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月出 > 第25章 蓮華藏(3)

第25章 蓮華藏(3)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馬車徐徐啟程,百齡随母同乘,婢子們另乘一車,公孫止騎馬跟在妻女車外。直出了城門,大道寬闊,人煙漸少,百齡便開了窗戶,高卷簾子,五月的風帶着濃濃草木氣息霎時鼓滿車廂,她才偏頭問公孫止:“阿耶,方才那人是誰?他是阿翁的學生嗎?阿翁為何不肯見他?”

公孫止騎在馬上十分悠閑,說:“是了,朏朏那時還小,不記得此人。此人姓程名迩,也是我扶風人。當初在家鄉時,他屢屢登門求教,你阿翁見他聰明,人又端正,便十分願意指點。你五歲時,為父赴任朗州,他竟提出要跟着我做個幕僚。我不過一縣令,哪需什麼幕僚,又何必誤他前程,于是拒絕了他。你阿翁便勸他來長安應試,還為他寫了好幾份薦書,果然次年他就中了進士。”

楊夫人也笑說:“是啊,我還記得他每回來,都給你們兄妹帶來好些小玩意兒,又是背又是馱的,陪着你們玩耍,我有時都過意不去。”

百齡聽得好奇,又轉頭看阿耶,“那阿翁為何不肯見他?”

公孫止說:“這人很有才學,早年為官也頗有政聲,隻是後來就任梁州,梁王驕縱跋扈,民怨沸騰,他竟為梁王遮掩罪行,卻被禦史告到天子面前。陛下貶谪了梁王,也将他貶為下州參軍,他求到你阿翁跟前。你阿翁平日最恨就是為官不正,将他狠狠訓斥了一番,讓他深自反省長長記性,因此并未幫他說項。朝中卻有人為他進言,最後竟留在了長安。此後你阿翁便不願與之往來了。”

百齡偏着頭想了想,說:“藩王在任,地方官員本就有監督诤谏之責,他不規勸梁王,反倒幫忙隐瞞罪行,無異于助纣為虐,難怪阿翁不想理他。且這官場如墨池,若不持身清正,光明偉岸,一旦沾染惡習,從此回頭無岸。若不斷絕來往,指不定哪日他犯下大罪,反倒會牽連阿翁呢。”

公孫止忍不住笑了,“我兒深明事理。”

樊川位于終南山下,既有奇峰秀嶺之美,又有碧水修竹之幽,是長安人踏青勝處。眼下時節,繁花蔓草蔥茏密布,潏河兩岸美不勝收。

永嘉長公主自夫君死後,便舍身入道,在樊川修了一座清虛觀。從此隐居觀中不問世事,二十年來足不出戶,也不接見外人,就連天子前來探望,長主也隻是冷淡應對,天子隻好郁郁而返。每次隻有百齡到來,她才會真心歡喜。

當初公孫揚死于獄中,長主也因悲痛而早産,孩子不足月而生,落地就沒了氣息,是個女孩兒,貓兒一般大。長主痛慘了心,懇請先帝将夫君的遺體還給自己,又将公孫揚與這貓兒大的女兒一起埋葬在道觀之中。因此聽說公孫止夫婦得了一女,十分激動,每次見到百齡,就仿佛看到那個貓兒大的女兒好生生長大了。

公孫止一家到來時,長主剛剛祭拜完亡夫,悲不自勝,百齡見她掩面抽泣不止,心下十分難過,走上前将她抱住,輕聲安慰地喚着:“伯母...”

永嘉長公主勉強止住情緒,擡一雙紅腫的淚眸看她說:“半年不見,我朏朏越發出落成人了。”百齡也撒嬌道:“好些日子不見伯母,我好生想念您。”長主将她摟在懷中,終于露出絲笑。

百齡跟随父母祭拜過伯父與那位早夭的小阿姊後,因長主不喜人多,便叫桃符等人退下各自歇宿,一家三口則随公主去堂上坐下。

永嘉長公主顧公孫止問:“父親的病好了嗎?”公孫止恭順答道:“阿嫂挂念了,父親如今已無大礙,隻是偶爾還有些咳嗽,平日都在服用湯藥進補,精神尚且矍铄。”長主點點頭,又偏頭問楊夫人家中事。

公孫止陪坐約半個時辰,因明日就要恢複公務,便要先行回去。才走出門,長主卻忽然想起什麼,喊住了他,“二郎留步。”

公孫止回身道:“阿嫂吩咐。”

便聽長主吩咐侍女,“去将《芙蓉變》取來。”

百齡見父母對視一眼,都隐隐寫着驚訝。她曾聽阿翁阿耶說起過此書,乃是已過世的伯父心血之作。

公孫揚一生以詩為魂。

詩至前朝齊梁時,精于工巧而古風不存。大虞立國後,南北一璧,所謂“江左清绮,河朔貞剛”,南北風氣碰撞,諸家有感南朝雕琢過甚,有損詩之真美,歎息“自從建安來,绮麗不足珍”,故一度掀起複古之風。

公孫揚則在一片複古聲中,另有感想,他認為詩如芙蓉,有三變之美。《風》《騷》純白無瑕,自是詩家圭臬,而南朝軟紅輕豔,亦有可取之處。自沈隐侯《四聲說》後,前輩諸家力求聲韻,未嘗不是别開生面之舉。因此他撷取前英,考校聲韻,糅南北兩長,創造出新的詩歌體制,命名絕律,成書《芙蓉變》。

可惜公孫揚死時,《芙蓉變》僅散稿而已,是魏王後來在均州貶所幫助好友校稿成書。待公孫一家還鄉時,托人千裡迢迢送來了扶風。公孫弘當時感動萬分,深知魏王以幽禁之身,校稿成書且托人遠送,定非易事,遂複信感激緻謝。然後将此書交給永嘉長公主保管,以慰其哀悼之心。

侍女将書取來,長公主戀戀摩挲片刻,交于公孫止說:“你幫我交還父親。我近年神乏體弱,守着此書,不過睹物思人。當初你阿兄撰稿時,便曾說來日可作家學傳于兒孫。你們好好收着,将來傳給洵雅與朏朏兄妹,也算了卻你阿兄遺願。”

公孫止鄭重接下,對長主深深一揖,方轉身離去。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