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花箋紙上 > 第13章 林禦史獻身推京察

第13章 林禦史獻身推京察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鄭遠朋顯然做過準備,他不緊不慢地說道:“往年實行京察考核百官,确實起到了督促鞭策的作用。但久了之後,偷懶麻痹之風漸起,京察淪為形式,徒費人力。更有甚者,仗着督察的權力吃拿卡要、趁着述職的契機宴請陪送,人情泛濫,賄賂盛行,不僅對督察無益,反而為枉法大開方便之門。因此,京察才被棄之敝履,不再實行。如今提請重啟,實在不能令人信服。”

鄭遠朋聲穩腔正,評價嚴厲,沒有絲毫客氣。

“非也。”夏昭明反駁道,“京察,是器,是工具。工具用得不好,是工具之罪嗎?用刀切菜卻不慎切了手,能怪刀嗎?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吏部為京察主導部門,都察院為輔助。京察實行不當,與此兩部官員不能以身作則脫不開幹系。尤其是都察院,掌管監察大權卻不能身體力行踐行公正,怎能不縱容出大批蟲蠹?這時非但不匡正态度,反而怪罪于京察,道理何在?”

兩部官員聽了皆聳身前視,不敢再交頭接耳。

鄭遠朋依然成竹在胸,自信說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夏大人是否想過,工具無罪,但也分三六九等。夏大人随便拿個鈍刀來,便要琢玉嗎?”

“那鄭大人是想出了可以替代京察的舉措?”夏昭明反問。

“沒有。”鄭遠朋理直氣壯地說,“但此事幹系重大,甯缺毋濫。不然,誰又能付得起這個責?”

“千裡之堤潰于蟻穴。鄭大人能等,但社稷能等嗎?百姓能等嗎?此事刻不容緩,既然鄭大人并無良策,那京察便等着鄭大人绌邪進善、獻可替不。”夏昭明道。

刑部尚書王照鄰本就内心惴惴不安,方才聽夏昭明說到“蟲蠹”字眼,更是如芒刺在背。

他忍不住道:“既然首輔大人認為行使監察之權的官員是京察失效的罪魁禍首,那主掌都察院的林禦史才出事,可謂沒了掌刀之手,又如何拿起京察這把刀?這時重啟京察是否操之過切?”

“禦史可以換人,這何以能成為問題?”夏昭明反問。

王照鄰頓時語塞。

夏昭明又接着說:“正所謂一葉知秋。身負監察之責的林禦史尚且免不了收受賄賂,貪腐風氣之猖獗可想而知。重啟京察更是迫在眉睫!”

吏部尚書何世忠此時恰到好處地站了出來,說道:“若都察院認為執行起來吃力,吏部可負全責。我吏部一向勞苦功高,這次少了都察院也不見得受多大影響。”

此語一出,都察院衆人十分不滿。然而其他人意識到夏昭明此次是有備而來,恐怕京察勢在必行,因此心裡皆七上八下,沒人理會這兩部之間的口角。

鄭遠朋見狀不妙,高聲質問道:“首輔大人如此急切,是想往都察院塞什麼人嗎?”

此言一出收效極好,堂中又窸窸窣窣起來。京察牽涉自身,衆位官員怎能不人人自危?

次輔兼禮部尚書曾道成一直未發一言,此時忍不住皺了皺眉頭,小聲對鄭遠朋說道:“鄭大人何以說出此誅心之語……”

鄭遠朋白了他一眼,他立馬閉嘴。雖同是次輔,但鄭遠朋對曾道成的軟弱性格素來看不上。那次皇上為其生母争取太後尊号,他這個本該拿主意的禮部尚書卻跟沒事人似的,眼看着群臣争論自己卻不發一言。

夏昭明不去理會鄭遠朋的言外之意,說道:“我察副都禦史恪盡職責,是最好人選。鄭大人是有更合适的推薦嗎?”

衆人聞之皆注目。

皇上朱如是也是頗有興趣,道:“鄭大人快請說。”

鄭遠朋鄭重其事地說:“臣推舉陳祭酒。”

夏昭明十分意外。

他沒想到鄭遠朋拉攏陳岩的決心如此之大,竟想幫他打通堵死的仕途。

不過這并不是一步好棋,因為厭棄陳岩的正是皇上。

鄭遠朋不顧皇上陰沉的臉色接着說道:“陳祭酒為人正直,不畏權貴,可以委此重任。”

陳岩因太後尊号一事赢得了言官們的推崇,又因為早與夏昭明有龃龉而讓忌憚夏昭明的人不再對他警惕。因此,當鄭遠朋說出他的名字時,幾乎沒人提出異議。

然而皇上不太滿意,他說道:“京察重啟與否姑且再議。至于都察禦史,請内閣謹慎拟好人選,再做定奪。”

過了一日,夏昭明應皇上召見,入宮往文華殿來。

夏昭明一路上思忖着如何就京察之事再向皇上進言,不料走入殿中時,卻驚見華太後坐于殿中。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