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場大火來得忽然,叫嬌杏始料未及。而且來得詭異,火勢起來的時候像是瞬間就長了腿一般,一下子便蔓延到了隔壁,很快就波及了好幾戶人家。
嬌杏手忙腳亂了一下子,很快便鎮定了,吩咐李嬷嬷等人将封氏和英蓮先送去邵知府那裡,她和甄費留下來指揮滅火。
大火來了誰都不能幸免,嬌杏指揮的是甄府,甄費原先不懂這些,但是經過官府的“四防”洗腦式宣傳甄費又跟着嬌杏有樣學樣,指揮起滅火來。
因為甄費是這街上名望最高的,大家都聽他的。
婦女掩飾老人和小孩先走,壯丁留下來滅火。後來知府又調派了許多人手和取水車過來,滅火如虎添翼。再後來又天公作美,下了一場大雨,這場火算是撲滅了。
萬幸的是,嬌杏指揮及時,府裡又備了大量沙子和水,甄府沒有到原著那般一燒塗地的地步。整條街也沒有像原著那樣,被燒了個幹淨。
葫蘆廟被燒得最嚴重,其次是甄府。葫蘆廟幾乎被燒了個幹淨,不過還好,裡面的人沒事兒。甄府的後院燒得算是沒了,封氏養胎得另外安排。這場大火燒得,封氏的嫁妝可以說是燒沒了,因為她的嫁妝基本上放在後院。不幸中的大幸是,甄費的收藏都在,銀錢也在,嬌杏得以有銀錢安排修繕事宜。
隻是府裡一二十人,得安排去處。與甄費一商量,才知道,莊子沒有修葺,沒辦法住人。
甄費說道:“要不包下一間客棧?”
嬌杏吐槽甄費沒有拿出一個像樣的章程,隻好道:“不如這樣,義父您帶着府裡的家丁暫時居住書肆,平日裡您與管事多監督着府裡的修繕事宜,叫咱們的家丁也幫着幹,這樣快一些。義母在别人家裡養胎也不像樣,我去聯系城外的蟠香寺,看看能不能暫時借個地兒。我估摸着咱們府裡要修繕個一兒月,不然住客棧也太費銀錢了。那蟠香寺的靜玄師太是個有名的。号稱看過去斷未來,最要緊的是,她也是出了名的醫科聖手,若是能托得她庇佑,義母在寺裡也不會有事情。“
又要管封氏安胎,又要管理甄府,還要管修繕的事宜,嬌杏毫不猶豫地将修繕事宜交給了甄費,反正自己會查賬,誰敢貪墨了去。不過經了兩次大難,英蓮也成長起來了,已經開始能管一些諸如安排吃食之類的小事了。
甄費覺得這樣安排似乎更妥,便允了。
既然決定了,嬌杏便擇日不如撞日,開始準備親自登門求見靜玄師太。她誠意做得很足,持齋焚香沐浴,一樣不少。
蟠香寺離隔壁的葫蘆廟不遠不近,葫蘆廟在城南,蟠香寺在紫金山。
到了蟠香寺,嬌杏才遞上甄費的名帖,那邊小尼姑便過來雙手合十行了個禮道:“靜玄師太已經知道了施主的來意,施主請随小尼進去。”
嬌杏納罕:我還沒說什麼,她便知道了?莫非這世界真的有得道高人?
雖然納罕,但是嬌杏還是十分客氣地說道:“有勞小師父帶路了,請。”
小尼姑再次雙手合十道了個“請。”然後帶路。
路上林木森森,石闆路打掃得很幹淨,寺廟裡寶相莊嚴,空氣中彌漫着香火的氣息,和尼姑們做功課時的念經聲和不時的幾聲鳥獸蟲鳴。嬌杏這些日子被弄得有些焦頭爛額,走了這路便忽然地心靜了。
這裡果然是個很好的修行之地。
一路轉了好幾個彎,那小尼姑路上隻靜靜領路,一言不發,默默地注意着嬌杏是否跟上,行至拐角處,忽現一排禅房,小尼姑道:“到了。施主請稍等。”
那小尼姑上前輕輕敲了左邊第一個禅房:“師叔,人已經到了。”
禅房裡面傳了一個溫和的女聲:“請進來吧。”
小尼姑輕輕開門,對嬌杏做了個“請”的姿勢。
嬌杏再次謝過小尼姑,便走了進去。
禅房的布置很簡單,左邊一個石頭砌的石床,正中間是一副字,上書“上善若水”四個大字,字體溫和随心,可以看出主人的品行。字畫下面便是一個客桌,左右各擺了一竹椅。右邊最簡單了,就一個蒲團和一個木魚。
嬌杏進來時,靜玄師太正在蒲團上盤腿坐着,嘴裡念念有詞。她不好打擾,便靜靜地站着,等靜玄師太默念完經。順便打量着傳說中的師太。
嬌杏對于師太這種生物,最大的印象便是滅絕那樣的,要不就是慈航靜齋那樣的,對于靜玄師太這種,嬌杏是第一次見。
靜玄師太的五官并不出挑,但是看着很溫和舒适,整個人散發着一種甯靜祥和的氣場。她更有一種神奇的魔力,看見她總會不自覺地忽略了對方的年齡。若非嬌杏活了兩世,心智比一般人要強些,也會忘了對面的這師太已然是個七十多(看上去)的老太太了。
約莫一刻鐘,靜玄師太念完經,睜眼看嬌杏。這一睜眼不得了,她覺得眼瞎:好亮!這人身上的功德金光好亮!
靜玄師太心裡默念了個佛号,壓一壓自己心裡的波瀾,沒錯,是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