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會,幾位老人才止住淚水。
“真是小孩看笑話了。”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太太看了一眼盯着他們的于遲,摸了摸淚水,“看到你活着回來,嬸子就安心了。”
而後,她話鋒一轉:“你繼續教訓,讓他吃吃苦頭。”
“誰?誰敢動我兒子?”黃大娘眼睛倏地睜開,從地上跳了起來,“你,于海光,你敢動我兒子一下,我就去告你,去部隊投訴你。”
張耀宗硬氣了起來,學舌道:“告,告你。”
于海光的拳頭捏緊,死死地盯着沒臉沒皮的母子兩人。
下一秒,他兩隻手的手腕分别被于知樂和于越捉住,雙手環住他頭的于遲輕輕拍了拍他的額頭。
于海光瞬間冷靜了下來,朝張耀宗笑了笑。
似笑非笑的表情吓得他背後發涼,雙腿顫抖得更加厲害,連爬起來的力氣都沒了。
另一邊,吃上海鮮河粉的客人邊吃邊看,連連感歎三毛錢花得值。
黃大娘母子灰頭土臉地離開,村裡人也朝各個方向分散去趕集。
竈裡的火還沒熄滅,周嶽生拿錢點餐。
“四份。”
“兩份加全配菜,一份隻加蝦,一份隻加蝦和鮑魚。”
全蝦那份是給于越的,而于遲最愛吃蝦和鮑魚。
張文心爽快地回應:“好,你們等着,馬上煮好。”
彼時,穿着一身中山裝的陳老緩緩而至,手裡拿着一個卷軸。
“小昭,你們攤子現在可是在大集裡出了名。”陳老樂呵呵地說。
方才,他才踏進大集,就聽見大家夥在議論新來的賣海鮮河粉的攤子,并沿着香味找來。
陳昭自信道:“那是,有我姐在這坐鎮,不出名都難。”
他直爽的性子很對陳老的胃口,逗得他哈哈大笑,遞給手裡的東西。
卷軸展開,是龍飛鳳舞地四個大字——鵬程萬裡。
“借您吉言。”陳昭笑道。
接着,他把陳老拉到于海光等人那一桌,一一介紹包括霍天和在内的五人。
“老先生。”于海光微微一笑。
陳老神情頗為激動,問:“小哥,那些資料看得怎麼樣?你們村子有發展海帶養殖的計劃嗎?我可以免費指導。”
于海光看向周嶽生,周嶽生看向于知樂。
“陳老,您就是那個實驗的負責人?”于知樂上前詢問。
陳老愣了愣,恍然道:“妮兒,你和小昭就是海隅村的人啊,真是有緣。”
随後,陳老向他們講了自己的來曆。
他與好友畢業于京市海洋大學,畢業後一同回到省城做研究。
他的研究内容是海帶、紫菜的養殖;好友研究範圍更廣闊,專注于淺海養殖。
幾年前,好友因有留學經曆被下放牛棚,去了海隅村,他則被調到海東鎮文化館。
“海帶養殖和淺海養殖都在我們的副業組發展計劃以内。”于知樂給出明确的答複。
陳老撫掌大笑:“好,好,好,我一定傾盡全力指導你們。”
兩人就地談了起來,認真且投入。
河粉端上桌好一會了,陳昭忍不住打斷:“老陳,你直接去一趟我們村不就成了?讓我姐帶你好好走一走。”
“好,到時候我看看你們的計劃書。”陳老意猶未盡,但停下吃粉。
霍天和完全聽不懂兩人的談話内容,但他的眼睛始終沒離開過于知樂。
于知樂工作時全神貫注的樣子讓他很着迷,他隻覺得自己的心嘭嘭嘭跳得厲害。
這一幕被周嶽生和于海光看在眼裡。
兩人視線相接,于海光挑了挑眉。
之後,又有兩位客人前來點餐,河粉恰好用完。
于知樂讓張海梅先去休息。
攤子的外送單子是按照範圍分的,方圓三公裡由張海梅負責,更遠的地方由葛泰騎大隊部的自行車去送。
最後一位客人吃完,攤子真正地安靜下來,副業組幾人開始休息。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太陽逐漸爬上頭頂。
叮當的聲音響起,周邊工廠下班了,烏泱泱的藍衣工人朝大集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