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曉見着小牙郎說得頭頭是道,便把需求與他說了說,想尋一間有獨立竈房的,地段好一些的鋪子,每月的租金約一貫半錢,最高不超過兩貫錢。
小牙郎又問找到鋪子後怎麼找他們,盧曉曉便說,他們每日上午在秀心街擺攤子,看到寫着盧記肉夾馍布幌子的就是了。
雙方又在牙行裡做了登記,衙門對牙人行業管理嚴格,盧曉曉他們倒也不擔心這小牙郎做出那欺瞞之事。
回了家中,天色竟陰沉了起來,秋天的第一場雨要來了。
即是要下雨,吃食便不能備多了,得防着明日下雨出不了攤。
盧曉曉便尋出了夏日裡從山裡摘的香菇,打算做味精,她與盧大貴說的鮮粉末便是味精。
用水将香菇表面的灰塵雜質略微清洗,切成薄片,放在鍋中,用小火煸幹,煸到用手可以掰斷,又将曬幹的紫菜掰碎,和蝦皮一起放鍋裡小火幹焙,焙到用手一撚就成細末。
将烘好的香菇放入木臼中,用木杵搗碎,再加入焙好的紫菜、蝦皮,直到搗成粉末,粉末越細越好。
盧曉曉搗得手酸,若是能有個石磨就好了,要買的東西可真多啊,她心想。
到了傍晚,果然下起了雨,雨不大,淅淅瀝瀝的,倒是也會叫人濕透了衣裳。
盧大貴和盧二郎從地裡淋着雨跑了回來,盧二娘子趕緊讓兩人換了衣裳,秋雨寒冷,盧曉曉煮了一鍋姜茶,叫父子倆各喝了一大碗,又給盧三郎留了一碗。
盧三郎回家的時候,果然也被打濕了衣裳,盧曉曉把姜茶熱了熱,讓他喝了祛寒。
吃過晚食,望着外邊陰沉沉的天,淅瀝瀝的雨,盧曉曉擔心明日出不了攤了。
第二天醒來,天還是陰沉沉的,雨還在下,盧家兄妹沒有出攤。
吃過早食,盧大貴在屋檐下修着農具,盧二郎一邊幫忙一邊望雨興歎,要是有間鋪子就好了。
盧二娘子拿着針線在堂屋裡做繡活,盧曉曉從廚房取出盧大娘子送來的蓮蓬,準備剝蓮子。
蓮子可是好東西,有補脾止瀉、固腎澀精、養心安神的功效。蓮子的用途也很多,可以做菜、做粥、做湯、做小食。
盧曉曉拿起一個翠綠色碗口大的蓮蓬,用手一掰,青翠的蓮子便掉落到土黃色的竹編簸箕裡,圓滾滾的,分外喜人。
不一會兒,就剝了半簸箕的蓮子。蓮蓬好剝,麻煩的是處理蓮子。生蓮子要在新鮮的時候剝皮去芯,再晾曬脫水,才能存放得更久。
用手指捏着蓮子,用力一捏,青色的外殼就會裂開一道縫,沿着這縫把外殼剝掉,撕掉内層白色的包衣,蓮子芯味苦,需取出來,才算把蓮子弄好。
要保持外形完整,就要用小簽子把蓮子芯取出來,盧曉曉剝來自家用的,便沒那麼講究,将蓮子捏開,用手取出蓮芯就可以了。
到了中午,天終于放晴了,盧二娘子便與盧曉曉外出送肉,這做好的吃食沒能拿去賣,再放到第二日雖說還能吃,可也不能拿去賣了,還不如今日拿去做人情。
先是去了至親的盧二伯家,送了好些紅燒肉和熏魚,盧爺爺已無礙,見盧曉曉過來歡喜得很,就是秀珠,氣色也恢複了,許是沒有了娘家的叨擾,人看着也輕快了許多。
順路給趙雲霞送了一碗,趙雲霞直推說不要,看到柱子眼巴巴的眼神,才接了過來,不住地說感謝盧家母女。
又是去了裡正家,上回秀珠家的事多靠了他們出人出力,雖說是盧大娘子托付的,可一筆寫不出兩個盧字,且盧三郎如今也跟着杜子柏上學下學。
最後還給張大娘送了一碗,張大娘爽快地收下了。之前盧家被人說閑話,多虧了她幫忙,而且平日在村口的閑聊中沒少幫盧家說話。
又過了一日,盧記肉夾馍能出攤了,好些客人說他們昨日沒來,想得很,真該弄個鋪子。
因着擔心還要下雨,便沒有準備太多的吃食,不到巳時一刻,攤子上的吃食便賣光了。
盧家兄妹兩便将攤子收了收,讓春芬守着,往牙行去了。
昨日沒來鎮上,也不知道張小牙郎有沒有尋摸到合适的鋪子。
兩人去的時候,張小牙郎正好在牙行裡,遠遠見到兄妹兩過來便迎了出來,領着人就往外走。
“快快快,我等你們一天了,尋了三處鋪子,都滿足小娘子的要求,有一處可是尋我師父宋大牙郎問來的,這晚了指不定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