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巡過後,雷起龍見吉王興緻正高,便微微欠身:“殿下,下官今夜前來,實有要事相商,還望殿下恕下官直言。”
朱慈煃擡了擡手。滿室莺燕霎時如退潮般悄無聲息地散去,最後離開的侍女将鲛绡帳輕輕落下。
閣中瞬間安靜下來,隻剩下他們兩人。
朱慈煃靠在美人榻上,道:“但說無妨。”
雷起龍連忙起身,恭敬地将善化縣的災情簡要述說一番,語氣誠懇地說道:“殿下,善化縣如今災情甚是慘重,百姓流離失所,糧食匮乏,餓殍遍野。殿下素來仁德,定能體恤百姓疾苦,開倉濟糧,救民于水火之中。”
朱慈煃挑了挑眉,把玩着手中的酒盞,琥珀色的液體在杯中晃出層層漣漪。他微微一笑,啧了一聲,說道:“雷大人,你可知,本王在善化縣的一半良田也被洪水沖毀了,如今顆粒無收,誰來接濟本王呢?”
雷起龍心中猛地一沉,善化縣的稻田,有一半都在吉王名下,這些田地免稅,而剩下那些百姓的田地,卻要承擔全縣的賦稅。
他不敢多言,立刻伏在地上,額頭貼着冰涼的地面,說道:“殿下恕罪,是下官無能,未能及時治理水患。還請殿下開恩,救救百姓。”
朱慈煃見他跪下,皺了皺眉:“雷大人,你這是何苦?我不過是随口抱怨幾句罷了。”
“起來吧。”朱慈煃的聲音變得輕快,溫熱的掌心托住雷起龍的肘彎,将他輕輕拉起,“明日本王就讓長史開東郊别苑的糧倉,你安排人去接應。”
雷起龍連忙道謝:“多謝殿下!殿下仁德,百姓定會感念您的恩情。”他心中暗自松了口氣,吉王終究還是仁德之人,百姓有救了。
——
雷起龍坐在府衙正廳,手中捧着一杯熱茶,目光時不時瞥向門口。
不多時,衛斓匆匆趕來,衣袍略顯淩亂,袖口還沾着些許藥漬,顯然是剛從醫館忙碌中抽身。她雖衣着不整,但神色從容,步履穩健。
衛斓微微屈身:“民女參見雷老爺。”
雷起龍見她進來,放下茶杯,起身相迎,笑道:“你就是大名鼎鼎的衛大夫?久仰大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人才啊,人才!”
衛斓颔首,不卑不亢地回禮,淡然說道:“雷大人過獎了。衛某不過是個行醫之人,哪裡當得起‘人才’二字。”
雷起龍示意衛斓坐下,親自為她斟上一杯茶,說道:“衛大夫在長沙府的事迹,本官早有耳聞。這次善化縣的災情,百姓們苦不堪言,想必衛大夫也有所耳聞吧?”
衛斓接過茶,心想果然如張文遠所料,她早就做好心理準備,便毫不猶豫點頭:“衛某願盡綿薄之力,出錢出藥,助官府赈災。”
雷起龍一愣,顯然沒料到她會答應得如此爽快。他本以為要費一番口舌,甚至動用些手段才能讓她就範,沒想到她竟主動應承下來。他壓下心中的詫異,笑道:“衛大夫果然深明大義,本官代百姓謝過了。”
衛斓微微一笑,語氣依舊平靜:“不過,衛某有兩個條件,望雷老爺成全。”
雷起龍眉頭微挑,心中有些不悅。一介平民,竟敢與他談條件?但他面上不顯,依舊和藹道:“哦?請講。”
衛斓從袖中取出一封信,雙手遞上:“其一,衛某曾向提學道投遞建議信,提議官府投資興建醫學學府,發展醫學事業,為百姓培養更多合格的醫學人才。可惜信被退回。雷老爺若能促成此事,實乃百姓之福。”
雷起龍接過信,掃了一眼,心中暗驚。他沒想到衛斓竟早有準備,且目标如此明确。他沉吟片刻,道:“其二呢?”
衛斓繼續道:“其二,衛某有三個水稻增産建議。善化縣的災情固然嚴重,但長遠來看,提升糧食産量才是根本之道。若能推行,必能提高産量,緩解糧食短缺之困。衛某願以性命擔保,此計劃可行。”
雷起龍心中複雜,他本以為衛斓不過是個醫術高明的醫者,沒想到她竟有如此遠見和膽識。他擡頭看向衛斓,眼中多了幾分審視:“衛大夫果然心思缜密,早有準備。”
雷起龍迅速看完信紙,眉頭微微蹙起,眼神中透出一絲探究之意。他突然将信紙往桌上輕輕一按,身子前傾:“這三個增産計劃裡,最讓本官好奇的是水稻選種。獻雲在田間摸索了五年,也不過是按穗大粒多選種留種,你怎敢斷言抗病稻與豐産稻雜交必得良種?”
他手指重重敲在“雜交”二字上,“《農政全書》中可從未提及這等玄妙的法子。”
雷起龍的審視目光如利箭般投向衛斓,似乎要從她身上找到一絲破綻。衛斓卻毫不退縮,迎着他的目光,
“原理有二。”她聲線清冽如冰泉,“其一,子代必承父母特性。若父本抗病、母本豐産,子代中總有三成左右能兼具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