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花姐,我就是、我就是這麼一下子功夫,就收了一百文啊?”
“是啊,你再拿拿,看看這一百文有多重。”
姜迎花把手舉高了一點,把銅錢從高處灑到陳乘風手上。
銅錢和銅錢相碰撞,噼裡啪啦的聲音。
這是錢的聲音呀!
姜迎花問他有什麼感覺。
陳乘風說:“我不知道,就是感覺這個重量好玄妙,把它們握在手上,心裡好踏實。”
“這還隻是銅錢,除了銅錢之外還有銀子,金子。我祝你以後先賺到一捧這麼沉甸甸的銀子,再賺到一捧這樣的金子。”
“迎花姐,這——我想都不敢想。”
姜迎花豪邁地拍拍心口,“我替你想了!這些以後你都會有的。”
“現在給你選擇的機會,你是想替我做生意還是想自己做生意?”
姜迎花給他解釋。
“替我做生意,就是我花錢雇你做事兒,你做多少事得多少酬勞,按天、按次或者按賣出去的貨來算。你自己做生意,那就從我這兒拿貨……”
陳乘風雖然年紀輕,但也知道,“做生意?我沒有本錢啊。”
“跟你爺爺奶奶、爹娘商量,從家裡拿錢,或者你先替我做生意,我給你報酬,等你攢夠本錢了,你再從我這裡拿貨。”
“我……迎花姐,你自己的生意做的很好,為什麼還要雇我?”
“你想想看。我一天的時間要從縣城到這裡走一個來回。我就算有好手藝,但是一個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緊趕慢趕,我能夠賣到劉家村。
劉家村,你也知道有個什麼樣人在這裡。為了自己的安全,我是不打算自己踏足這裡做生意的。”
“劉家村過去之後還有很多很多的村落,甚至有我們汨陽縣的臨縣——沂水縣。這些地方我兩條腿走不過去,怎麼樣也賣不了這麼寬。”
“你需要一雙腿幫你走過去?!我——”
“你!就是我選的第一雙腿。”
陳乘風呆滞地點頭。
“今天的酬勞我按百分之二十五給你算,以後怎麼做,明天你去縣城,我們再一起商議。”
“高興傻了吧?第一回自己賺到錢?”
陳乘風繼續點頭。
“你可以上報百分之二十,剩下的百分之五,我不揭穿你。”姜迎花很嚴謹的補充,“僅此一次。”
陳乘風突然理智起來,“不行,收迎花姐你的錢,我肯定會皮肉開花!”
“你今天先把這銀子揣着吧,我待會兒要趕回縣城了,沒空去家裡跟祖母解釋,等明天,明天大夥都要進城的。到時候我再跟大家商量一下這件事情。”
陳乘風是個老實孩子,猶豫半天說:“既然一切等明天再說,那等明天決定之後,迎花姐你再把這錢給我吧。我現在拿着也沒有地方收。”
“五文錢是一定一定一定要給你的,你怕麻煩可以說是你在路上撿到的……那也得上交。那還是說我給你的吧,大人們有疑問,表姐給你主持公道。剩下的二十文,如你所願,我商量之後再給你好吧?”
回城路上,姜迎花進一步規劃了事業版圖。
當務之急,需要去趙家看看扶手的成品長什麼樣。
提前确認一番,确認一切都符合自己的要求,有需要改進的現在還有時間。
否則到了明天臨了臨了,安裝起來不慌亂才怪。
姜迎花是帶着報酬去的。
看完覺得很好,這些木頭修整的很平整,大小粗細都一樣,也沒有毛刺割手。
高度于姜迎花來說有些矮,姜老漢用應該正合适。
要埋進土裡的底部是一個‘米’字形,對得嚴絲合縫,姜迎花愣是沒找到接口。
趙老大爺說是用的榫卯結構,這一節埋進土裡,能達到她的要求,整個人吊在上面都不會倒、不會塌、不會側移。
姜迎花付了錢,還請趙老大爺明天中午在姜家吃飯。
回家後,認認真真的琢磨了一下明天的菜式,以及買菜的預算多少。
吃過晚飯,選了上次朱伯娘來她家一樣的時辰,到了朱家。
話也說得差不多,借桌子、請朱家人明天中午去姜家吃飯。
朱伯娘都不知所措了,“明天是過什麼節嗎?還是你家辦什麼好事兒?”
“都沒有呢。”
姜迎花覺得她說服姜老漢和外祖母的那個理由,沒有什麼是不能跟外人講的。
坦坦蕩蕩的跟朱伯娘說了一遍,朱婆娘倒是也通情達理,她說:“是應該這樣。親戚之間常來常往,感情才深。”
“花丫頭是個大姑娘了!連人情往來都無師自通了。”
“是将心比心,真情換真情。”
她家不是辦壽宴,早上沒有人趕過來吃長壽面,所以借的桌子中午前搬過來就行。
光是陳家人就能坐滿兩桌,于是除了朱家,姜迎花還借了巷子裡另一戶有交情的人家的桌子,請了那家的男女主人今天中午過來吃午飯。
一大早,姜迎花就忙碌了起來。
每天都要收拾的屋子,她今天收拾的格外仔細,雞籠不僅僅是打掃,還把雞放出來,用水刷洗了一遍底部。
主屋和堂屋後面久不住人的客房,她都熏了艾,怕雞籠有什麼異味,便在雞籠旁也點了。隻是放在稍遠點的位置,怕雞受不了這一熏。
她砍了肉,買了時興的蔬菜,又買了一隻雞。
确實是家裡富裕了,她雖然覺得最近買雞吃的次數太多了,稍微心疼了一下,但掏錢還是很迅速的。
回了家她就開始料理了起來。
她預備做三桌飯菜,備菜都是一個大工程。
還好她有整個巷子裡最好的一位鄰居——朱伯娘。
伯娘來的好早,見她家裡已經收拾幹淨了,就開始挽起袖子幫她洗菜。
期間問了一句,“你是需要伯娘幫着掌勺還是自己做?”
“我最近做飯菜長了一些心得,想自己試一試。伯娘在邊上幫我看看,有做得不像的,您提醒我。”
朱伯娘爽快應下。
上次朱家兩口鍋都炒菜,飯是借了别人家的鍋煮好的。
姜迎花今天也打算效仿。
雖然她一個人一次隻能炒一口鍋的菜,但是她要做兩三樣炖菜。
朱伯娘沒有異議,從姜家舀了米回去,沒多久又回來了。
說:“已經煮上了,鐵杆在燒火呢。”
姜迎花又道了謝。
她預備的菜色:麻婆豆腐、紅燒豬蹄、黃芪黨參炖雞、蒜香排骨、野蒜頭炒肉、韭菜煎雞蛋、蕨菜炒花肉、香煎荠菜餅、清炒苋菜。
九道菜,葷菜居多,素菜為點綴,每一道菜都備量充足。
平常自己做豆腐,今天做麻婆豆腐的這幾塊豆腐卻是在縣城裡頭另一家豆腐坊買的。
不是西施豆腐坊,是那家老牌的,供應酒樓飯館的豆腐坊。
和姜家達成交換之後,鄭家按照約定,三代之内再也不能做豆腐買賣了。
這一道麻婆豆腐是陳乘風點名想吃的。
上次來姜家吃了這一道菜,他就念念不忘。後來姜迎花去村裡也給他們拿過豆腐,陳乘風跟所有人都說這道菜好吃,他堂嫂子還跟姜迎花學了做法。
陳乘風昨天提起來時一臉糾結,最終沒說堂嫂做的不好吃,隻說姜迎花做的更香一點。
姜迎花跟朱伯娘商量什麼時候開始做飯,朱伯娘還記得他們舅舅上一次過來的時辰呢。
這一次想着雖然拖家帶口的有好多個孩子,趕路的腳程可能慢一些,但應該也差不了太遠。
姜迎花按照估算出來的時間開始起鍋燒油。
嘿,她們一點也沒算錯。
把大菜炒完炖上,陳家人就進門了。
這烏泱泱一片,又提又挑的看得朱伯娘都吓了一跳。
大人小孩,幾乎沒有空手的。
男丁不論大小,除了她外祖父,其餘都擔着柴。
成丁肩上擔着兩捆,小的手裡提着一捆。
她外祖父帶了一些手工編織的東西,洗東西的菜籃呐,外提買菜的菜籃呐,饅頭墊啊,都擔在一對嶄新的筐裡。
是的,這對籮筐也是擔來送給她的。
外祖母提的雞蛋,之前姜迎花不要的幾十個雞蛋,全都裝了過來。
大舅母、二舅母和大表嫂幫着擔柴,年輕的三表嫂抱着娃,二表嫂提着菜。
好多好多的蕨菜、香椿、荠菜,兩大把連根拔起,根部被清洗得幹幹淨淨的苋菜。
每一株都不超過巴掌長,真是又嫩又水靈。
冷清的多年的院子一下子就熱鬧了起來,天公作美,今天是個晴天。
凳子早就擺了很多在院子裡,姜迎花一邊接東西,一邊招呼他們随意坐。
朱伯娘則幫她端茶倒水,拿點心瓜子出來招待人。
把大堆大堆的柴火歸置好,姜迎花沒忘記請表哥們幫忙把姜老漢和姜承香從屋子裡擡出來。
她外祖母正到處尋找女婿和外孫的身影呢,姜迎花覺得如果去床邊上探望,可能雙方都比較傷感,容易一見着就兩眼淚汪汪。
但是在院子裡大家這樣敞開着聊聊天,情緒應該還能夠控制。
果然姜家父子一出來,全場矚目。
她外祖父、外祖母挨着兩人坐着,舅舅舅母們也湊過去關心姜老漢病情。
表兄弟們則跟姜承香打招呼,輩分更小的表侄們湊上去喊人都沒空間站了。
她觀察了一會兒,見大家聊的其樂融融,終于放心的進了竈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