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過身,在巨樹的對面山崖上有瀑布飛瀉而下,水嘩啦作響,傾瀉到底下的水潭,而後向東流去。極目遠眺,水越流越開闊,形成一條長河蜿蜒曲折,奔騰而去。水潭靠岸的地方停泊着一葉扁舟,它靜靜地停靠在哪裡,時不時被水波一漾,泛起漣漪。
如果想要從石台去往水邊需要先下到山洞入口延伸進來的地面,而後往下,下方像梯田一樣層層疊疊的地形延伸。山洞口靠右手邊的菜田往下行三個梯田,已經有一條被人走的多了,漸漸成型的小路。
巨樹旁邊的石壁又和對岸的瀑布石壁連成一片,呈三面環抱将這一方小小天地獨立出來。巨樹和瀑布呈弧形相連的這塊石壁下長着翠綠的竹林。這段時間陳礿也在找尋竹林的蹤影,可惜遍尋不到,如今總算知道段舛的竹子來自于哪裡了。
這裡真的是一個自成一派的小天地,有山、有水、有田地。有巨樹、有瀑布、還有竹林。想要進入,隻能通過隐蔽的洞口和水路,大型動物無法進入,小型動物也不足為懼,但凡從洞口闖入就會成為段舛的盤中餐。
陳礿環視四周,隻能歎一句妙,實在是妙極了!
“這裡真是末世桃花源呀!”她脫口而出。
段舛将兩隻山雞抹上鹽腌制好曬在石闆上,而後在一旁靜靜地站着,看着她像初入森林的羔羊般四處熟悉新地盤。
他聽到這句感歎有些不解:“什麼是桃花源?這裡沒有桃花。”
“桃花源呀,不是說一定要有桃花,是存在于傳說中的美麗、和諧、樸素的地方,人們生活在這裡自給自足,遠離塵世喧嚣,過着與世無争的日子。”
段舛似懂非懂地贊同:“那這裡确實算得上末世桃花源。”
桃花源的科普告一段落,他從左到右為陳礿介紹樹洞,“第一個和第二個樹洞目前用于儲存東西,第三個樹洞是我的住所,你自己在第一個和第二個樹洞裡選一個當住所。”
陳礿想了想,決定要第一個樹洞,畢竟第二個樹洞和第三個靠的挺近,萬一在樹洞裡說點夢話都能被對方聽的一清二楚,豈不是尴尬。
選好後兩人走到樹洞前,走近了才發現樹洞口的門約有1.6米,陳礿剛好可以站着走進去,段舛就需要彎腰才能進去。
門是用幾根比較粗的樹木制作而成,四周打磨地非常到位,可以和木洞閉合的嚴嚴實實,一端用木條做軸,可以像現代的門一樣開合。
靠門右側的樹洞壁上還開了一個臉盆口大小的窗戶,同樣也配備有木窗。打開門窗,樹洞裡光線照入,裡面可以被看得清清楚楚。
她誇贊道:“這個門和窗做的好,嚴絲合縫,你真有耐心。”
“前年冬天下雪後不想去森林裡,也沒事幹,我就花心思弄了一下,門窗的開合方法是我外公教的。今年冬天也無聊,你剛才上來的石梯坎就是今年冬天弄的。”
陳礿再次豎起大拇指表示佩服,設身處地想如果是她,她隻會選擇困在樹洞裡打瞌睡。
進去樹洞一看,樹洞内部黑漆漆的,像是火燒後的痕迹,樹洞内部長寬高均約2米,裡面放着許多物資:成堆的土豆“小山”,一摞摞幹野菜,還有一些大樹葉不知道包着什麼東西,打開一看是各種野果幹,有桑葚、覆盆子、野枇杷等。種類豐富,數量也不少。
陳礿盯了段舛一眼,嘿,看不出來這小子還喜歡囤東西呢!不過也完全能夠理解,畢竟在原始的環境裡,不多儲存一些食物,冬季來臨之時可能就會餓死人。
第二個山洞和第一個山洞裡的物資同樣豐富量足。想把第一個山洞騰出來住人,如何收撿這些食物就是一個目前必須解決的問題。
段舛告訴她:“想要住下來,那麼你必須想好我的這些東西放在哪裡,一定要放好,不能露天,那會導緻發黴發芽。要不然你就隻能和食物一起睡。”
因為沒有收納的東西,因此這些食物多是散亂地放在地上,樹洞的底部空間被占盡,上部空間卻沒能利用起來,于是陳礿決定編幾個竹制收納筐,帶上蓋子可以重疊着放進樹洞,盡可能地利用好所有的空間。
“簡單,編幾個竹制收納筐就行啦!”陳礿自信開口。
編竹制收納筐第一步——伐竹。
段舛從他住的樹洞中拿出一把砍刀,再拿出一個塑料混鋼制品——第一次見面就被陳礿交易掉的便攜折疊小推車。他将小推車遞給陳礿,自己拿着砍刀向前走帶路。
兩人先下石台,繞過堆柴的廚房,廚房的另一邊也有一塊土地,土地靠着石壁那一片的位置是巨樹的地盤,根系攀附其上。靠着石壁向下走,下到第二個梯田的田坎邊,至上而下到水潭這一大片都是竹林的生長地,它們在這裡繁衍生長,已經有很大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