上了。焦氏一族雖這幾十年來沒落了(成了藍氏與北辰氏族鬥争下的犧牲品),但在甯璋爺爺那個時代,還是朝堂上叱咤風雲的氏族,就跟當今藍家的氣魄并無二緻。
焦家的小姐能看上甯璋她爺,說明她爺爺年輕時候很是豐神俊秀,也懂得讨女孩子歡心——甯璋當時作此想。
後來甯璋她爺也很争氣,如願以償取到了焦二小姐,封為孟家主母,也就是現在在孟家一言九鼎的孟老太太。孟老太太從小就是個脾氣大主意大的人,幹什麼都要在昌安城的閨秀圈裡掐尖,雖然找的夫婿是第一等的帥氣,可是就有那些拈酸吃醋的人見不得她處處風光,非要找一處氣她,便笑話她低嫁了個兵魯子世家,就是文盲。
這話在當時說也沒假,孟家确實一門尚武,無一人從文。
但估計孟老太太是受了這話的刺激,下定決心要整頓孟家的風氣,擺脫兵魯子的稱号。于是她下定決心從子嗣開始整改。
孟老太太膝下三個孩子,大兒子孟肇和走文舉入仕,娶了文治侯府的獨女衛清韫(衛清韫出嫁前是昌安城赫赫有名的才女,孟老太太很滿意),孟肇和如今官至大理寺左少卿,孟老爺子去後他承襲了忠義伯爵位,在朝堂上也素有清明的官聲。
二女兒孟昭嫁的是二甲進士高經緯,高經緯祖上也都是讀書人,祖上往前追溯三代還曾入過内閣,隻是往後沒再出過拔尖的人才,最高也就是官至五品。到高經緯時,家道已經不值一提,但孟老太太慧眼獨具,看中了這高經緯未來得是個人才,給自己嫡出的女兒押寶在他身上。後來高經緯也算争氣,如今已是從五品的襄州知州,孟昭也随他外派去了。
為什麼單說一個二女兒呢,因為大女兒和三女兒都是姨娘生的,不提也罷——每個教習嬷嬷都不提也罷了。
偏就到了二兒子孟肇戎這裡生了反骨,怎麼都不肯讀書,一頭紮進行伍裡出不來,還天雷勾地火地愛上了江湖世家堪稱女俠的陸隐喬,生下了孟甯璋。孟老太太很頭疼,特地為甯璋加了一條家規:孟家女眷不許習武。
再到甯璋這一代,孟老太太的重文輕武思想滲透更甚。
大小姐元璋是衛夫人所生,從小就照着昌安城最高貴的閨秀培養,孟老太太還托關系(主要是托衛家自己的關系)把她送到了宮中給長甯長公主做伴讀,結果這伴讀的路風調雨順,一直順到被祁帝留作宮妃,現在也很争氣,已經位及莊妃。
剛升妃的時候,孟老太太出去唠嗑的時候恨不得三句話提一句莊妃娘娘,十分滿意。
大少爺景崇也是衛夫人所生,由于是全家第一個孫子輩的人,寶貝得很,由着他自己選了志願,結果他還是選了武行。孟老太太痛心疾首,既不舍得委屈寶貝大孫子,也不願意讓自己這麼多年的心血付諸東流,于是刷自己的老臉求得了巡鹽禦史的女兒林疏雲做大兒媳,也算向文官清流又一步靠近。
二少爺知崇,仍然是衛夫人所生。
講到這兒的時候,每個教習嬷嬷都忍不住啧啧點頭稱贊,誇贊忠義伯真乃丈夫界的翹楚,衛夫人實乃夫人界的領袖啊,這兩人能數十年為一日地恩愛許久,忠義伯唯一納的妾還是孟老太太的婢女大阮氏,因為伺候大少爺的時候跌入水傷了身子,衛夫人可憐她以後沒甚出路,才着意留在孟肇和身邊。據說孟肇和為她自作主張的行為還生了好一次氣,覺得是她不相信他們兩個能一生一世一雙人似的,是以雖然大阮姨娘名義上是個姨娘,實際也并沒怎麼碰過孟肇和。此事在昌安城的太太圈流傳出去,許多夫人紛紛上門求衛夫人指教,倒把衛夫人熱鬧的不行,張羅着開了許多次馬球會來一解自己的玩樂之心。
話又說回來,那二少爺知崇純純是孟老太太的犧牲品,當然也是二少爺太争氣,雖然不喜讀書,奈何讀書太好,被逼着一路讀書科舉,最後十四歲竟然就中了狀元,又被逼着去當了官。他本人整個就是一厭世青年,可偏偏被當成少年老成的代表,那昌安府尹居然帶了黃金婆親自上門求親,昌安府尹之女王氏正瑛,說是有班昭之才,又有合德之貌,自然是眼高于頂的,誰料卻對孟知崇芳心暗許。孟知崇便是疾世憤俗恨天下,看到王正瑛便全成了一顆柔情似水的心,兩人倒是舉案齊眉得很。
綜合來說,衛夫人本人實乃昌安城太太圈裡妥妥的赢家,孟老太太這麼獨裁專制的人都敬重衛夫人三分,由着她組局玩鬧去,都當是文人風骨。這要換成孟肇戎的家眷,别說組辦馬球賽了,就是熱心幫别人張羅一下,都能被孟老太太唠叨許久。
相較起來,甯璋她爹屬實有些反骨,也怪不得孟老太太唠叨。
孟肇戎在文武的選擇上就十分堅定,非要選武,說是骨子裡留着學武的血,不學不行,也果然是他有些本事氣運在身上的,入行伍五年,做的最對的一件事就是和陸隐喬一見了鐘情。
陸家在江湖上實在太低調,從來不屑争名奪利的紛争,以至于江湖上雖然都知道陸家有着絕頂的武學,卻不知陸家的另一樁辛秘。
話要從章國的開國宰相陸無涯說起,陸無涯是整個大荒公認百年一遇的謀略奇才,輔佐第一任章王登基立業,立新政、編軍隊,親自帶兵出征,從建國之初僅有的一道七州領域,擴展成大荒領土最多的國家,所用時間不過短短十年,後又用十年時間,制嚴刑峻法、行軍屯耕戰、大力發展經濟農業,在章國國泰民安政通人和之後,陸無涯也算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大感身體強弩之末,便留下一冊《治國政鑒》,灑然隐居去了。他隐居之後潛心鑽研武學,自創逍遙心法,本意是為了恢複體質,沒想到恢複的太好,竟給自己恢複了個老當益壯,世人隻知冰域上有個無名老人武功獨步天下,卻不知此人就是當年的章國宰相陸無涯,自然更不知道章國開國宰相陸無涯的親弟弟就是祁國第一武學世家家主陸無極。
陸無涯隐居之前,把他所有的治國政要及引據經典的抄本都放在了陸無極隐州家中,後來所有修習的武學心法,自然也都抄給了陸無極。可惜陸無極本人在武學上興趣缺缺,醫藥之道上卻甚通,兄弟二人互相影響,以至二人随便拿出武學還是醫術一道,在江湖上都無甚敵手。
不過陸無極雖然無心武學,他的一雙兒女卻極通,長子陸忘歸,也就是甯璋他舅,把陸無涯的武功學了個十足十,他也是個不愛出名的人,但每每遊走江湖露個一招半式的,便已然夠在江湖上引起一番轟動讨論了;次女陸隐喬不僅武藝高超,更妙的是極擅兵法,她嫁給孟肇戎之後,也算孟肇戎該有此氣運,又趕上宋國屢次進犯興州,孟肇戎同陸隐喬兩人一同出戰,有陸隐喬在旁協助,很快他就從一個不起眼的勳爵子弟一路斬獲軍功,收複興州,也沖上了正三品昭勇将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