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娘最好,那咱們今日就去逛,一會兒去給祖母請安的時候,就跟祖母請示。”亦安笑着道。
“你呀,就知道玩。”王氏嬌嗔道。
王氏和亦安在給李氏請過安之後,便乘坐馬車出了張府。随後用了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就來到了興盛大街,馬車在玲珑閣門前停下了。王氏和亦安,在丫鬟的攙扶下,走下了馬車。
這是亦安自穿越過來後,第一次在白日裡逛街。她好奇地盯着四周看,發現這條街道十分繁華,街道兩邊的店鋪栉次鱗比,彩旗招搖,街道上車水馬龍,人流如織,一副太平盛世的景象。
亦安先是陪着王氏逛了一會兒玲珑閣,王氏見并無新款面市,所以興緻也不高,逛了一會兒就離開了。随後她們又逛了幾家綢緞鋪、成衣鋪。
亦安發現,這興盛街兩側的店鋪,基本以珠寶店、綢緞鋪還有香料鋪為主。所以來這裡逛街的,大部分都是富貴人家的太太小姐們。
這裡的大部分店鋪都有客人進進出出,看起來生意不錯的樣子。但也有兩家鋪面門可羅雀,其中一家的牆上,還貼着轉租的告示。“看來也有生意冷清的啊。”亦安暗想道。
因亦安此行的目的不是置辦首飾和衣裳,所以她對這些不甚感興趣。她們在興盛街逛了一個時辰之後,亦安便提議去附近賣吃食的街上看看。
随後她們便去了小吃一條街。這條街上更加熱鬧,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身着绫羅綢緞的,也有穿粗布麻衣的。有賣饅頭、包子這種平民小吃的,也有賣精緻的宮廷糕點的。
看着各種熱氣騰騰的小吃,聽着各家店鋪門前的叫賣聲、客人們嬉笑打罵的聲音,亦安的心情大好,她很喜歡這裡的煙火氣。
王氏則受不了這種嘈雜和吵鬧,也不允亦安在街上随便買吃食,一直催促她快點離開。
亦安一直耐心勸說着王氏,兩人帶着幾個丫鬟,一直從街頭逛到巷尾,終于在巷子拐彎的地方,看到了一家挂着“西北風味”牌匾的鋪子。亦安見了,兩眼放光,忙拉着王氏走了進去。
果然她在這家店鋪裡,看到了幹酪、乳餅、乳團甚至醍醐等奶制品。她看其外形,也不确定哪一種可以用來做烘焙,所以就纏着王氏,讓她每樣都稱了半斤。
這乳餅、乳團是半固态的,售價是五兩銀子一斤,幹酪是固态的,售價是八兩銀子一斤,而醍醐因制作繁瑣,價格更貴,十兩銀子一斤。
“這個時代的奶制品價格真貴啊,要知道,此時的豬肉20文一斤,大米2.5文一斤。此時的一兩銀子等于1000文錢,也就是說,一斤乳餅可以買2000斤的大米。”亦安暗自思忖道。
亦安看了價目後,走向前問掌櫃:“如果長期從您這裡采買的話,可否便宜一些?”
掌櫃的聽了立馬笑眯眯地道:“那得看您一次采買多少了,如果買的多的話,是可以給您打折扣的。”
“我現下還不确定,等定下來了,會派人過來找您談的。”亦安道。
王氏見狀,狐疑地看着亦安,亦安也沒有和她解釋。掌櫃的麻利地将給她們要的東西打包好,王氏的丫鬟素雲,給掌櫃的付了銀子,一共花了十四兩銀子。
“幸虧是和母親一同出來的,如果是自己派人出來買的話,估計自己的小金庫就得被掏空了。”亦安暗想道。母女兩人逛到這裡,也都覺得乏了,于是便上了自家的馬車,打道回府。
馬車上,王氏嗔怪道:“你今早磨着我出來逛街,就是為了買這些東西吧?”
“娘你太聰明了,什麼都瞞不住您。”亦安笑着道。
“這東西這麼貴,等閑人家平日裡也不怎麼吃的。你還見樣都買了半斤,你想做甚?”王氏不解地看着她道。
“我有用處,有正經用途,過幾日你就知道了。”亦安嬉皮笑臉地道。
回到張府之時,剛好趕上用午膳。用過午膳之後,亦安便準備開始做烘焙了。她決定先做蛋撻。此時經過半個月的風幹之後,之前做的那個面包窖已經可以用了。
她從錢匣子裡,數出五十枚銅錢,然後塞給靈欣,吩咐她去一趟大廚房,跟廚房的管事劉顯家的,要一斤面粉、一小碗豬油和十五個雞蛋。劉顯家最初不肯收錢,但她怕大房、三房的人知曉此事後,會拿着此事說嘴。
雖說目下張府三個房頭之間的關系還算和睦,但人多了心思就多了,她不想給人留下話柄。于是又派靈欣把錢送了回去,并叮囑劉顯家的,務必将這幾樣東西登記在賬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