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已成定局,陳芷汀也不好做事後諸葛。
張劍正落下後遺症。毛校也有血有肉,面對以下犯上的争吵,後遺症也逃不過。
女兒到海南旅遊,被導遊帶着拜見了潮音寺的觀音菩薩,遇到大師掐算前程降福去災,預言有親人居高位,須請菩薩回家消災避禍,不然的話……女兒在指引下燒高香請菩薩,3800元。女兒要哭了,回來問可以便宜點嗎?大師面露不悅:
這是“請”,不是買。
那我“請”便宜點的可以不?
讨價還價後,“請”了兩塊彌勒佛的挂墜回來。爸媽的芝麻官,在女兒及普通民衆眼中,都是“高位”。毛校知道380元請了一塊拇指大的玉墜,心痛哇!必須戴上,以此證明請得對,辟邪免災,還能證明女兒高昂的孝心。
校長戴玉佛,自然有老師問,毛校有問必答,有效激發了部分老師的禮佛之心。
張劍正這一指,質疑了毛校的信仰。毛校回去把玉佛摘下收好。可惜了一個380,藏進小盒不見光。
同時收起來的還有向南海主任的佛珠。
“沉香木做的。安神醒腦,調情養性。我弟弟是生意人,給我送了一串。戴着玩吧。”向主任非常謙虛,除了偶爾磨娑幾圈,也很低調。
聽說毛校的玉佛被張劍正批評,向主任猶豫了幾天,回想起何校似乎好像曾經掃描過幾次,“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内自省也”,戀戀不舍地也取下來。這更是張劍正沒料到的。
吳主任不敢腹诽毛校普愛衆生(學生)的理念,但理解毛校的憤怒,普通老師跟領導叫闆,有理沒理都是不對,這在古代叫“犯上”。何校也聽說了,明白向主任的大佛珠不見的原因,點點頭。
“正當轉學,走一個就空出一個學位,能轉進一個優生當然更好;不過,德育處要教育好每個學生,做得也不錯。就這樣吧。”
“更好”對應“不錯”。
毛校揣摩半天,不再與張老師斤斤計較,大度一笑,争論翻篇。
“大江東去,浪淘盡多少英雄人物——”嶽曉明看着垂頭喪氣的張劍正吟詩唱賦。
“故國已去,我隻看住,李小美同學——”張劍正輸人不輸口,振奮精神給自己打哈欠。
“算啦,恁大個國家,整治不了的問題多了去,小小校園,整治什麼問題學生!‘訓有方,保不定日後做強梁’,你呀,忽悠好自己正經。”
張劍正不置可否,找地方抽煙。嶽曉明無煙瘾,湊趣點一支。張伯明剛經過,看到有煙抽,放下手中的書本,也要參與。
“一邊去!有事談呢!”張劍正惡聲惡氣,臊了張伯明一個大紅臉。“我也有!了不起嘛。明天就帶來!”
張伯明蹦了兩蹦,回去找水喝。一支煙抽完,一句話沒說。張劍正有點奇怪嶽曉明的無言,但也正好,他也隻想要沉默。
有段子說:當老師的要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因為成績好的可能是科學家,成績差的可能做你的同事,不及格的可能成為你的領導,打架的可能是維護正義的警察,作弊的可能是判定生死的檢察長,零分的可能成為企業家,落榜生可能進入福布斯排行榜,招蜂惹蝶的可能成為大明星,廁所裡嗷嗷叫的可能成為應者雲集的歌星,沖飯堂的可能拿金牌為國争光,呼朋喚友的可能成為社會活動家,喝酒抽煙不學習又不惹老師生氣的可能成為政治家,品貌端正沒個性沒想法的可能成為你老公或你老婆或你女婿或你兒媳……
張劍正心中的怒氣随煙而逝,乜斜着雙眼,哼着小曲回來,打開中投證券,邊看股市邊改作業,感慨人生不易,沒錢抄底……
張劍正把門關上了,人卻沒有走開。
他站在門後,希望李紅英再拍拍門,希望自己能夠“經不住”這幾個中年婦女同志的軟磨硬泡,讓老婆知道他是不得已跟着去解決問題。他知道陳芷汀燙傷了腿,知道楊洋準備開溜,知道李紅英焦頭爛額,知道吳志敏心驚肉跳。他都知道。
他也有多管閑事的熱血,但不願引發家庭矛盾。如果别人強迫他參與,順水推舟,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