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聞皎 > 第22章 烽煙起

第22章 烽煙起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寂靜街巷的另一頭,斥候騎着快馬躍過長安城的石磚,一路向着皇宮飛奔而去——

“報——歸義侯韓兆相叛亂,扣押楚王殿下,攻下襄城。孫将軍率軍突圍,正在襄城外與韓兆相對峙。”

“韓兆相攻下襄城後,他在山東一帶的舊部常山也連占三城,魏城、東郡、武陽都立了反旗。”

皇帝滿臉怒容,狠狠掼下手邊的琉璃盞,“韓兆相——”

大殿之上,群臣紛紛屏息,深怕皇帝的火燒到自己身上。

太子趙钺沉聲道:“眼下不知四弟安危如何。”

趙铎瞥了眼他,“父皇,兒臣願帶兵平叛,接回四弟。”

“你們兄弟二人能顧念手足朕心甚慰。”皇帝掃過兩個兒子,心緒略微平複了些,卻還是難忍心頭之恨,拳頭狠狠落在扶手之上,“朕要他的項上人頭——!”

皇帝的聲音擲地有聲,他看向趙铎背後的人,後者立刻上前請命。

裴照單膝跪地,“臣亦請命。”

趙廣昌不甘落後,緊接着跪下來,“陛下,臣願同往。”

“不過是秋後的蚱蜢,何須我大梁如此多精兵健将……晉王去襄城平叛,至于山東那幾座小城——裴照帶兩萬人去,舉反旗者,格殺勿論。”

縱然不甘,皇帝既然下了令,也隻有遵循。

趙廣昌與趙铎對視了一眼,低頭應是。

他們這點伎倆落在皇帝眼中,又對趙铎多了分忌憚。

朝堂的中央,皇帝和太子、晉王一幹人讨論的如火如荼,不時還有臣僚建言獻策。

聞皎站在大殿的尾端,雙手揣着笏闆,聽帝國最有權勢的一群人商讨着他人的生死。

殿頂懸浮的金龍,一爪按在明珠上,一爪張開,仿佛下一秒那爪子就要落到她身上。

“聞皎。”

聽到自己的名字,她斜着踏出一步,“臣在。”

臣僚紛紛回看她所在的位置,那是大殿的尾端,瑩瑩的晨光籠罩在聞皎周身,她和其他人像泾水和渭水一樣區别開來。

“魏城、武陽一帶是你們起兵之地,你與裴照同往,若能勸降,朕必有重賞。”

她握着笏闆的手倏然收緊,“陛下,臣大理寺事務繁忙……”

牌匾之下皇帝的面容在羽扇後瞧不真切,打斷了她的話。

“如今正是你為我大梁效力之際,此等小事教給底下的人辦就好。長安城的刑獄訴訟于國本無礙,哪能與行軍打仗相較。”

“臣,領命。”

皇帝說了退朝,不一會兒太監尖銳的嗓音劃破大殿的寂靜,人群攢動着往外走。

聞皎被人推着,艱難地邁動雙腿。

她從家鄉武陽起家,之後與韓兆相的魏城聯手,一步步将他推向魏王的寶座。武陽、魏城皆是故人所居之地……

戰場之上,與故人刀劍相向,譬如自割。

大軍明日開拔,她在大理寺交代了事務,由張遷代她暫行寺正之權。

本以為張遷不會接受這番安排,不成想他嗆了幾聲竟答應了,可見這人嘴硬心軟,不算難處。

聞皎有些意外,拱了拱手道謝:“多謝張大人。”

張遷冷哼了聲,“年底考課,不知大人有幾成把握?”

其實勸降是個美差,陛下在大殿之上已許了她重賞,明眼人都知聞皎回來必是要高升。

可她并不高興。

崔行儉生出許多惺惺相惜之感,親自給她斟了杯茶,嘴上依舊淡淡的道:“預祝你凱旋。”

他的眼裡含着悲傷,聞皎不禁疑惑,眼睫微垂,滿飲了一盞茶。

“多謝大人。”

契力早已套好馬車在府衙門口等她。

聞皎告别同僚,旋身上了馬車。

往事一幕幕席卷而來,幾要将她吞沒。

那是她十四歲的時候,黃匪自河南起兵,四處燒殺搶掠,逼近她的家鄉武陽。

無可奈何之下,她與同鄉常大哥起兵自衛,也是從那時起一步步卷進權力漩渦……

“籲——”

馬車驟然停住,強烈的搖晃将她從回憶裡拖拽出來。

她掀開車簾,魏如煙挎着竹籃,正殷切地沖揮手。

“聞大人——”

“什麼事?”

魏如煙快步上前,柔聲說道:“上次多謝大人搭救,這是一些雞蛋,以表我夫婦心意……”

她舉起筐,費力托到車窗前。

一雙手指甲斷盡,手上的皮膚也腫脹不堪,必是常年替人漿洗衣服。

“多謝。”

她接了竹筐,狀似無意地問:“你相公可會寫字?家母忌日快到了,我公務繁忙不能親筆抄寫佛經,想請人幫我謄寫。”

魏如煙喜不自勝,感激地道:“會寫的!會寫的!大人何時要?要幾份?!”

“一百份。下月十五若是我還未歸京,你交給他便好。”

聞皎指了指契力,小心将那筐雞蛋拎進了馬車。

一共十個,沉甸甸的,對這對貧窮的夫婦來說是他們所能拿出的最大的謝禮了。

車簾外,契力從懷裡掏出一串銅錢,随意地抛給了魏如煙。

軍隊走在官道上,樹影落在道旁,聞皎騎着馬穿梭在樹影裡,昏昏欲睡。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