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晝殿修建于齊朝太/祖年間。
這座宮室不在皇宮的中軸線上,而是稍稍偏西一些。因為落成之初,它的用途并不是天子居所。
齊朝年間,桓氏天子的起居之所一直是明晝殿以東的慶雲宮。這兩座宮室一同落成,近在咫尺,名字共同取自齊朝太/祖極為有名的一句詩——慶雲開霁,清華明晝,殿閣風度薰弦。
宮室落成之初,慶雲殿專供天子起居宴飲,明晝殿則用于臨時處理政事、接見臣僚、休閑遊樂。
到了齊朝末帝當政時,帝後琴瑟和諧恩愛非常,鄭皇後遷居慶雲宮,末帝索性連明晝殿也不去了,政務瑣事隻在慶雲宮中一并處置,夫妻同起同居一刻不離,當時傳為佳話。
末帝與鄭皇後生有一雙子女,長子立為太子,幼女封為長樂公主。長樂公主自幼深受寵愛,帝後二人精心擇婿,最終挑選了齊朝聲名最盛的少年名士、江甯景氏風儀無邊的少年公子景容,意欲促成另一段佳話。
長樂公主下嫁後,夫婦二人都擅詩文、精音律、好探幽尋勝、好舞樂遊春,倒确實如帝後所願,促成了熙慶年間另一段世人交口稱贊的姻緣。
直到齊朝熙慶十五年,南澇北旱,天災頻起,關外異族荊狄趁勢南下。直至冬日,大軍兵臨城下,末帝自知無力回天,于慶雲宮自刎,鄭皇後服毒殉死。至此齊朝覆滅,魏朝始立。
關于荊狄南下的慘痛往事,朝野民間多有傳聞。據說荊狄一族虎視眈眈,多年前便陸續派了許多探子潛入齊朝打探情報,連鎮守邊境的将領都受其重金賄賂策反,早已放松了警惕,不料荊狄突然舉兵來攻,一夕之間北方局勢驟變。
還曾有一種更為荒謬的傳言,說魏朝開國皇帝慕容诩曾經親自潛入齊朝擔任細作,甚至一度混入禁軍,當上了長樂公主府的禁衛。
那年深秋,江甯景氏的老夫人過世,這位老夫人代替早逝的丈夫與兒子執掌家族多年,聲名德行遠揚,更是教養景容長大的親祖母——皇帝登基後追封祖宗,将她追封為文莊皇後。
長樂公主金尊玉貴嬌弱非常,又有年方兩歲的女兒需要照顧。景容将妻女留在京中,孤身千裡趕回奔喪,豈料方至江甯,快馬八百裡加急帶來噩耗。
——齊朝覆滅,北方十二州落入荊狄之手。
同年十二月,荊狄慕容氏首領慕容诩于京城登基為帝,改國号為魏。
慕容诩誅殺了桓氏皇族所有人,上至齊朝太子,下至宗室遠支剛出生的襁褓幼兒,唯獨留下了長樂公主。
那時景昭還很幼小,許多事情記不住也無法理解。但她至今仍然記得,在記憶深處那個兵荒馬亂的雪夜裡,母親全身是傷、狼狽不堪地從慶雲宮回來,甫一進門便跌倒在地,擁住她撕心裂肺地痛哭。
第二日,聖旨通傳天下,慕容诩冊立長樂公主為柔妃,賜居柔儀殿。
十年前的另一個雪夜裡,垂死的母親跌落下來,雙手沾滿鮮血,長劍锵啷落地,像一隻從枝頭無力墜落的瀕死蝴蝶。她擡起眼,望着慶雲宮鋒銳的飛檐,凄惶說道:“我父皇母後的地方已經被弄髒了,這裡不好,我不要在這裡。”
然後她合上眼,氣息斷絕,死在魏朝覆滅的最後一個晚上,大楚立國的前一個夜裡。
在那個夜裡,慶雲宮被一把大火燒為平地。
.
“殿下。”
皇帝身邊的内侍梁觀己迎上來,打斷了景昭的思緒。
“聖上正在後殿靜修。”梁觀己陪着笑道,“您是知道的,奴婢們從來不能打擾。”
景昭颔首,提起袍角拾級而上,徑直越過梁觀己,走進了面前這座寂靜幽深的宮殿。
越過正殿上方‘清華明晝’的牌匾,後殿殿門近在眼前。
景昭擡手笃笃笃敲了三下,一個低而涼、清而淡的聲音缥缈地傳來:“進來。”
于是景昭推門而入。
暖意撲面而來,夾雜着幽幽香氣,殿中博山爐上方袅袅煙霧升騰,層層及地紗簾掩映,其後隐隐露出一張青白二色的玉石屏風。
屏風後無比空曠,無數雙點漆般動人的眼眸從四面八方投落目光,靜靜注視着蒲團上端坐的皇帝。
皇帝端坐在滿地玉屑之上,端坐在滿壁畫像之間,他背對着屏風,面前則是一尊近人高的白玉雕像。
玉像尚未完工,隻刻出了半身,但手法極其細緻,連耳下明珠、衣袂褶皺都栩栩如生纖毫畢現。更重要的是,雕像有一雙很美的眼睛。
轉眄流精,顧盼生情。
美得不像是死物,而像是一位活生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