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某個天高雲淡還算涼爽的傍晚,光岡神樂帶着小号,一步一步登上台階,用鑰匙打開布滿鐵鏽的門,走入校園喜劇的聖地——天台。
青道的學生守則裡沒有禁止出入天台一條,也沒有說明此地的開放時間。人人都知道有天台,但無言默認着應止步。挺奇怪的。
不太靈巧地旁敲側擊,倒也沒有打聽出什麼天台奇聞。
而真正的地點也幹淨得要命,顯然定期會有負責打掃的人員。
光岡站在天台正中心,想了好一會兒,意識到這并不是什麼必須得想個水落石出的事,便把混亂的心思都抛掉。
安安靜靜地擡起頭,望着天空。伸出手,往高處抓握,太陽、雲朵,還有輕輕柔柔的風。
天始終是天,高遠,不可觸碰。
而人可以往上走,可以擡起頭,任意自己去不切實際地想象新海誠電影中少女立于雲端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浪漫。
媽媽的樂隊要和制作電影的公司合作,拿到了數量可觀的票券招待,還是充滿期待地去觀影。
配樂是奇幻的,瑰麗的,青春期的。
看完後,音音也老老實實地評價了,童年和青少年看到的世界果然是不一樣的。
輪到神樂的感想,老實說,她的想法跟網上的評價并不趨同。畫面像寶石,像教堂牆面上的玻璃壁畫。故事嘛,她要投同期上映的《魔法少女雅瑪》電影新作一票。
小時候還在心理想,拯救世界的劇情,讓妹妹音音喜歡就夠了。
現在要想,子供向的大義凜然,是孩童三觀塑形的重要指南。
音音冷笑一下,說你終于有品位了,然後拉着神樂聽《魔法少女雅瑪》配樂。其中的進行曲三部曲妙不可言,尤其是最後一首,配合畫面:雅瑪在所有人的注視下,飛到天空,轉身說撒由那拉,嘴角在笑,眼角在落淚。
“啊......”神樂摘下頭戴式耳機,揉了揉耳朵,“好感人。”
音音難得表情生動:“對吧?”
可惜神樂沒有魔法,沒辦法肆意飛舞一番。
站在天台上,青道校園的絕對制高點,往上望是羅曼蒂克的,往下望,也有一覽衆山小的開闊心理。
像媽媽喝了酒之後,總能拉出更蕩氣回腸纏綿悱恻的音符一樣。
神樂總需要對着清晨河岸,一切生命蘇醒雀躍的景緻,為自己獲得動力。
而在天将暮未暮的時間,操場上運動社團熙熙攘攘,遠處獨立的建築青心寮矮小的可怕,沉溺于夢想與未來的少年們成了實現中小小的黑點,卻孜孜不倦地往返着來回。
群山隐去,那時不同于自然的美。
是人獨有的,或更小一些,是這個年紀獨有的,真誠又熱烈的美。
像他的眼睛。
亮堂堂的,什麼都無法令他熄滅。
想探尋,要克制。
想湊近,要遠觀。
想法在打架,面色在僞裝。
可是有些東西是沒辦法騙人的。
比如說吹出來的音符。
比如說突如其來的感性。
原諒吧,這項能力繼承于媽媽。神樂面上不顯,卻十分感謝自己能得到這份禮物。
她站穩,擡手,氣息進入金色的管弦中,再傳出,變成高遠又明亮的音符。
突然就很想吹這一首。
在看《魔法少女雅瑪》之前,時間有空,媽媽幫助她們選了電影。
“是關于天空的故事,神樂會喜歡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