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洵至今不娶妻,在太後看來是心結未解,但這種事着急歸着急,也确實是講究幾分緣分,确實不可強求,太後有時候想想也就算了。可是侯爺病了,侯府上下連個照應的人都沒有,這就太說不過去了,老太後心想,這仆人的事總不能還要看緣分了吧?
趙洵之前在軍中,府中就沒留下多少人;如今回來了,更是鐘愛清靜,因此将原來的一種仆人遣回大半,一來二去,侯府就更空落了。
在太後看來,這堂堂侯爺,過得是什麼苦日子,叫外人看了也不好,便決心要給侯府添人,添不了侯府女主人,就改添侯府的仆人。
但是因為有姜慈在,劉公公這一回去,太後也知侯府不缺人照應,這樣一來,本來可以順理成章安排人進來的事,現在就變得有點多餘。
也正因此,劉公公臨走前提點李管家的那兩句話,意思就是讓侯府做出抉擇,是留下姜慈這麼個來曆不明還有疾的丫鬟,還是聽從太後的安排。
姜慈之前不知這裡面有這麼多門道,眼下一聽,傻眼了。心想,她這不是往太後的槍口上撞嗎?這是趙洵和太後之間的事,她跟着摻和什麼呢。
這可萬萬使不得!
于是姜慈便道:“我現在離開侯府還來得及嗎?就當我這個丫鬟來了又走了。”
趙洵微微一笑,“你覺得呢?”
别的不說,趙洵這人自從清醒過來,大概心情是不錯,這麼一會兒功夫,見他笑了好幾回。這人平常不笑的時候,看着好像想把所有人都抓到大理寺去;可這會兒笑起來,竟難得在他臉上看出一絲親切。
隻是姜慈現在不會輕易被這假象欺騙,她隻聽到趙洵這句反問,就知道話裡有話。
要是姜慈這便離開侯府,不管明面上是什麼緣由,在太後看來,這就是侯府把丫鬟打發走了,也就是同意劉公公那天的提議,讓太後的人進府。
而且,這也不僅僅是一兩個人進府這麼簡單,這還意味着趙洵向太後服軟,有了這一次,就有下一次,隻怕到時候再想反抗就難上加難了。
所以這意味着什麼呢?
姜慈可算是想明白了,意味着她這個“丫鬟”走不了。
“我……我不會要一直待在侯府吧?!”姜慈愣道。
趙洵聞言一挑眉,“你還有别處可去?”
“不是……我這不是怕打擾大人麼。”
“也不用一直。”趙洵輕咳一聲,說,“等這陣子過去,他們不想着這事兒了,你就能走了。”
姜慈道:“但大人剛剛才說……他們幾年前就開始準備往侯府送人了?”
這這這都幾年了還在想這事兒?這陣子到底是多久?不會再過兩三年“這陣子”還沒結束吧?
趙洵點點頭,慢慢從床上下來,“宮裡人做事,一向很有耐心。”
姜慈欲哭無淚,“大人啊,我可不想得罪宮裡!”
趙洵瞧她一眼,半真半假道:“哦,那你想得罪我?”
這……這是什麼選擇題?不管選哪邊都好像會沒命的那種。
但姜慈也不是内耗的人。皇宮雖然聽上去吓人,可畢竟離得遠,相較之下,還是天天擡頭不見低頭見的侯府更具威脅。
姜慈歎了一口氣,道:“侯爺,我這幾日照顧您,連覺都沒睡,怎是要得罪您會做出來的事?”
聽及此言,趙洵知道她心中已做出抉擇,隻是嘴上抱怨,不由覺得想笑。他微微勾了勾嘴角,這時候屋門外傳來腳步聲,李管家回來了。
“侯爺……”李管家剛一進門,往這邊一看,頓了頓,隻見趙洵唇角笑意還未消散。兩人相視一眼,都是一愣。
趙洵輕咳一聲,剛揚起的嘴角又落回去了,偏過了頭。
李管家好像發現了什麼不得了的秘密,但還是要給侯爺面子,忍笑道:“早膳準備好了,要端進來嗎?”
“不用,我出去。”趙洵整理好衣服,慢慢走了出來。
李管家擔心道:“侯爺不再休息會了?”
趙洵搖搖頭,順手挽起散在肩頭的長發,道:“再躺下去連路都走不順了,走吧。”
早飯的時間,趙洵也沒閑着,從姜慈這兒問了一些他昏迷時的消息。
姜慈便将那夜之後的進展如實相告,“常捕頭已經将人秘密帶回大理寺了,不過常捕頭說,最近侯府和大理寺周圍被盯梢得厲害,他和郭大人除了去大理寺和來這兒看望您,其餘地方都沒去。”
趙洵把粥碗放下,拿帕子擦了擦嘴,道:“讓他們盯吧,再過一陣子查不到想要的東西,自然就會撤了。”
姜慈點點頭,又道:“但是别院那邊怎麼辦?我若是留在侯府,雲歌她……”
趙洵卻不擔心,道:“正好,你二人總以祖孫身份出行也多有不便,如今一計恰好能讓你們擺脫此身份。”
“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