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城的守衛查得很嚴,要截住企圖入城乞讨的難民,除了流落在他們村口的那一支,南州北上的人從各個方向彙集,算算時間,第一批也應該已經到了不少城鎮,可本地的官員不敢輕易接收,都選擇把他們攔在城外。
雖然目前仍未對城裡的居民有什麼影響,但流言依舊瘋傳,恐慌情緒四起,一路走來,經過米鋪面鋪,李銜霜留意着看了一眼價格,短短兩天時間,糧食價格已經翻了兩倍多。
饒是如此,鋪子門口仍有大批的人堵着,舉着錢袋想要買米買面。
雖然家中已經儲備好了糧食,但宋家的這幾位看着這樣的情景,心中還是不大好受。
李銜霜有心安慰,但又無話可說。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人類在災難面前越無能為力,恐慌就會越大。
農業社會裡,風調雨順倒還罷了,人們尚可靠天吃飯相安無事,但凡老天不給面子,莊稼歉收,日子就要苦着過了。
牛車已經駛過了糧油鋪,宋開還在回頭看,李銜霜怕他難受,捏捏他的手:“别看了。”
宋開轉頭望他:“如果是秀州大旱,走投無路的就會是我們了。”
“不會的。”李銜霜駕着牛車在街角拐彎,“如果有那一天,我們就離開秀州城,去别的地方。”
宋開有些無奈地說道:“那我們不就是難民了嗎?”
“不一樣,”李銜霜轉頭看他,說道:“我們帶着錢走,就不是逃難,我們隻是去遊山玩水。”
宋開愣了一下。
好像沒什麼不對。
李銜霜笑着繼續說道:“如果真有那一天,我肯定不讓你們陷入這樣難堪的境地,大不了我們就去京城。”
柳秀在一旁聽着,即便這位是他的老闆,他也忍不住對這位老闆的大放厥詞做出評價:“……好大的志向。”
宋青青咋舌:“那得需要多少錢啊。”
宋明守着那幾桶肉,提出質疑:“就憑我們這小本買賣,還能去京城了?”
“哎,這話說的,誰說我們要憑這樣的小本買賣進京城了?”
“那憑什麼?”
“憑技術,憑文化,憑品牌。”
李銜霜大言不慚,其他人聽不懂,但不妨礙為他臉紅。
穿過幾條縱橫的街道,終于到達紅玉街上租好的攤位。
李銜霜比較摳門,毫不猶豫就選了六百文的位置,宋開本來本來還要勸,但是李銜霜說什麼也不改。今日到這裡一看,地方倒也寬敞,沒想象中那麼糟糕。
其他人搬肉、搬炭火,李銜霜和宋開組裝烤串的裝備。
這套鐵制的設備是宋開親自打的。
有時候李銜霜都慶幸,如果他身邊的人不是宋開,那他許多想法都不會實現。
他繪畫能力極差,畫的圖紙歪歪扭扭,他自己都看不懂,隻能指着圖紙一點點跟宋開解釋,這個空槽是放木炭的,這個鐵架子是在上面放烤串的,這裡要有一個孔洞,那裡要有一個抽拉裝置……
宋開聽他解釋了一遍,就表示自己明白了。
李銜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解釋清楚了,又覺得不能妄自揣測天才的腦袋瓜,于是在宋開着手打鐵的時候,他就在旁邊看着。
宋開看上去清清瘦瘦的一個哥兒,或許不能說力氣大,但他用力十分精準,一分的力氣都不多耗,雖然并不準确,但他的動作利索得就像手起刀落,再加上穿着一套利落的白色短打,在昏暗的火室裡像是一隻輕盈的白鶴,有一種舉重若輕的美感。
李銜霜都看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