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甯殿後殿的勤政堂,皇帝平時處理政事、面見大臣之處。
似乎為了表現兩人間關系并不熟悉,一路無話,跟在傳令太監身後,隻能聽見彼此的腳步聲。
殷璟心裡清楚,康安帝喊他們過去做什麼,短短幾步路,已經想好如何在皇帝面前撇清和謝清晏的關系。
勤政堂同樣建的華貴大氣,康安帝端坐于檀木書案後,帝王不動聲色,暗暗審視前方正行禮的殷璟和謝清晏,試圖從中看出他們是否暗中往來。
手上不停,神色如常地批閱堆積在一旁的奏折,詢問起今早的情況。
殷璟率先回答道:“啟禀父皇,今日我正欲進宮,隻是苦于無正式的身份,徘徊豐甯門外,這時正巧看到了世子的馬車,便請求世子帶我面見父皇。”
這樣的事情裡,皇子是否得到了勢力支持,隊伍是否壯大才是最關鍵的,康安帝想要的,就是殷璟的态度。
他這理由無懈可擊,說起來他身為皇子卻連皇宮都進不去,不是渴望康安帝能因此對他産生一絲愧疚或憐憫之心,他不需要。
殷璟将自己放在弱勢地位,隻是為了讓康安帝放心,他這個兒子,剛回宮,并未結隊,還沒有篡位的能力。另外,不管謝清晏是不是專門等他,都不能把他扯進來,否則自己剛進宮就遭皇帝猜忌,往後被盯防的死死的,那接下來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
明明是謝清晏自己順手幫忙,殷璟一番話卻将他撇得幹幹淨淨,那他自然也不能辜負了四皇子的一番好意,毫無破綻道:“陛下,臣在豐甯門外得知殿下困境,便鬥膽伸手一助罷了。”
兩人表現得疏遠陌生,康安帝也暫時放了心,欣慰點點頭:“身為皇子進不來皇宮,若是傳出去的确有損王室聲譽,此事是疏漏了,清晏做的不錯,日後便不會有這樣的事了。朕已昭告天下,追封先皇後為德仁皇後,璟兒也可光明正大出入宮門。”
生前不管不顧,死後追封德仁,也不知是在安撫誰。
殷璟磕頭謝恩,再給多大的榮光也無用,先皇後已逝,無論如何也無法挽回。
出了殿門,走在宮道上,謝清晏比殷璟高出半頭,他擡頭,又道了不知已經說了第幾次的謝,說以後若是有需要他定義不容辭。
這是真心感激,但殷璟也存了私心,謝清晏這個線索不能斷,以便日後可以拿着這借口多與他來往。
衣袂翻飛間,謝清晏停下,殷璟也跟着停下,疑惑地仰頭看着他,似乎不明白他怎麼突然不走了。
謝清晏盯着他略顯迷茫的眼睛,頗為認真地說:“四殿下,從你我見面開始,你已經道多少句謝了,我幫便是幫了,這是我自願的,不必如此有負擔,若是其他人是有所圖謀呢,殿下還要義不容辭來回報嗎?”
他話說的嚴肅,把殷璟說的莫名其妙,他看起來很蠢嗎?會傻到将惡意當成善意來回報的地步嗎?顯然謝清晏是這麼認為的。
大概謝清晏也意識到自己說話重了,語氣放軟了些:“…我這麼說也是希望殿下能小心些,衍宮深似海,不能太過相信他人。”
謝清晏覺得自己随手小忙,甚至都沒做什麼,他看透了宮中的險惡。即便他對殷璟也懷有其他的目的,殷璟也早晚都會入宮,但到底還什麼都沒查到,他不想牽扯無辜的人進來,盡己所能多提醒他點也是好的。
頭一次有人說幫他隻是自願,教他不用有負擔,他看透世間冷暖,每個人都抱有或多或少的目的,唯此刻的謝清晏,幹淨澄澈的眸子裡,不帶一絲欺騙,隻擔心他為人所騙。
殷璟垂眸,沒吭聲,他突然有些愧疚,他為了活着,防備心重,因為皇兄的話,他尤其警惕謝家人。但對于真心幫過他的人,總是充滿感激,認真對待,善意惡意看得很清楚,至少在此刻,他能感受到謝清晏對他沒有利用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