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餐過後,小老頭跟女主人打聽巴黎現在還有沒有舊貨古玩市場,被告知随着時代變遷,目前跟幾十年前一樣的那種大規模的集市早就沒有了;在舊城區靠近景點的商業街上,還分布着不少小古董店,基本都是做遊客的生意,有以歐洲各國舊首飾為主的古早物品售賣,價格高且不保真---賣的就是個待價而沽的格調而已,店主也分不清往外賣的東西是真是假,根本不敢保真。老師頓感掃興,決定先帶學生去報道。兩人打算先去大使館做了個登記,再去找巴黎大學東方學院。大使館裡負責接待訪問團體和留學生登記的工作人員不像後世那樣面帶微笑的接待他們,倒是跟審案的公安似的闆着一張嚴肅的面孔跟他們交代外事紀律,小老頭态度很好的點頭敷衍着,劉悅隻覺得腦子嗡嗡的;能記得的是這也不準、那也不準,至于不準什麼那是真沒聽清。辦事員說完了正準備打發他們離開,小老頭提出有事要見他們領導;辦事員不耐煩的回了些領導很忙,不是你想見就能見的之類話。小老頭不高興了,他繃起面孔,很有點氣勢的報了個名字;讓他去找到人後帶句話:老朋友來了見不見?辦事員一看,果斷扭頭就去找人了。都說貴氣養人,來人一看就是順風順水沒受過什麼波折的;他帶笑跟小老頭握手、擁抱,然後領着他們去了會客室。劉悅注意到他們進來後,會客室的門并沒有關緊;而是虛掩着的,閑話叙罷,不等對方問,小老頭就交代說自己這趟訪問不光是了解國外的學術進展,還打算私人買些流落在外的文物送回去捐給國家。他能保證文物是合法渠道獲得的,隻是郵寄回去一是費用負擔不起,二也怕路上有差池;希望能走外交行李通關免查,由大使館代送回國,如果能免稅就更好了。對方沉吟片刻開口:這不是件我能決定的事情,你稍等,我去請示一下。
請示的回複是使館主要履行國家職責,同時;也會對遵紀守法的在外中國公民予以庇護,既肯定了他們師徒的愛國思想,也明确表示不贊成這種具體做法;向他們強調如果個人有為難之處可向使館工作人員求助,能幫忙之處工作人員一定會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