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六年①,随着南方叛亂平定,北方兩大強國沿黃河對峙大局漸成。在與嶽飛數次快馬交流,确定大名府部隊很難越過數條黃河故道的阻攔,京東确系在軍事上安穩以後,趙玖發出旨意,令嶽飛火速進京面聖,接受封賞,并正式将京東地區的軍事重任交付給他。
時至時至七月中旬,嶽飛一行人抵達東京。除了朝廷依舊堅持拒絕和議、重修《刑統》、太學議政及邸報論事等諸般事務與前世如出一轍外,嶽飛還從幕僚口中聽聞了一件奇事。
盡管此前與金國的和議未成,但完顔宗弼聯姻的無理要求無疑刺激了那些坐鎮京中身居高位、手握重權的高層精英們,他們紛紛摩拳擦掌,準備為那位尚不滿五周歲的太子選妃了。
畢竟因藝祖②的那句“我與爾曹約為婚姻”,趙宋皇室曆來有與将門通婚的傳統。而在這衆多的聯姻對象中,最為理想的人選無疑是那些與趙官家一同打下江山,征戰四方又忠心耿耿的心腹帥臣家中的女娘莫屬。
然而,當朝臣們懷揣着滿心的期待,開始逐一排查這些将領的女兒侄女,甚至是其他三代以内的女性親屬時,卻發現了一個讓他們瞠目結舌的事實。那些名揚四海、威震八方的将領家中,竟都未曾有與太子年紀相仿的女孩。
如那嶽飛,未及而立已是軍中翹楚,但他的家中卻僅有兩個兒子,沒有女娃。再看那韓世忠、吳家兄弟等老牌将領,但他們家中要麼沒有适齡的女童,要麼家中女子卻都是年長之輩,與太子年齡相差甚遠,實在是不合适。
這一發現,猶如一盆冷水兜頭潑下,将朝臣們心中的熱情瞬間澆滅。選妃風波就這樣虎頭蛇尾地銷聲匿迹了,仿佛隻是一場兒戲般的鬧劇。文官們面面相觑,原本以為這是一場盛舉,卻沒想到竟會落得如此尴尬的境地。
盡管幕僚與仆從們對于将領們家中無适齡女子可匹配太子為妃之事深感惋惜,議論紛紛,嶽飛卻對此事置若罔聞,心中自有主張。對于趙瑗的未來妻子,他心中已有一個合适的人選,隻是此事尚需時日,不宜過早透露。
那位前世曾在禦營前軍中,以巾帼之軀救死扶傷、活人無數的女軍醫,救死扶傷,活人無數。她的性格堅韌如鋼,智慧過人,不僅醫術精湛,更有着不輸于男兒的膽識與勇武。她曾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數次挺身而出,用醫術為将士們帶去了生的希望。
雖然知曉後事的嶽飛深知,這個小女孩日後必将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成為天下人敬仰的巾帼英雄,一國之母。但如今,這位未來的軍醫與皇後如今仍是個稚氣未脫的小女孩,年紀與趙瑗相仿,隻大了不過一兩歲。嶽飛每每回想起那個身影,心中便湧起一股難以名狀的暖意。更何況,對于禦營前軍而言,郭信芳可不僅僅是軍醫……
然而,嶽飛心中還藏着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在第一世時,他曾有意将郭家小娘子許配給次子嶽雷。那時,他看中了郭家小娘子的聰慧與善良,認為她是嶽雷的良配。然而,命運卻如同翻雲覆雨手,剛剛萌生向郭家提親的念頭,他便身陷囹圄,最終在紹興十二年的除夕之夜被害。每每憶及此事,嶽飛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莫名的惆怅與感慨,隻道人生無常,世事難料。更何況,上一世趙瑗與郭信芳一雙兩好和睦恩愛,而嶽雷也娶了趙不凡之女為妻,彼此也并無交集。
嶽飛心中波瀾不驚,其他身居要職的帥臣們也并未因錯失與皇室聯姻的機遇而流露出絲毫的惋惜之情。他們每一個心中明鏡,深知自己并非如博陸侯霍光那般權傾朝野,家中的女眷亦非如霍顯那般野心勃勃一心做皇帝的嶽母。
他們清晰記得,在上一世的記憶中,趙瑗隻娶了郭皇後一人,膝下的子女皆為皇後所出。那些未來的皇子皇女們與他們也都有着姻親關系。他們何須涉足那帝後情深,去扮演那令人不齒的反派角色?
對于知情者而言,他們如此理解并接受這一切。而對于那些不知情的人,他們更是沒有任何反對的意見。張俊作為唯一一個未能得到官家賜旗的親王,即便他手中再如何财富豐厚,這一世也早早地效忠于官家,心中卻仍難免感到郁悶。然而,再怎麼唉聲歎氣也無法改變現實,他和女婿小田家中都沒有适齡的女孩可以與太子結親。而倘若張伯英知曉,在某個時空裡,他竟成了西湖四跪之一,隻怕他會慶幸今日的無緣。畢竟,在那樣的命運中,他所要承受的屈辱與痛苦,遠比眼前的失落要沉重得多。
韓世忠同樣看得很開,前後兩世,延安郡王都被趙官家視為腰膽,賜以玉帶,又是當今欽定的“天下無雙”,日後還被封為秦王,官至樞密使,建炎朝武将第一,公認的西軍第一人。雖然此世因為官家從未成婚,自然也就沒有了三位公主與兩位皇子。對此韓良臣頗為遺憾,沒有了宜佑公主與大皇子原佐,如今官家也無意将他的女兒許配與太子,這輩子他也就無福與趙官家結為親家。
然而,如今無論是官家還是太子,對他都極為尊重信任(雖然比不上嶽飛),但韓世忠深知,他效忠于官家,并非因為能與官家結為雙料親家,而是官家自始至終的信重。而且沒有了佛佑公主,嶽飛的兒媳婦也沒了,這讓韓世忠在感慨之餘,也感到了一絲心理平衡。
而且太子可愛又懂事,還總是喜歡過來找他們玩,聽他們講故事,對此韓潑五也就是感慨自身沒福氣與官家做親家之外,依然在每次趙瑗偷跑到禦營左軍時,除了扶着腰向小太子炫耀那條禦賜玉帶之餘,再捏兩把趙瑗軟乎乎的小臉蛋,偷偷給孩子灌兩口酒。
雖然士大夫們滿心的期待化為了泡影,趙玖父子倆卻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擔,輕松了許多。
在趙玖的眼中,能與自家結為秦晉之好的,原本就隻有嶽飛和韓世忠兩家,再不濟就是吳玠等人。可如今,這幾家都未能為他帶來一個合适的女兒。
韓良臣那邊,雖然知曉他的妻子梁紅玉即将誕下的是一對天下無雙的龍鳳胎,但且不說在“夢中”韓家的閨女是許給了趙原佐,而且這女娃娃也與趙瑗的年紀也相差甚遠,難以相配。
而嶽飛那裡,更是讓人感到無奈。嶽飛膝下無女,那位在曆史中與他并肩作戰、共赴國難的妻子李娃,如今已經成為了他的義姐。而嶽飛的弟弟嶽翻,也尚未娶妻,無法為他提供聯姻的契機。
西軍其他帥臣們也一樣,無論是德高望重的西軍元老種家和楊家,還是曲端、李彥仙、劉錡和吳家兄弟等人,家中都沒有與兒子同齡的女孩。
至于張俊那邊,趙玖對他的人品向來信不過,自然也不會考慮與他家結親。而折家更是因為折可求當年的變節之事,被趙玖永遠地打入了黑名單,再無結親的可能。
至于趙瑗本人……
“爹爹,兒深知國事為重,家事為輕。況且兒年歲尚幼,應以學業為首要,至于婚姻大事,不必急于求成。因此,這聯姻之事,還是就此作罷吧。”趙瑗說這話的時候,趙官家父子倆正分食着趙瑗從宮外帶回來的酥山,楊沂中作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