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古人看我做曆史考研真題 > 第15章 第 15 章

第15章 第 15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我覺得沒問題吧]

【開個玩笑嘛,這樣比較好記,畢竟要背那麼多東西,沒有一點技巧會背死人的。準确來講,《易經》有三易,分别是《周易》《連山》《歸藏》。但是《易經》成書太早,當時的書籍費用又很高,我們的曆史太過漫長,《連山》、《歸藏》很遺憾地失傳于各種天災人禍當中。《周易》雖然隻是《易經》的一部分,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般都混作一談。】

[長知識了。]

[那就是一本書呗]

[我們失傳的東西太多了,心痛]

[詩書禮易樂春秋,《易經》少了三分之二,《樂經》隻剩下一個書名]

春秋,前483年(魯哀公十二年)。

孔丘坐在案前,手中是未編完的《春秋》。這個時候的他已經完成了十四年出遊,回到了故國,最愛的兒子和弟子都在身邊,除了仕途上的失意沒有什麼大的煩惱。

孔丘豁達樂觀,得知《連山》《歸藏》《樂經》失傳也不免感到悲傷。但他能做的很少,隻能讓弟子廣收門徒傳授學問,就像天幕所說的那樣,書籍太貴了,能讀書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在他創辦私學以前,讀書認字是貴族的特權。

孔丘無聲歎息,禮崩樂壞,他推崇周禮,卻又不知不覺間做了禮崩樂壞的推手。

秦,前221年(始皇帝元年)。

嬴政輕哼一聲,這就是後世挖人墳墓的理由嗎?淺薄!

不過他還是命令道:“趙高,令刀筆吏多多刻錄書籍,賜衆臣為陪葬品。”而後他又補充了一句,“賜太史騰整套,朕陵墓邊角的陪葬坑也都換成書籍吧。”

在鹹陽的太史騰還不知道他的陛下在惦記他的墓葬,但他依舊受到了騷擾,他的同僚們似乎都想為他提供億點點書本作為陪葬品。

【回到題上來,知道了王夫之的作品名稱,這道題的C選項就不是問題了,刷題的時候遇到類似的把思想家改成哲學家的題也是換湯不換藥,做法和思路完全一樣。】

[了解]

[我感覺我曾經會過]

[高中肯定背過,隻有那麼一點點印象]

[這麼多東西是怎麼記住的啊!!!]

明,1494年(弘治七年)。

邱濬自得地呷了口茶,他都這把年紀了,跟個小姑娘置什麼氣,都不在一個時空,天幕上的人也就仗着比他晚生了幾百年,一個一個的都不如他。至少背誦這東西對他來講毫無難度,過目不忘就是這麼驕傲。

【沒辦法,十幾本書呢,隻能說不要死記硬背。既然說到王夫之,順便把剛剛提到的經常和他組合出道的黃宗羲、顧炎武也一起說了吧。這仨人是一個組合,叫做“明末清初三大家”,思想在某些程度上也有些相似,剛剛提到他們都反對君主專制——反對君主專制可不是反對君主制啊,千萬不要錯寫漏寫,差之毫厘,失之千裡呀!】

[小辰放心,漏不了的]

[哈哈哈我不考試,小辰加油!]

[同不考樂子人一枚]

[打工人報到]

【我們稍微來展開講一下】

【先說黃宗羲,他是浙江餘姚人,這個地方是不是聽着有點耳熟?】

[王餘姚!]

[王陽明老家!]

[我家就是餘姚的!王守仁、黃宗羲都是我們餘姚的!]

【看來大家都記住了,不錯,餘姚這個地方出人才,出了一個王陽明還嫌不夠,又出了一個黃宗羲。黃宗羲,字太沖,号南雷,還有個比較清新的号叫梨洲。剛剛說王夫之的書四本有三本都帶着朝代名,黃宗羲就更了不得了,三本書都帶有朝代名,它們分别是《明儒學案》《宋元學案》《明夷待訪錄》這些書名裡出現的朝代名都是偏後的——欸?我們的D選項似乎已經出來了,D選項也被排除了。BCD都被排除了之後,就剩A一個選項。不得不說這個選項太有迷惑性了,記錯一個字這題就隻可能靠瞎猜了。】

【我們來看看黃宗羲的主要思想。首先哲學上認為天地之間隻有一氣,可以說是非常樸素唯物主義了,同時帶有深厚的陸王心學的色彩。政治上剛剛也說了反對君主專制,深刻揭露了君主專制制度的害處,還把專制帝王稱作害民之賊,可以歸納為“民本君客”四個字。我們剛剛也說過,反對君主專制并不是反對君主制,所以黃宗羲還主張提高相權以分君權,加強學校的輿論監督力量——輿論監督這個很新鮮,似乎隻有黃宗羲這裡有提到。另外他還提出工商皆本,這是工商業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産物。】

【黃宗羲這個人也非常有意思,他的百度百科上這樣介紹:“明末清初經學家、地理學家、天文曆算學家、啟蒙主義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與自然科學家。”這一看就是幹實事兒的。】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我也去搜了搜,我去,他還是個少年偵探!]

[嗯?什麼男主情節?]

[他還是黃庭堅的後代]

[還有神話色彩呢,他娘生他前夢見麒麟入夢,所以黃宗羲有個小名叫麟兒]

[淚目了,我媽懷我的時候總夢見冰糖葫蘆,于是我的小名叫糖糖,關鍵我是個男的!!!而且我都快30了,我媽還這麼叫我!]

[心疼糖糖一秒]

清,1685年(康熙二十八年)。

見天幕提起老友,王夫之露出一個舒暢的笑容,而後又忍不住苦笑。老友本來就不停被朝廷征召,這下更不得閑了。

【一不小心又扯遠了,這些都忘掉忘掉,考試不考。我們來看明末清初三大家的最後一個人——顧炎武。他是南直隸昆山人,字甯人,他的字不太出名,出名的是他的号:亭林,世稱亭林先生。他的主要著作有三《天下郡國利病書》《日知錄》《亭林文集》】

【顧炎武的哲學思想中唯物主義成分就比較大了,他認為宇宙是由物質構成的,道存在于具體事物中。政治上他也批判封建專制主義,但他的措施不是加強相權,而是實行地方分權。他還具有非常強烈的民族思想,将亡國和亡天下兩個概念做了區分。另外,他也提倡經世緻用、反對空言,和顧炎武的思想非常相似。考試一般不考這麼細,但該背的都得背,萬一考到了就能把分數拿到手。】

明,1494年(弘治七年)。

邱濬無奈極了,後世的小輩忒不懂事,總是把分數和考試挂在嘴邊,難道做學問不應該追求更高的層次嗎?想當年他在瓊州求學有多麼不易,東方辰擁有那麼好的學習條件卻不好好學習,真是讓他老人家嫉妒啊。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