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此刻承珺沒有想那麼多,也不曾想報仇,他隻想着活着,拼盡一切的活着,不是他怕死,他隻是希望,曆史能給阿耶一個公平的記載。青史昭昭,那個德才兼備的男子不該落得那麼一個名聲。他也不奢望報仇,華宗齊祖這般人物,又豈是他能夠撼動的。
這一刻,屬于明承珺的複辟之路才剛剛開始,任重而道遠。
此刻,經過連日的奔波,明承珺一行已經逃到了他的封地琅琊。
被捆着的一身狼狽的明承乾問明承珺說:“阿兄,你要殺了我嗎?”
午門之變,天下人想不到,作為記事起就長于宮中常伴帝身的明承乾自然也不會想到,若是明承乾不曾被劫持,那一天與平常的夜晚也沒有什麼不同。可終歸還是不同的,父王在所有人都不曾想到的情況下猝不及防間發動了政變,然後,刀光劍影下,一向對着他頗為照顧的堂兄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劫持了他一路向東。
作為殺父仇人之子,堂兄如今有可能會放了他嗎?
明承乾幾乎不做他想,恐懼擔憂折磨的他短短十數天就褪掉了嬰兒肥,從矮冬瓜變成了瘦黃瓜。
明明理智告訴他一切與承乾無關,此刻,明承珺卻很難不去遷怒他,看着眼前眼眶發紅的明承乾,承珺長長歎一口氣。事已至此,殺了承乾又有什麼用?那是失敗者無能的宣洩,痛快是痛快,卻一點用也沒有。再說,他真的能下得了手嗎?因着成年人的思維,他的幾個弟弟,再加上長居宮中的秦王嫡長子的承乾和四叔家的嫡長子承瑜,哪一個他不曾哄過?
須臾,承乾聽承珺說:“别怕,你很快就安全了。”
聞言,明承乾尤不相信,他驚訝發聲:“阿兄,你——”
由不得明承乾不驚訝,經曆了午門事變,承乾不認為難逃一死的堂兄會仁慈。是的,皇家的孩子都早熟,哪怕被困住的明承乾消息不通,他也看得出堂兄現如今如困獸掙紮,而他是堂兄活命的唯一籌碼。
想起他那個狠心的父王,明承乾其實不認為父王真的能為了他放了堂兄,他從不認為政變時将他留在内廷的他對父王有多重要,他是被秦王府犧牲的那個。何況,就算他有用,大兄又不能挾持他一輩子,不是有一個詞叫秋後算賬嗎?他能想的到,承乾不認為将他挾持在手的一直沒有妥協的堂兄想不到。
所以,在大兄性命不保的情況下,阿兄真的會讓他活下來嗎?
承珺搖頭,他看出承乾一肚子的疑問,卻沒有為明承乾解釋的意思。這個下午,他給曾經作為弟弟撫照的少年以旁觀者的視角講了一個故事,講了一個從知曉曆史渴望掙脫命運羅網而不能的人的故事。娓娓道來的故事,将他這些年所有的掙紮一一道來,這是挑撥,也是希望,承珺他自己不曾完全掙脫這既定的命運,也不知承乾能否擺脫命定的書寫在史書上的兵敗自戕的廢太子結局。
最後的最後,承珺是這樣對承乾說的:“明日你就會獲救,幫我轉告明晏清,讓他對東宮還活着的弱質女流好一些,我會一直在看着他。我以兄長的身份拜托你,看在我們往日的情分上,若是可以的話,幫我看顧一下我的母妃和姊妹。”言罷,承珺轉身,“我不曾完全掙脫命運,希望承乾你可以。”這是他留給明承乾的最後一句話,然後,他在承乾的一聲‘慌缪’聲中離去,徒留明承乾看着他的背影越走越遠,直至消失不見。
隻是令明承乾疑惑的是,雖然當時他就身在琅琊郡,但是直到他身死,他也不曾得知堂哥是如何逃脫琅琊的,不知道明承珺以及他的下屬伴着一千多百姓是如何一夜之間從三路大軍的眼皮底下消失的。
之後,他開始不自覺的戰戰兢兢竭盡全力去避免堂兄所說的兵敗自戕的悲慘結局,誰知最後還是徒勞無功,一如堂兄當年所說的那般走向了史書中所書的悲涼下場。很多年後,明知不可能成功還是決定起兵犯上的明承乾不期然的想到了消失不見的堂兄,終他一生,他也不知他落到這結局到底是隐太子遺留勢力的挑撥,還是那個亦真亦假的離奇故事本就是堂兄真實的經曆。
不過,明承乾想,若是堂兄所言為實,那他和堂兄這一生還真是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