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出聲打斷,于知樂便繼續說下去。
“第一個法子是抽簽決定順序,但是我們會給抽到末位的供銷社一定的優惠。”
“第二個法子是由海隅村根據距離、數量等因素綜合考慮順序,我們會給每家供銷社贈送海隅村魚糜小組的産品。”
說完,她扭頭看了看張文心和于初月。
兩人會意,起身端來兩簸箕魚丸,讓大家看和嘗試。
海隅村目前生産的魚丸有兩種,一種是白花花的水煮魚丸,另一種是表面金黃色的油炸魚丸。
水煮魚丸口感軟嫩,鮮味更足,而油炸魚丸口感層次豐富,外觀更為誘人。
“不夠省城罐頭廠的魚丸彈牙,但調味更出色。”山縣供銷社的采購員說。
有人點頭附和她的說法,有人饒有興緻問起魚丸和其他産品的價格。
“我們現在主要生産四種魚糜制品,魚丸、魚卷、魚糕和魚豆腐。”陳昭拿來今天剛出爐的制品介紹,并告知相關價格。
其中幾人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但沒再說話,所以話題很快又轉回海蜇罐頭的順序上。
在舉手表決環節,大家不約而同選擇了第二種方法。畢竟往大裡說,大家都是供銷合作社這個大家庭的一部分,獨享優惠不如衆樂樂。
“好,合作愉快。”于知樂笑道。
随即,她綜合考慮幾個重要因素排出一個表格。剛才他們在争論時,她有留心觀察,特意将在意順序的那批人安排在中間兩天。
衆人傳閱表格,對她的安排很滿意,拿出提前準備好的契約簽署,交完定金後陸續離開小院。
當最後一個身影在院外小路消失,副業組所有人齊齊舒了一口氣。
“副業組要提前進行秋收了。”張文心彈了彈厚厚的單子。
“不對,樂樂你有考慮過原材料的問題嗎?”于初月這才注意到人力不是最重要的問題,“我們平均每天要做六百罐海蜇罐頭,就算天天退大潮也不夠材料啊。”
于知樂應道:“我們還有捕魚隊。”
幾人不明所以,她便将廠長秘書的話複述給他們聽,并說出她接下來的計劃。
“所以今晚是村裡最後一次給罐頭廠送海貨?”于初月問。
于知樂嗯了一聲,說:“明天你帶資料和章子去罐頭廠把今年的賬結了,下周捕魚隊的任務就是捕撈海蜇,以後就跟着副食品小組的訂單來工作。”
“行,我回頭通知于二叔和張大伯。”于初月說。
恰好所有小組的負責人都在小院,于知樂順便召開一個小會議,讓大家提前協調好生産那幾天的工作,以應對突發情況。
會議結束,她準備回家,卻被張文心叫住。
“這麼急着回家做什麼?周嶽生不是進城了嗎?”她問,随後提及新小院明天開工的事。
于知樂應聲:“新小院由你和葛泰負責,你們慢慢聊,我去找二嬸娘對一對那幾天的細節。”
說完,她就出了門,往張二嬸娘家的方向去。
“不都你去找二嬸娘對接的嗎?樂樂怎麼搶了你的活幹?”張文心很疑惑。
于初月從賬本中擡頭,一臉茫然地搖了搖頭。
兩人沒糾結太久,很快就把這事抛之腦後,各自忙活手頭上的事。
隻有屋檐下的李然将話聽進了心裡,面前書頁久久沒有翻動。
另一邊,于知樂來到張二嬸娘家門前,果然看見一群大娘在納鞋底閑聊。
“喲,樂妮來找我?是又有活了嗎?”張二嬸娘是最早看見她的人,擡手拂了拂石凳,招手讓她坐下。
這話一出,其他人直勾勾地看着于知樂,滿眼期待。
“我們接了大單子,一天要做大幾百罐。”于知樂坐在她們中央,“連續做五天,每天六工分。”
一行人又驚又喜,直誇她聰明能幹,把她誇得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之後,她在人堆裡待了小半個小時,聽她們講以前和張念慈一起出海的經曆。
時間很快來到傍晚,副業組接到大額訂單的消息以二嬸娘家為中心向四周傳播,沒一會整條村子的人都知道了。
本來村裡人就在為即将到來的秋收晚會高興,現在喜上加喜,身上的疲憊一掃而空,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快樂。
晚飯過後,夜幕慢慢降臨,于知樂點着油燈根據現實情況修改未來發展計劃,偶爾遠望院門緩解眼部不适。
完成計劃後,她打開平台,挂公告通知觀衆們下周會連續直播五天,接着進入中級商城翻看,無意中發現還差幾百萬雲币就能開啟高級商城。
于知樂很是好奇,決定秋收後找個時間再開美食直播,然後上架材料包。
翻看了好一會,她打了個哈欠,又轉到平台首頁去看其他主播,偶然看到在直播間買過海水的asdf也成了主播,他主要在知識分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