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恭敬真誠地看着使者,“皇後娘娘的再造之恩,沒齒難忘。貧尼謹記皇後娘娘的恩德,定不辜負皇後娘娘的良苦用心。”
使者滿意地點了點頭,“法師明白就好。”
楊春花陪武媚娘一起接待了這位皇後的使者,同樣聽聞了這個消息。
當初知道是王皇後引武媚娘進宮的時候,楊春花很迷惑于這飲鸩止渴的行為。她就不怕武媚娘進宮後成為第二個蕭淑妃嗎?
然而感受到這位皇後使者對待武媚娘難掩輕蔑的态度,楊春花好像窺見了一二。
論及出身,政治投機起身的父親武士彟和累世公卿太原王氏沒有比較的必要,而弘農楊氏也就隻能和河東柳氏比較一番。
論及經曆,侍奉過先帝,現在出家感業寺,從王皇後從小接受的禮教來看,李治就算是再寵愛武媚娘,都不可能給她一個名分。就像李元吉的王妃,巢王妃,雖然一度被李世民寵幸,但到底沒有過一個名分,就連兩人所生的孩子後來也過繼給了李元吉。
楊春花把目光從難掩高傲的使者身上離開,看向恭敬和感激的武媚娘。
可以預見,當這個高傲的使者回宮後向王皇後說起他所見的武媚娘,這個感激涕零的武媚娘,估計王皇後對武媚娘的戒心又會下降,隻會認為自己将擁有一把刺破蕭淑妃的利刃。
随後,李治來到感業寺,終于說出了一個之前未作出的承諾,“媚娘,等朕接你回宮。”
武媚娘笑得很開心,她深情地擁抱着李治,說着對他的感謝。
這一次,武媚娘沒有隐忍,而是直接表露了自己對回宮的期待。
她說,“太好了,這樣陛下就不用來回奔波了。”
她說,“太好了,這樣臣妾就能随時見到陛下了。”
她說,“太好了,我們終于不用相隔兩地了。”
李治看着向來溫柔平靜的武媚娘如此地開心,卻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自己免受奔波之苦,不由心底發軟。
媚娘因為能回宮這麼高興,卻從來沒向朕說過,是不想朕為難吧。
他們都在算計朕,隻有媚娘心疼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