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還寶刀未老呢。”周嶽生回想起還在河邊拔草的身影,眼底多了幾分笑意。
頭發才半幹,于知樂就困得不行了,頭不由自主地一點一點。
周嶽生牽她進屋,讓她趴在桌子上睡,等她的頭發幹透後再抱她回床上,放輕腳步出門。
誰知,又恰巧碰上剛回家的于海光,又被他拽着領子往後院去。
第二天清晨,坐在兩人對面的陳昭皺着臉打量他們好一會,喃喃自語:“總覺得哪裡怪怪的。”
知曉原因的于婉琴低頭忍笑,用手肘碰了碰于海光。
被碰到痛處的于海光連忙端碗掩臉,露出龇牙咧嘴的表情。
吃過早飯,于知樂前往副業組小院,今天她們要做一百五十罐鮮海蜇罐頭送到周邊三個鎮。
她和張文心剛在院門口站定,便看見二嬸娘領着十幾個老姐妹出現在另一條路的盡頭。
“樂妮,心妮,這麼些人夠使嗎?不夠我再去喊。”二嬸娘朗聲打招呼。
張文心趕忙回答:“夠了夠了,咱們出發去海邊吧。”
來的都是上了年紀的大娘,身體承受不住長時間上工幹農活,又想賺點工分。
而副食品小組目前最需要提高的就是效率,所以于知樂就把收集和處理食材的步驟分了出來,設立了一批四公分的崗位。
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往海邊去,小組正式成員則留在小院做前期消毒工作。
大娘們動作都很麻利,撿完海蜇便風風火火地回小院,主動分組形成小流水線,有條不紊地進行着打水、清洗、切絲的工作。
酸辣海蜇的工序比泡椒醬和辣炒鮑螺都簡單,沒到中午就做好了一百六十五罐,還順帶做了幾罐辣炒鮑螺。
“每個供銷社多送五罐,辣炒鮑螺私下送給采購員。”于知樂看着衆人把罐頭裝進鐵皮箱子,“還有,路上一定一定注意安全。”
她已經把冰雪泡泡附在箱子表面,為了溫度更接近現實情況,還特意調了屬性。
“嗯,我們會多留心的。”葛小菊和張靈齊齊點頭。
休息結束後,她們主動申請調出吃食攤,接手跑宣傳和送貨的活。
“一路順風。”于知樂分别抱了抱她們。
兩人駕着牛車緩緩消失在衆人的視野裡。
“今天大家辛苦了,下一次是三天後,也是今天這個時間到就行。”于知樂轉身對大家說。
二嬸娘笑道:“就知道小活,不辛苦,我們年輕的時候也是扛過打包的人。”
“就是就是,幹這麼一會活,我感覺骨頭都活過來了。”
“是咧,比我想象中輕松很多。”
大娘們紛紛出言附和,而後高高興興攜手離開。
于知樂回到小院,看向被逼近牆邊的魚糜小組,陷入沉思。
“怎麼?打算再建一個院子?”張文心隻需一眼就讀懂她的想法。
于知樂回過神,點了點頭,說:“地方太小了,同時開展不了三項工作,而且到時魚糜小組的規模肯定要擴大。”
“确實有點小,要是交貨日期撞在一塊,都活動不開手腳。”張文心摸了摸下巴。
于初月見她們盯着一個地方看,湊近問:“你們在看什麼?”
張文心将兩人讨論的問題告訴她。
“等蝦池挖完就在旁邊建一個院子呗。”于初月說,“賬上有錢,夠起好幾個這種院子呢。”
她這話一出,省城罐頭廠的車間動線就出現在于知樂腦子裡了,各個分區在她腦海裡自動排列出更适合當前海隅村的組合。
“行,我等會給你圖紙。”她說。
張文心二人睜圓眼,驚訝道:“這麼快?”
“之前參觀省城罐頭廠的時候就想過這方面的事了。”于知樂解釋。
說完,她進圖書角拿紙筆,潦草地還原設想好的圖紙,并詳細标記尺寸,塗塗改改畫了一個小時。
再擡眼時,于知樂發現胡雙坐在自己對面。
胡雙的第一反應是看手表,然後朝張文心和于初月挑眉:“我赢了,樂樂超過半個小時才看到我。”
兩人露出認命的表情,乖乖掏出一毛錢。
于知樂啞然失笑,問:“胡大忙人,你怎麼來了?”
“當然是來找你們玩啊,圓圓也在這裡,我休假可無聊了。”胡雙聳聳肩,接着豎起兩根手指,“我還帶來了兩個消息,一個關于海隅村,另一個跟你和我娘有關。”
之後,她雙手抱胸,讓于知樂猜一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