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你們跟我去村長家把事情定了。”宋大伯宋老四帶着春芽春苗下樓,提了兩包糖果去了村長家。
宋家人和村長說了女紅班的事,村長還沒說什麼,村長娘子在一旁道:“這是好事情啊。”如今的村長是老村長的孫子,老村長早幾年去了。村長娘子是縣城周書吏的女兒,見識比一般的村婦好很多,偶爾有些犯事的人家有田地放出來賣,總是會優先靠山村的人家,因此村長媳婦在靠山村頗有臉面,很是說得上話。
“你們要在春芽家開班嗎?”村長娘子倒了茶水請大家坐下商量女紅班的事。
“家裡地方小,站不下幾個人,再說春苗也不挑學生,就是願意來學的學點,好歹也是個手藝。”宋老四說道:“家裡到底有柱子和木頭呢。”
“還是宋四叔想得周到,”村長娘子點頭道:“不如就在村塾,回頭通知到村裡,想去學的女孩兒都去。下午光線好,每天下半晌如何?”
“女紅學了要練,倒是不用每天學。”春苗想了想:“我想着隔天去教一次針法配色,一次兩個小時足夠了。剩下的時間就在家自己練,要是有什麼不懂的來我家問我也行,隔天去學堂問也行。如此教上幾個月,也就差不多了。”
“甚好,就隔天一次,你說說有什麼要準備的,回頭好通知村裡人。”村長娘子接着說,村長看着媳婦半天閉上了嘴巴。
“針法帶着針線和一塊布就行,想學繡花的還要備絲線繃子這些,這個得有了基礎才能學。”春苗想了下說:“要是有人想學繡花,我也教。”
“這太好了,春苗,我娘家有幾個妹妹,不知道能不能一起學?”村長娘子聽了春苗的話連忙問道。
宋老四知道村長娘子是周書吏的女兒,連忙說:“家裡親友的女孩兒都一起來學吧,我們親家女孩兒也要來兩個呢。”
“繡花打絡子都要絲線,繡花針也要一套,嫂子家裡姐妹不妨連繡花繃子也備了來,省得再去置辦。”春苗倒是都願意教。
很快春苗的女紅班在村塾裡開了,雙日下半晌去教兩個小時,村裡想學的女孩兒或是兩把雞蛋或是一籃青菜正經行了拜師禮,跟着春苗學了起來。二春媳婦把黃大舅黃二舅家的幾個女孩兒也接了過來,不說學繡花,哪怕學學針法裁衣做出來的衣服不是長短袖也是好的。
春苗的女紅班就這樣開始了,靠山村的人想着不過就是幾個雞蛋一把青菜的事,大部分人家都把家裡的女孩兒送了過來,也有新媳婦和上了年紀的婦人來旁聽,一時逢雙日村塾的學堂成了人最多的地方。
來學女紅的女孩兒底子參差不齊,春苗把剛學拿針的分作一班,花了一刻鐘教她們穿針引線,拿了塊布對折用最簡單的平針縫起來。
已經會簡單針線的姑娘拼作一班,教她們藏針連針這些稍有技巧的針法,藏針做出來的衣裳看不出線頭,所謂天衣無縫就是藏針的針法,藏針練好了做出來的衣服跟一塊整布做出來似的,幾乎看不出針眼。
連針是婦人縫衣用的最多的針法,比起一針一針的縫衣服,連針省事不少。春苗教連針的時候,不少婦人也拿了塊布在旁邊試,春苗看到了也過去指點幾下,婦人看着手下的針輕快起來,一針連着一針,不由地歎服:“春苗這是學到真本事了啊!”
周家的幾個姑娘帶着縣衙周書吏同仁的女孩兒一行七八個人底子最好。春苗将她們單獨分作一班,給她們講配色,不同顔色搭配出不同的視覺效果,粉色的上衣陪深色的裙子就好,粉色的裙子陪深色的上衣就好上重下輕,整個人失衡,頭重腳輕根底淺,看着就不舒服。教她們打絡子,不同的絲線搭配不同的衣服,如意結,祥雲結,配玉結,壓裙結······
女紅班開起來不到兩個月的功夫,春苗的名聲傳遍了靠山村周邊,連青山縣城都知道靠山村有一位府城回來的繡娘。春苗回來前後院逛着,描了花樣子要給春芽做一個雙面繡的扇面,平常講完了針法春苗自己也拿了繡繃繡花,女孩子們看着一副雙面繡在春苗手裡一日日的鮮活起來。一面是一隻通身黝黑的鲫魚躍出水面張嘴咬向一朵半殘的荷花,下面水波層層蕩漾,碧色荷葉上面水珠子眼看着要滴落下來,不少人驚歎“這是怎麼繡出來的?”
這一面繡的是林子念念叨叨的“花吃魚”,背面卻是一大朵紫色的牡丹,占了大半的帕子,紫色的牡丹花瓣越到邊緣顔色越淺,顯出柔嫩的紫粉色,到了花蕊深處紫色越發的濃烈,襯出金色的花蕊愈發明豔,等春苗的扇面快要繡好的時候,整個學堂的女孩都停了手裡的活,大氣也不敢出地看春苗繡花,就怕一不小心吹散了花蕊上的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