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問政 > 第60章 韓暢

第60章 韓暢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您說的有道理。”溫華熙認真想想,“不過常言道,小時偷針,大時偷金。一個盒飯是小,但習慣這種方式了,會不會……”

“所以你要學會審視尺度,又不是讓你變成吞金獸。”趙珂抿了下嘴,“我也很讨厭那些虛頭八腦的人和關系,畢竟我一個搞研究的,待在實驗室裡才是最舒服的。”

“那我是不是影響您的工作了?”

趙珂煞有其事地點點頭,“所以,你得補償我。明天起,我隻要來電視台,你請我在電視台飯堂吃早飯和中飯,我請你去外面吃晚飯,附送你處世經驗,這樣就比較公平了。”

溫華熙蹙眉,可對方說的有幾分道理,加之确實放了人家幾次鴿子,颔首同意。

飯後回到辦公室,正好碰上韓三喬吃完飯扔一次性飯盒,溫華熙見縫插針問,“韓老師,素材解說稿也已經通過了,新聞稿件也沒問題,為什麼還不能過審?”

韓三喬扔掉飯盒,拿出紙巾擦手,瞥她兩眼,“明天台裡正好有一個特殊的交流活動,如果你看完那場活動後,還是這個态度,我會給你盡快落實的。”

次日下午,真就迎來一場溫華熙頗有興趣的活動——“海東電視台五十五周年社會民生總結會暨社會關注獎頒獎活動??”。

她作為布場的工作人員參與,被韓三喬派去打雜。

地點并不在演播室,是台裡一個正兒八經的室内報告廳。中午和趙珂潦草地吃過午飯過來,正好碰上負責活動流程的楊思賢,被她帶着忙上忙下一頓準備工作,落實水牌、宣傳闆,紀念品、獎杯等基礎物資的布置。

臨近活動開場,迎來兩名特别的嘉賓。他們一入場,所有工作人員起身打招呼。

站在最後面的溫華熙驚呼,“是崔世祥!”

和她挨着的楊思賢揚眉,“怎麼,旁邊的女士不認識?”

溫華熙見那位頭發花白女士坐着輪椅,被韓三喬推進來的。可她确實不熟悉,搖搖頭,“也是非常有名的前輩嗎?”

“你們韓老師沒有說過她的事迹嗎?”

“沒有。”

“她是韓暢。”楊思賢見溫華熙沒有多的反應,“南方系媒體調查記者第一人,崔世祥也不過是她師弟。”

崔世祥,曾經在火車站假扮智障人士,潛伏三晉省黑磚窯,揭露智障、殘障人士、孤兒被拐做黑工,卧底解救30名奴工,形成“全國共讨之”的新聞風暴,當年更是一舉拿下“華國正義人物獎”。

可溫華熙确實沒聽說過韓暢,而且,怎麼也姓韓?

“她做過什麼新聞調查嗎?”

“震驚全國的江平市地溝油事件、汕城回收垃圾造玩具、周愛生品牌黃金摻假、嬰幼兒魚肝油、莞城色情發廊……”楊思賢如數家珍,每說一個眉頭緊蹙一分。

“這麼多?都是她暗訪調查的!?”溫華熙感到震驚,“可我記得,新聞報道時沒有說她的名字。”

這些新聞調查單拎出來任何一個事件,都比肩崔世祥。

“對,這就是她為什麼可以調查那麼多轟動全國的新聞事件,仍然能暗訪一線的原因。”

溫華熙目光炯炯地盯着那位女士,有名的女性調查記者也有,可都和崔世祥一樣,有一個震驚全國的調查新聞就足夠震撼。可這位,不僅是多個,還涉及多面多行業。

她打起十二分精神,認真關注這場活動。

下午2點,活動準時開始。

這次活動是由老台長蔡惠建進行開場緻辭,對調查記者和社會民生新聞的高度認可與評價,緊接解釋此次活動舉辦的用意,總結和回顧海東電視台五十五周年期間的新聞調查事件與經驗,對于優秀的調查記者予以獎勵,由前輩經驗分享,鼓勵後輩砥砺前行。

接着完成頒獎,全程韓三喬都推着韓暢輪椅上上下下。

完成儀式後,領導離席,由在場的記者們傾聽兩位前輩的經驗分享。

首先分享的是崔世祥,他先是展示自己被割掉一部分的耳朵,以及手臂和背部已經淡化的傷疤,“這是我的功勳印記。”

“當初,他們想割掉我的舌頭,不是我拼死反抗,假裝癡呆,今天可能我都沒辦法分享我的故事。”

“最後,他們用切割我耳朵的方式來測試我的反應,确定我是智力問題才放過我。呵,也不是放過我,一天幹接近20小時的活,沒有周末,不給洗澡,真不是人待的。”

崔世祥的故事溫華熙聽過,現在聽起,仍讓她激情澎湃。

接下來是那位韓暢,她聲音具有獨特穿透力,“大家好,我是韓暢。第一次和同仁分享經驗,很感謝台裡給我這個機會。說到分享,我想,最好的經驗就是‘蟄伏’,你要像花豹一樣,耐得住孤獨的記者,又能迅速出擊,才能找出新聞真相。”

“很多人以為我們調查記者就是釣魚,把警察不能幹的釣魚執法安排在新聞中,就是調查記者?不,我認為這是誤解。……”

韓暢不熱衷賣慘,她樂于講幹貨。滿頭花白的頭發,遮掩不了她眼裡的精氣神,隻是握住麥克風的手似乎在不對勁,讓溫華熙停留觀察許久。

溫華熙不自覺問出口,“她的手怎麼了?”

“她的手筋被挑斷過,稍微長時間抓握就有問題。”

溫華熙頓時轉頭,就看見滿眼含淚的楊思賢,她從口袋裡拿出紙巾遞過去,“這是她暗訪時被發現造成的,還是之後被報複的?”

楊思賢拿過紙巾略擦了一下,“之後被報複的。”

“她出過十幾次車禍,被投過毒,甚至當街被擄走。”楊思賢瞥了眼滿臉不可思議的溫華熙,“好奇法制社會怎麼會這樣?前些年嚴重些,法制也是一點點健全的,公安天眼系統的每個攝像頭也是一個個安起來的。”

經驗分享結束,兩位記者都在台上,回應與會人員的提問。

台上人四兩撥千斤地回答實戰經驗,溫華熙彷佛看見新聞調查前輩前行的足痕,這一刻,她似乎預見自己未來成為怎樣的人——要像韓暢一樣。

她感歎,“她能相對平安退休,真的是能鼓勵很多晚輩。”

“沒有那麼簡單。”楊思賢冷笑,“别說她身上有沒有我們這些外人不知道的傷疤,就說她因為被投毒過,肝髒負擔很重,别看她白發蒼蒼,她才四十歲!一個月前被确診肝癌晚期,可能就剩下三個月的生命。”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