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月出 > 第35章 蓮華藏(13)

第35章 蓮華藏(13)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所謂藏經閣,是一座壯闊的二進院舍。前為看經堂,乃供大衆閱經處,後面二層樓閣才是真正的藏經閣。

閣下兩廊各有九命護經羅漢袒肩趺坐,慧果領二人拾階而上,甫一推門,便覺一股清涼之意襲面,閣中排排木架高聳至頂,四壁點綴明珠無數,想來擔心走水不張明火,眼下日光耀眼,明珠黯淡無光。

慧果領二人穿梭書架之中,百齡但覺行走間幽幽帶香,肉眼可見三千浮塵,心境也為之一靜。

藏者,三藏也,乃佛門經、律、論之總稱。穿過一系列擺放三藏教義的書架,慧果才停下來,分指兩側,“我師西行帶回的梵本真經計六百二十一部,大多已散發諸寺譯存,本寺所藏一百三十五部,皆在此處。”

百齡與成昭默默轉目,架上卷帙如海,不覺油然肅穆。昔日普蓮法師遍訪天下大德,有感中原諸家各擅一宗,莫衷一是,令人無所适從,遂生西域求法之心。踐流沙而陟雪嶺,艱苦卓絕,終至西天佛國,潛心研習十餘年後,為大虞帶回六百餘部真經。先帝為之在西山設立譯場,普蓮三藏法師窮十餘年之功,譯經七十五部,合三千五百卷,可謂功德無量。注①

百齡對那些透着古樸神秘的梵本真經感到好奇,問:“真經如此珍貴,為何要分散諸寺呢?”

慧果微笑道:“《法經華》雲,‘其雲所出,一味之水,草木叢林,随分所潤’,佛雨無邊,澤被三千,經書并不歸屬某人某寺,而當歸屬天下衆生。”注②

百齡慚然一合掌,聽他道:“我師譯經甚專,以至兩目不能視物,遂由師兄協助,誦讀本經,再由我師口譯,再由師兄筆錄。其後我師攜《大般若經》離長安至東都,便留師兄在本寺中繼續翻譯存經。師兄當年便是在此處譯經,宵衣旰食,焚膏繼晷,幾乎足不出戶。”

成昭與百齡順他所指,見林立如叢的書架下,有一張三尺見方的桌案并一菅草厚圓座,油然心生感喟。譯經這麼大的功德,卻是在如此逼仄處成就。

百齡又問:“普蓮法師為何要離開長安呢?”

慧果躊躇未語,成昭幽幽回答說:“當年先帝仰普蓮法師大德,曾先後兩次請他還俗輔政,但法師矢志譯經,先帝便未加勉強。後常山愍王與魏王二子奪嫡,各遣使臣,絡繹至西山延結法師,先帝盛怒之下,下诏解散西山譯場。”注③

慧果合掌念一聲佛号,“誠如殿下若言。東都淨土寺乃我師當年受戒處,早先從景雲法師學習《涅槃經》,譯場解散後,适景雲法師圓寂,我師便去往東都入駐淨土寺。雖有落葉之心,亦存避禍之志。我師離去時,僅攜走《大般若經》一部,餘則由師兄繼續翻譯。”

成昭合掌道:“還請法師帶我等瞻仰慧葉法師譯經原卷。”

慧果便指向左側一排書架,“這便是師兄所譯六十部原卷,合一千八百九十五卷。我師當年譯經時,尚有筆受、書字、證義、證文、參譯、綴文、梵呗等職協助,師兄僅一人之力,窮八年之功譯經千八百部,概前後無人能及。”

他如此感歎,百齡大受震撼,手撫書架問:“不知可否觸碰?”

慧果道:“既有緣得來,便有緣得見。”

百齡方小心取下一卷經書,徐徐展開,見上面筆法秀麗,措辭優美,心道紅葉法師果真名不虛傳,既娴于佛典,又精于辭藻,既是聖僧,又是才子。她光想一想便無比神往,何況那些曾親眼目睹、親耳聆聽過的人呢?

她眼前忽而出現一片紅葉蹁跹的楓林,聖潔的僧人與美貌的佳人并肩而立,畫面美好無比。猛然心神一收,心中頓時慚愧,仿佛自己已暗暗坐實皇後之心。

急忙擡眸看向成昭,他也正捧經細讀,神色專注,今日衣飾素淨,戴幞頭着白衣,尋常士子裝扮。但長睫高鼻,窮雕琢之功,采日月之靈,隻一眼便叫人怦然心動,心下一點關于紅葉僧的遐想也随之雲散。

二人默默讀經,百齡突然眸子大張。

“殿下!”

成昭擡頭看來,見她神色大驚,忙放下經書走來問:“怎麼了?發生何事?”

百齡無聲攤開經卷示他,成昭才恢複平靜的心底陡然泛起巨浪,紅葉僧所譯經卷末尾,竟有數行小字。

“邈邈八荒,茕茕日月。心之所思,目之所逐。胡立中宵?微君之故。”

正是絲帕上皇後手書。

回程車中,成昭面白如雪,魂不守舍。

慧果道師兄所譯經文上,約有十二部末尾都綴有這六行詩,他亦不解師兄有何用意。

百齡坐他身旁,見他神色,便猜他唯恐皇後與紅葉僧之間确有其事,才會如此惶然無措,一時也不知如何是好,直到車子離開山道,走上返回長安的大道上,她方開口問:“殿下為何如此?自聽聞那方蓮花木匣後,殿下就神色有異,那匣子可有什麼玄機?”

成昭心亂如麻,哀哀望她片刻,才沉沉道:“那方蓮花木匣,确系我阿娘之物,心愛無與倫比,知之者不多。我幼時偶然見到,哭鬧着想要觸碰,她都不許,何以會交給薛夫人帶至西山寺?”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