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英又來找陳芷汀,看到袁诤在給陳芷汀安排上觀摩課的任務,沒說什麼事就走了。觀摩課是大事。入冬做棉衣——面子裡子都得有。
陳芷汀受到科組和領導的雙重信任,沒有光榮,也沒有壓力,卻更多了心事。
心事千千重,又想不起哪一件。站在陽台上,昨日已成前塵往事,當下還有千絲萬縷,先理哪一件?看看處于靜默中的手機,越發感到三室兩廳的空寂。
專心看課件吧。九年上冊已經講完,講下冊的課會表現出“趕進度”的嫌疑,那就講閱讀吧。
現代文閱讀最難講,但若找到切入點,也能化難為易。考試已經成模式化,按照模式把學生的腦子格式化,一遍不成三四遍,對付考試就易如反掌了。
“凡是能按套路走的,我等國仁都能出神入化,但若要發揮創造性,就嗚呼哀哉了。”這是嶽式言論。
把考點套路化,這是陳芷汀在考試中立于不敗之地的常用招數,可謂屢戰屢勝;發揮創造性,這是嶽曉明講閱讀時經常提倡的開放性思維,所以他也常常會為考試成績突然滑坡而大發雷霆。
初二期末考試名著考的《駱駝祥子》,嶽曉明又氣得喳喳跳。
附加題中最後一道是“請你談談閱讀《駱駝祥子》的深刻體會”。“嶽氏”班級的學生是“真”的在談體會,比如說:
有理想要堅持不懈地奮鬥,不能半途而廢(針對祥子最後放棄了想擁有一輛“屬于自己的三輪車”的人生理想);愛一個人就應該勇敢地在一起,不應該因為她的身世而嫌棄她(針對祥子沒有娶做了暗娼的小福子);一個人應該潔身自好,不應該随波逐流,靠老闆,吃軟飯(針對祥子與夏太太的關系。很多學生問祥子跟夏太太怎麼了,看不明白,嶽曉明說删了,不清楚,總之關系不正常,看網評就可以了。陳芷汀在遇到同樣問題時借用了嶽曉明的說法);親情是可貴的,我們不要在失去它以後才懂得珍惜(針對劉四在女兒虎妞死後連埋在哪裡都不知道)……
如此等等。那是五花八門、各抒己見,進入百花齊放、百家争鳴的理想境界。
一分沒有。
滿分4分。
嶽曉明沒有讓同學們背主題思想,這當然是教學失誤。學生走出校園後,奉獻還是索取,奮鬥還是躺平,潛移默化的影響都在主題思想裡。
嶽曉明無理狡辯:“見題答題,是不是?題目是‘請你談談’,就可以暢所欲言嘛,怎麼可以用固定答案呢?我不是你,你不是他,怎麼可能萬人同一心?不合理嘛!要改。必須改!
他叫嚣了半天,别說一呼百應,一呼一應都沒有。
考什麼答什麼!放之四海而皆準,不是你小嶽嶽能夠指點江山的。
讀《駱駝祥子》的“體會”考什麼?——主題:
1、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控訴了統治階級對勞動者的剝削和壓迫,“它不給好人以活路”;
2、展示軍閥混戰、黑暗統治下的北京底層貧苦市民的痛苦生活,寄予作者深切的同情;
3、回答了破産農民湧進城市之後的命運問題,表明城市貧民要做生活和命運的主人,“靠個人奮鬥是沒有出路的”。(任答2點得滿分)
老師們也不是“教條主義”的執行者和貫徹者,有兩條不重樣的内容就行。嶽曉明争不過衆口一詞的“标準”,隻好認命。看看“陳氏”班級的答案,那叫一個整齊。語文考第一的趙雅婷的回答就是三條标準答案的複制品。隻有一個字:不服不行!
不對,是四個字。
“你才不對呢!就是一個字,不服不行!”難得開玩笑的方芳老師見陳老師不理嶽曉明,為免得他冷場,跟他打趣。
好好好是一個字“我服了行不行”!
陳芷汀想說他幼稚,千錘百煉了,還是那麼天真沒鞋穿。當然啦,也從中可見他是真性情,由此推演,他要大濟教育的志向恐怕也像大詩人杜甫一樣,空有淩雲志,踐行唯紙上。
平時跟他逗嘴多了,開會時就免了吧……
想到當時嶽曉明胡撸着頭發,張牙舞爪、扭曲五官,撕破一臉清秀模樣的情境,陳芷汀不禁笑起來,身上輕松許多。
她輕輕出一口氣,将考點捋一遍,選好文章,設計好問題,再配上圖片,一個小時後,課件基本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