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他的,隻是她眼角逼出的點點淚光。
在夕陽日影下,仿佛有攝人心魄的異能。
應抒弘這才撤了手,告罪道:“冒犯了。”
移舟冷哼,可不是冒犯麼?若是曉得失禮,那便不該做。事後道歉,是能頂什麼用?
那張遞來的帕子,她也不屑用,轉身朝地上寫着:死過,忘了。
而後,連飯也不讨了,撇下木頭,移舟昂起頭,利落朝廊下走去。
應抒弘這才看到她住的這個小院落,雜草已經被清理了一小半。他給的那條面巾,也挂一個簡易架子上,随風擺動。前後各三根木頭搭起的晾衣架,突兀立在荒草上,顯然是她動作做的。
他握着帕子,再回去給馬兒添草料,劉原已經回了,還帶着好大一包燒餅,不停往外冒着熱氣。
應抒弘打水淨手,劉原坐在井沿那兒,就開始大快朵頤,顯然是忘了他們挖回來的人。
“咳……”
在應抒弘數次輕咳後,劉原也納悶,“水?井裡有,大人喝吧。”
無奈之下,應抒弘隻能自己拿了兩個燒餅,往院牆那兒走去。
可是移舟就托腮坐着不動。
應抒弘也沒心思哄一個鬧氣的孩子,就将餅放在土牆上頭,幹巴巴吐出兩個字:“燒餅。”
聲量不大不小,劉原喝了水,猛然想起,不大好意思咕哝了一聲:“瞧我這腦子,倒忘了移家姑娘在,燒餅都沒買她的份。”
應抒弘聽後腳步一頓,頓覺身後的目光要把他盯出個窟窿來。
劉原說罷,便當此事過了,走過去同移舟打招呼,“喲,姑娘……”
這下,移舟終是扭頭,也大步走來。和大老爺生氣,氣死的是自己。她面無表情過來,先無聲朝劉原福了一禮,伸手就要拿土牆上的燒餅。
“去找個可靠的大夫回來。”應抒弘還背着身。
“大夫?”劉原不大明白,“先前不是已經請了一個嗎?聽說是石台縣最好的醫者了。”
應抒弘負手而立,日之将西,眼裡光芒凝聚,“罷了,還去他家藥堂,找個年輕的問問,那老大夫是否已經有了眼疾。”
劉原左右看了看,一拍大掌,瞬間明了,“嗐,你說這老大夫,這不是耽誤事麼?看我去把他抓來。“
*
原本也該是關了店休息,人被劉原提溜來,老大夫還喘着氣。
“大人明鑒,老朽一生勤懇為鄉民看病,并未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
應抒弘隻是冷眼瞧他,示意他坐,“老人家莫慌,不過是本官手底下的人做事毛躁,給您賠個禮。”
“不敢不敢……”
“本官隻問一句,”應抒弘作揖,而後,開門見山問道,“您老人家,壽數幾何?”
“這……”
老大夫是高壽之人,須發俱白,聽得此話,沒立即回複,手指不住哆嗦着,“老朽老朽……”
半晌之後,他也沒說出來,眼眸渾濁,似是清明了一回,“是……那位姑娘……有别的病症?”
應抒弘當下便知了,“本官不是醫者,并不清楚她是否有别的病症,不知老人家為何有此一問?”
老大夫如他所言,一輩子都在石台縣裡坐堂問診。不曾想,臨了了,晚節不保。“老朽……老朽今年已經……七十又一……”
人生七十古來稀,他到了這個年紀,身體再說康健,也無法與天命相抗,“老朽……是去年覺着眼睛不如從前了……可是,明明從前還是耳聰目明……石台縣的鄉親個個贊老朽高壽又清明,是藥王菩薩庇佑……”
話到動情處,老大夫當場灑淚,顫巍巍跪下陳情道,“大人,老朽也知自己的眼睛不中用了……這兩年都帶着弟子坐堂問診,從沒出過差錯,也沒害過一條人的性命……”
應抒弘親自扶了他起來,劉原也暗暗點頭,老大夫說的是實情。他也将那個年青弟子帶回來了。
“那日,隻準老朽一人來……”
劉原将那人帶了進來,看師傅眼淚汪汪,也跪下認罪:“大人,師傅他……他醫術在我們這兒是最好的……小民雖比不上師傅,但這一年跟着望聞問切,從沒耽誤患者的病,請大人饒命啊……”
師傅是出了什麼事,他也不知,一味求情,卻也有幾分忠心。
劉原便将人帶去後院,趁着天色還亮着,讓他再給移家姑娘再診一回。
師徒二人不敢含糊,由徒弟幫着看傷,老大夫再切脈。
“脖頸有一處淤青傷痕,像是麻繩所緻……”弟子看了那烏黑的舌頭,也覺着不妥,“舌骨沒有斷,隻是,舌苔發黑……”
老大夫撫須思索。醫術典籍是記載過黑舌之人,恐怕壽命不長。
他再度切脈,也隻診出脈象不穩,不過比起上回,已好了不少。“前兒那藥,是對症的。老朽以為姑娘用了什麼毒物,開的通用解毒方子,想來有些效用……再吃幾貼藥,應該無事了……”
為穩妥,弟子也切了脈,斟酌着開口:“或是生前……前頭吃了什麼東西,沾染上的黑色?”
應抒弘瞥了他一眼,移舟也是如此。鄉下的野果,有什麼黑色的?
衆人都靜心想了想。
應抒弘和劉原是京城人士,不大了解石台縣的風物。
老大夫接診的人多,馬上就想到了,是烏眼。
“烏眼,也叫臭李子。鄉下的孩童都吃過,不過這東西無毒……童謠還說是臭李子臭李子,吃了變成黑小子,便是說它能染色,不是有毒的東西……”
于是乎,衆人又齊刷刷看向了移舟。
移舟口不能言,也是着急。她怎麼知道原身是吃了多少野果,能将舌頭染黑到讓這位青天大老爺都誤會了。
她也有樣學樣,觑了眼應抒弘。
應抒弘轉頭吩咐劉原将兩個大夫好生送回,自己則是取了紙筆來,請移舟在紙上寫。
“姑娘識字,不如将來龍去脈寫一寫。令尊的案子,連着你的案子,有什麼冤屈,或是什麼線索,請姑娘一一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