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府附近有很多百姓圍觀,雲水謠問其中一個百姓:“請問孫府出什麼事了?”
百姓搖頭歎道:“慘,真慘啊……孫老爺的兩個兒子都死了……”
雲水謠大驚:“怎會如此?”
“是嬰鬼複仇,嬰鬼複仇啊……”
雲水謠聽得又困惑,又驚駭,問道:“什麼是嬰鬼複仇?”
這百姓卻臉色蒼白,搖搖頭,不肯再說。
雲水謠向其他百姓打聽,有膽大的百姓向雲水謠說了事情的原委。
原來,就在三天前,孫府的兩個少爺都溺斃在馬桶中。兩個孩子沒有掙紮痕迹,事發時也沒有人,十分怪異。
孫家人本想報官,可是有老仆提起,兩位少爺的死法,像是嬰鬼複仇。
原來,在十幾年前,孫家曾溺斃過一個女嬰,也是在馬桶裡溺死的。
最近民間流傳着一個傳言,說是曾經弄死過女嬰的人家,那些女嬰會化為厲鬼前來複仇,把家裡的男孩害死。當年的女孩是如何死法,如今的男孩便是相同的死法。
已經有很多人家經曆過這樣的事,受害的百姓都不敢聲張,一來是心虛愧疚,二來是聽說,如果敢跟這些女嬰鬼魂作對,會遭遇更大的厄運,家裡所有的子孫都會被殘害殆盡。
因此,受害的人家竟無一人報官的,隻是把死去的孩子匆匆下葬,并祭奠以前死去的女嬰,請求她們收手而已。
這嬰鬼複仇的事,雖然沒有被官府知道,但是很多百姓中間都傳開了。
以前都是一些普通人家遇到這樣的事,還是第一次有大戶人家遭遇嬰鬼複仇。
孫府的主人孫修明雖是富豪,經營着洛縣最大的錢莊,可是遇上這種事,也隻好自認倒黴,為兩個兒子發喪。鬼神缥缈,即便想報仇也無從報起,況且本就是自己有錯在先。
雲水謠聽了這個傳聞,盯着孫府的白幡,若有所思。
她問元景佑:“景佑,你相信嬰鬼複仇嗎?”
景佑搖頭:“人鬼殊途,這些兇殺案隻怕别有内情。”
“我也是這麼想的。走,進去看看。”
雲水謠想着,若是能替孫修明查明兒子被殺案的真相,孫修明一定會感激自己,到時候要借錢也就容易得多了。
雲水謠一行人走了進去,早有家丁進去通報主人。
出來迎接的卻不是家主孫修明,而是夫人董氏。
董氏看着四十多歲,面相有些淩厲,但此時容顔憔悴,兩眼無光,走路需要丫環攙扶,像是隻剩下一口氣了。
聽說她隻有這兩個兒子,一下子都死了,下半輩子的希望都沒了,也難怪她如此傷心。
隻是,身為富商之妻,她在此情形下還保持着基本的禮儀,對雲水謠行禮道:“雲縣令大駕光臨,家夫因哀傷卧床不起,已有三日,實在不能出來見客,請縣令恕家夫失禮之罪。”
雲水謠趕緊道:“夫人不必多禮,本縣得知貴府之事,心中哀恸,特來吊唁,你們不需要特意招待。不知靈堂設在何處?”
董氏道:“我帶大人過去。”
董氏帶雲水謠來到靈堂,正中央擺着兩口小棺材,都封得很嚴實。堂上擺着兩個靈位,上書“大兒孫豫章之位”“二兒孫豫文之位”。許多下人在此伺候,來吊唁的賓客們也很多。
隻是衆人要麼沉默不語,要麼低聲交談,整個靈堂呈現出一片肅穆哀傷是氛圍。
雲水謠見此情形,不免也心情低落,上了三炷香。
接着,她問董氏:“兩位令郎多大年紀?”
“一個十二歲,一個十一歲。”
說完,董氏又開始抹眼淚。
兩個孩子還這麼小,怪不得棺材也小。董氏身為人母,怎能不悲傷。
雲水謠還有一些問題想問,但又不忍在此時打斷董氏的哀悼。
等董氏心情平複下來,雲水謠才問道:“夫人,可以跟本縣說說兩位公子身故時的情形嗎?”
“這……”
董氏想說話,但是卻說不出來。
她身邊的老嬷嬷心疼地看了她一眼,對雲水謠道:“縣令大人,我們夫人太悲傷了,沒法說當時的情形。不過老奴當日也是跟夫人一起到案發現場的,就由老奴來說吧。”
雲水謠點了點頭。老嬷嬷便把當時的情形說了。
孫府的兩位少爺住在同一間屋子,素來有午睡的習慣。
隻是,他們不肯自己午睡,需要一個丫環哄着。那丫環唱歌好聽,每天中午都給他們唱童謠,唱着唱着他們就入睡了。
為了保證兩位少爺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在中午時分,少爺們的内院是不允許有其他下人進出的,下人們都在外院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