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秦者胡也。
嬴政也在細細思量這五個字。
這“胡”,豈不就是......
【早些的時候,中原地區在這一塊兒。】
天幕又放了地形圖出來,然後标注出東南西北四個方位。
【那時候,我們将四個方向的少數民族分别叫做東夷,西戎,南蠻,北狄。】
【秦國在過去的時候就是西戎。】
嬴政:“......”
秦朝之下,有不少人嘲笑出聲。
“可不是。”
田儋嗤了一聲:“秦國過去不就是個養馬的附庸國,哪像我們齊國——”
【齊國的位置就是東夷,楚國就是南蠻。】
田儋:“......”
田儋的弟弟田榮怒道:“天幕就是在胡說八道!”
吳中的江東地區。
項梁領着才十幾歲的侄子,也在擡頭遙望天幕,心說不管是齊國還是秦國,哪裡比得上他們楚國,就算他們楚國早些時候算是南蠻,可在項梁心中,楚國自然是頂頂好的,就是可惜可歎......
“叔父,天幕什麼時候講到秦朝滅亡?”
項梁這一腔情懷還沒抒發完,結果就被自家侄子扒拉打斷。
“你那麼急幹什麼,要懂得耐心懂不懂?”
他這侄子名籍,字羽,真是讀書不成,學劍也不成,時常讓項梁感到頭痛。
項羽不由得撇嘴:“叔父,不是我不願意學,而是我覺得學那些沒用。”
項梁每次聽到這樣類似的說辭,手上就總想拿點什麼。
“算了,你先給我好好聽着。”
項梁按住項羽,讓他安分點:“秦國不得天助,這天幕總會說到。”
縱然現在秦國還安在,甚至如龐然大物一般伫立,可秦始皇除非有通天之能,否則也不能阻止天幕說起這秦朝滅亡的原因,到時候沒準他們可以多加利用,趁此起勢也未嘗不可......所以現下這天幕所言,必然要仔細聽才是。
【至于北狄,那就是北邊的遊牧民族了。】
【不過這些劃分都是早些時候了,而當時的秦國,顯而易見,除了北狄,西戎,東夷,南蠻,還有當時的周朝都已然消散于曆史歲月之中,而“胡”作為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便是當時秦國的心腹大患。】
【所以對于得到這本書的秦始皇而言,當時的第一想法,自然是想到了北方的匈奴。】
【于是乎,秦始皇對于消滅匈奴的念頭,越發的堅定,也更雷厲風行的實施了手段。】
【這件事就很巧合,首先,盧生找到的這個天書,指明的五個字,恰好就是秦國還沒有消滅的北方勢力,方向很對,秦始皇想到這個答案,也無可厚非,而更巧合的是,最後秦國的滅亡,還真是因為“胡”。】
【但怎麼說呢,結果是對的,但猜的過程可錯了,所謂的天書,不過是拿來應付秦始皇的罷了,這世界上又哪有什麼仙呢。】
“什麼?”
最後這段話什麼意思?
嬴政有些反應不過來。
什麼叫猜的過程錯了?
這世界上......這世界上沒有仙?
【為什麼尋仙問道都喜歡往遠處跑,不是往海上,就是往深山老林裡,大概是那時候對這些地方的探索還不夠,以及對一些現象難以解釋清楚,于是便衍生出了各種神奇傳說,比如秦始皇就認為成仙的突破口在東邊的大海上。】
【但最終結果必定是沒什麼結果,得到的也不過是一場欺騙。】
嬴政胸膛不由得起伏了一下。
他還想派人去燕地尋找那盧生,可結果竟是一場欺騙?!
所以這世界上當真沒有仙人?
那長生之法......
【不過話說回來,再看這五個字導緻的結果——】
【匈奴無論在什麼時候,對中原來說,确實都一直算是心腹大患的存在,畢竟北邊有個時不時就來騷擾一下的鄰居,不是搶你這個,就是搶你那個,擱誰那裡都會覺得煩得很,但還記得我們在上個視頻提到過的嗎?】
【——北邊遊牧部落的統一,可是在秦漢交接之際。】
【換句話說,就是秦始皇這時候,北邊的遊牧部落可是還沒有統一呢。】
【沒有統一的力量,就是一盤散沙。】
【除此之外,相對于中原而言,匈奴在當時的文明還處于初始階段,為什麼他們要總來騷擾中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當時中原很多好東西,他們都造不出來,而這些東西,又是生活的必需品,所以沒辦法,當然隻能南下來搶了。】
【一般匈奴都是搶完就走,就跟我們現在馬路上那些騎着摩托車搶包的一樣,搶完就一溜煙跑了。】
【所以說,秦始皇這時候的遊牧民族,若說要能颠覆秦朝的政權,那實在是太過牽強,畢竟他們窮得連必需品都要靠搶。】
匈奴人:“............”
【但當時秦始皇不這麼認為啊。】
【于是在下定決心必須要掃平匈奴後,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決定親自巡邊,從碣石沿着北方的這一線——即從漁陽,代郡,雁門,一直到上郡,然後再回到鹹陽,等考察了北方的防務情況後,便開啟了四步走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