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好大一鍋粥! > 第20章 張海雲

第20章 張海雲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白日走在霞淩道上,天青水碧,視野遼闊,與黃昏夜晚相比别有一番風味。

霞淩閣其實分為内場與外場,先日學子聚會是在内場,而這棟圓塔形建築外圍,亦有吃飯聽曲的座位。每座都臨着窗戶,直對禦水珠的水景。内場是絢爛的的華燈流彩,外場則是清幽的詩情畫意。

外場沒有優伶私室,一到六樓全為客位,越往高走自然風景越佳。霞淩閣乃京城數一數二的高樓,坐在頂樓東南半側可一瞰京城全貌,西北半側又能遠瞭北山勝景,外場受歡迎程度絲毫不遜内場。不過東北側由于下視禁中,這側四到六樓的窗戶全部封死,不可讓尋常人看清了皇宮大内。

今日重涵幾人便是約在外場六層的東南面。重涵、鐘承止與景曲到的時候,天色尚明,從敞開的窗戶向外望去,栉比鱗次的高矮房屋錯落有緻地繪出了一座雄偉壯闊的京城,讓人不得不感歎當世之隆盛。

自古文人登高望遠總愛作詩幾首或者落畫幾筆,霞淩閣外場不知生出過多少名篇佳作,六層牆壁就上挂着不少詩畫大家的手筆,加上内場不乏韓玉這種喜歡流連煙花之地的多情文人,又有百姓皆知的風華披靡文武兩榜。如此一處本是聲色犬馬之地的霞淩閣,卻給大華文化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早已不是尋常酒肆青樓可比。

鐘承止不禁想到,若不受戰火波及人為損壞,千百年後霞淩閣定是代表着一個時代的傳說。優雅的詩詞千古傳唱,妙手的字畫百年流傳,向後人綿綿述說着前人的繁華與美好。而政權更疊,改朝換代,今日天下姓誰家,相比之下是多麼無聊之事……

重涵三人沒坐多久,其他三人便陸續抵達。韓玉忿忿不平地表示,為何不約在内場?外場又見不着繁斐!幾人哈哈大笑揶揄了韓玉半晌,又細問了前日晚上的具體情況,弄得韓玉滿臉通紅,其他人才放過他開始讨論起會試的各道試題,談了談各自首藝與策問的解答。

天色轉暗,華燈初上,壯闊的京城逐漸變為夜色中的點點燈火,與漫天繁星連成千裡星河。禦水珠上泛出幾艘挂着燈籠的畫舫,緩緩推開了星河倒影。

重涵對鐘承止說道:“大凡過年、天子誕辰與各種慶典之時,臨水道與霞淩島上入夜就會放起煙花,整個禦水珠都能觀賞到花火紛呈。那日鎮遠大軍凱旋定有煙花,本想帶你來看,可惜遇到刺客,隻能等到天子誕辰了。”

張海雲與韓玉對刺客一事知道得不甚清楚,此時聽到便問了起來。重涵又發揮添油加醋的本領,對着他倆像說書一般将遇刺過程描述得繪聲繪色。

張海雲這人,簡單來說就是一聰明人。

聰明其實有着多種含義,比如才華、伶俐,又比如狡黠、心機。張海雲也确實為兼具這多種含義的人——有才氣,善觀色,懂計謀,多心思。同樣都為聰明人,張海雲與李章明可說是完全相反的兩種類型,重涵則居中帶着一點随性。

以重涵的性子,其實本不喜歡城府深厚之人。張海雲最初接觸重涵也确實帶着些目的,但張海雲卻有着本不該出現在如此一個聰明人身上的直爽性情,還有着為朋友兩肋插刀的慷慨義氣,這兩點倒是與重涵頗為投緣。

四人在國子監結為好友開始,凡是李章明與韓玉受點欺負,重涵與張海雲必是要出頭的,而規規矩矩的李章明與韓玉又時常替重涵與張海雲點卯受過。李章明認真安靜,平日喜靜不喜動,重涵與張海雲則相反,玩性頗大,沒事就要鬧騰一番。韓玉則是随波逐流,若隻跟着李章明,定是一安靜書生。可重涵、張海雲乃兩個人,影響更大,四人一起時韓玉便跟着他倆胡鬧。但有李章明在,總不至于鬧得太過。

這樣互補的性格使得少年時期朝夕相伴的四人,情誼愈漸深厚,成了旁人難以插入的死黨。當然,重涵與李章明之間的關系更深一層。重涵隻有對李章明才會真正地無話不談,但張海雲卻經常能看出李章明沒發現的一些事情。例如重涵對鐘承止的感情早已變化,張海雲便再也不會開早前那些玩笑。而李章明還絲毫未察覺,估計要等到重涵做得過于明顯或親自對他說時才會知道。

此時,聽重涵說完遇刺的評書,張海雲關注點全然不同于李章明,問道:“為何要刺殺你?有何用?”

重涵總想着自己是重家二少爺,被人盯上腦袋也是理所當然之事。聽了張海雲一問,發現還真是奇怪,拐去當個人質還好說,殺了自己實在起不到什麼作用啊。難道爹與大哥在外面結了什麼了不得的仇家?

幾人已喝得有些微醺,随便讨論了下沒出個結果,也沒太過深究。反倒聊起了鐘承止與景曲功夫怎能如此了得。鐘承止則講了一些尋常人難以聽聞的武林中事,四人全都聽得津津有味。

張海雲不由多看了鐘承止幾眼。近些年想加入重涵四人黨的人可謂挨三頂五,但還沒人成功過。不是話不投機,就是性情不合,畢竟想讓四人都認可并非容易的事。鐘承止短短數日就折服了重涵、李章明和韓玉,又能與每人都相處得融洽無間……張海雲默默心道,這人不簡單。不過張海雲看得出鐘承止是值得真心相交之人,倒也放下最初的戒備,如對待重涵三人一樣對待鐘承止。

既然從正事聊到了閑事,話題便越扯越遠。鐘承止用《京城轶事》上的事迹來調侃幾人,果然不少都是坊間的誇大,但真相有時更有趣味。就如“風流跌宕重二少,十女送别南熏鬧”,原來是重涵去年回佛山那日,馬車行到南熏門門口碰到一支迎婚的隊伍。新郎家請了十數名女妓與樂官引迎,可其中幾名女妓不知為何在路中間吵了起來。南熏門門口本來就人來車往道路擁擠,這一鬧就把路給堵了。重涵下馬車看看情況,沒想有兩名女妓認識重涵。一見重家二少爺走來,兩人架也不吵了,趕緊跑來見禮,結果幾日後就傳成了如此滑稽的事。重涵還是今日才知道。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