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秋收季節,想到此時此刻,在我枯坐在這座城市某一處時,家鄉的人正在坡裡割麥,更覺自己生活寡淡。
其實有關麥子的記憶很多還是我們搬到縣城之後産生的。那時大概小學三四年級的樣子,早已飽嘗了思鄉的刺痛感。隻是生計所迫,總之各方面因素影響,我離開了故鄉。離鄉之事稍後再談,先來說一說麥子的事。
那時是阿柒要參加比賽,需要一身旗袍穿,媽媽就四處張羅哪家能做旗袍。最後問到城東有家人能做,于是爸爸騎着摩托載着我和媽媽去那戶人家,阿柒還在上學,沒來。那時候我們家還有摩托,印象裡在我出生前就買了。家離縣城很遠,爸爸打工得先騎摩托到城裡。小狗的聽覺最是靈敏,那時候隻要爸爸的摩托開到東邊拐彎處,她就歡快地吠叫起來,我們就知道,哦,爸爸回來了!媽媽總是說,小狗太能為了,從來不出錯。等摩托開近,就能聽到發動機轟隆轟隆的聲音,也能聞到空氣中飄過來的汽油味。雖然爸爸做的都是又髒又累的體力活,但是他卻可以稱得上是我們家最幹淨的人,因為那時候村裡條件實在有限,也隻有夏天能靠着晌午的太陽曬一缸水來清洗,女孩子,河裡澡洗的權利都是沒有的。爸爸每次回來都是先在外面旅社梳洗一番的,永遠有一陣旅社肥皂的味道。寫到這裡,倒真的讓我回憶起一些年輕時候爸爸的樣子,原來潛移默化間所有人都是變了的。那時爸爸穿一身迷彩服,當兵發的,愛沾,髒了也不大看的出來。背一個大大的旅行包,從包裡能掏出各種玩意,小到加油站發的肥皂,大到加油站發的毛巾……小時候既盼望爸爸回家,又希望他快點出發幹活,希望他出發是因為爸爸有時讓我和阿柒很苦惱,所以說男人和女人終究是有隔閡的,男人們永遠無法理解我們。爸爸在家的好處嘛,因為他在家時,會吃得好一些,媽媽做活輕松一些,雖說我和阿柒會幫忙,但是孩子的力量實在是太弱小了。還有就是如果我和阿柒成績好的話,爸爸會帶我們去縣城玩,那是我幼時最開心的事。爸爸騎車,我坐在摩托車前面的油箱上,阿柒在爸爸身後,最後面坐着媽媽。油箱就像我的專屬寶座,隻有我足夠小坐的開而不會遮擋視線,通過兩個後視鏡還能看到自己的表情。一家人就這樣騎摩托到城裡去,應當是花很久在路上的,隻是現在想想已經什麼枯燥乏味的記憶都沒有了,隻記得夏天夜色中吹來的涼爽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