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張燈結彩,人聲鼎沸,是自受災以來難得一見的熱鬧景象。
廣場上陳舊的桌椅整齊排列開來,大人們吆喝着,從後廚端出一道道熱氣騰騰香味四溢的菜肴,整齊擺放在桌上。孩童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追逐嬉戲,不時引來兩聲帶着嗔怪的呵斥。
見錦百回來,嬉戲中的孩童們立刻跑上前去,衆星拱月般将他團團圍在中間。
他們平日裡便和錦百混得熟,沒少跟在他屁股後邊兒上樹捉鳥下河摸魚,每次一見錦百回來,總是要争着搶着牽過他的衣袖,叽叽喳喳地說自己今日采了幾朵花、捉了多少魚。
大人們見怪不怪,熱火朝天地忙着自己的事。隻偶有幾人見錦百神情恹恹,擔心孩子們煩到他,路過時提醒他們小聲些。
錦百微微低頭,認真傾聽孩子們的趣話,随意束起的發絲随着動作垂落,柔軟地搭在肩頭。被朋友們擠到了最外邊的小童不甘心地踮起腳,将手中的物品高高舉起,湊到錦百面前,試圖引起他的注意。
瞥見視野中多出一抹嫩綠,錦百側目望去。
那是一個用柔韌的柳條精心編織而成的花環,樹枝尾部被巧妙地收束在一起,上面點綴着各式各樣的野花,偶有幾片細小的綠葉從花環的邊緣探出頭來。
原先還蹦跶得歡快、恨不得沖上九霄的小童,見錦百望過來,突然文靜了許多,神情羞赧。情急之下,他竟将背地裡對錦百的稱呼脫口而出:“花神哥哥,我可以為你戴上這個花環嗎?”
小童的父母見狀,一面趕緊上前制止自己的孩子,一面向錦百道歉。
錯稱神明名諱是大忌。
盡管那日錦百拒絕了飛升,算不得真正的神明,哪怕稱錯名諱也不會降下任何懲罰,人們卻也不願冒犯他。
小童口中的花神——豔絕六界的百花神,在飛升前曾是一位富可敵國的商賈。
他出身低微又年少失親,飽嘗世間疾苦,兢兢業業做出一番事業後,生出顆仗劍天涯、扶弱濟貧的心。在那滿目瘡痍、戰火紛飛的時代裡,他違背皇令開倉放糧,為流離失所的人們帶去生的希望,商隊所過之處生機盎然。
天下太平之後,曾受到過他救助的人們想要報答他的恩情,卻發現他已經不在人世。
據說,那是個寒風凜冽的冬夜,他将自己的外衣銀錢盡數贈予街邊衣衫褴褛的乞兒。他于夜色中離去,渾身隻着裡衣,幾乎與天地間飄揚而落的白雪融為一體。
臨走前,他笑着同追上前來想要歸還衣物錢财的小乞兒招手,說自己是武功蓋世的大俠,絕不會被區區風雪壓倒。無人料到,他的商隊會在離家不遠的泥濘小道上為山匪所害,死無全屍。
直到開春,冰雪逐漸消融,萬物複蘇之時,人們才在逐漸融化的冰湖下發現了他的半幅遺體。
人們為他哀哭,在大陸各地修建廟宇、禱告祈福,信仰之力空前強盛,生生将半隻腳踏入奈何橋的俠客拉回世間,破格飛升成神。
因着他生前容顔極盛,又被一首童謠傳唱成了遠近聞名的美人,前來為他塑像的工匠們總是不由自主地過多着墨于他的容顔,按着民間流傳的小道消息刻畫出他的模樣。
不僅如此,工匠們還默契地在他的神像上加上花冠作為裝飾,為他獻上永不凋謝的榮耀之花。
由此,凡界逐漸形成了向高潔之人獻上花冠的習俗。
錦百認識那位百花神,他飛升之後仍然保留着從前的習慣,不時下界賜福祛除邪祟。不光如此,他還常常到試仙閣接取任務,千百年間,他在試仙閣中的功績都穩當當地排在第一。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隻偶爾去報道一次的錦百發自内心地欽佩他,并不覺得被稱作花神是什麼令人不快的事。
他注視着圍繞在自己身邊、滿目期待的孩童們。須臾之後,緩緩屈膝,半蹲下來,輕輕低下頭,無聲地默許了小童的行為。
小童輕輕地将花環放在錦百的頭上,旋即停住了動作。
擡手扶正花環,注意到小童臉色漲紅,錦百不免失笑,輕輕拍了拍他的背以示安撫。望見小童稚嫩的臉蛋上沾着些糕點碎屑,錦百輕柔地将它們擦拭幹淨。
幼童皮膚嬌弱,擔心自己指腹上滿布的練箭留下的薄繭刮到小童,錦百很快撤回手,噙笑詢問四周圍着的孩子們:“還有誰夜裡會夢見大怪獸嗎?”
揚城重建工作尚未完成之前,所有人隻能擠在臨時搭建的小棚子裡過夜。
夜深人靜,孩子們不自覺地于睡夢中低泣,嗚咽聲低微細弱,混在風聲中幾不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