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看着一直像最初見到時那樣恭敬的楊氏,微笑着讓她免禮,和善地詢問她的近況。
楊氏先是感謝皇上的關切,然後回答在陛下和娘娘的撫照下,一切順利。之後,她便提出時間也不早了,自己也該回去了。
李治挽留她,說一起用完午膳再走吧。武昭儀也說已經吩咐了小廚房做了母親愛吃的菜,就留下來一起用膳吧。
李治聞言,佯裝抱怨,“媚娘可很少特意讓人給朕□□吃的菜。”
武昭儀輕笑,“陛下真是冤枉臣妾了,除了幾道菜是母親愛吃的,其餘的都是陛下喜歡的。”
李治聞言,笑着半擁着武昭儀,“是嗎?那朕可要好好檢驗一番。”
楊氏就看着兩人在自己面前秀恩愛,臉上浮現欣慰開懷的神色,盡管少了恭敬,卻多了母親般的溫暖。
李治見此,心裡也是暖暖的,覺得果然是媚娘的母親,懂進退,又讓人舒心。
飯罷,楊氏帶着李治的賞賜,欣然離宮。
待楊氏離開後,李治便将李勣的話告訴了武昭儀。
“此乃家事”武昭儀輕聲重複着這幾個字,心裡也跟着放松了下來。
雖然從李勣兩次不出席小會,她便已經猜到李勣可能是支持李治的,哪怕不是支持,那也不是反對。隻要李勣不反對,李治作為皇帝,且已有成型的支持派,隻是一些反對的文臣,那麼成功改立自己為後,隻是時間問題。
現在情況比她預想的更好,李勣不僅不反對,還提供了值得宣傳的理由。
這樣想着,她看向滿臉笑意的李治,滿臉欣慰,“果然這朝中恭順忠誠的大臣還是多數,隻不過是有些人跳得太高,遮了陛下的眼。”
李治舒心地看着武昭儀,“媚娘知朕心意。”
說完,他又感歎道,“如今想來,很多大臣埋頭做事,不曾發表言論,恐怕也是認為此乃朕的家事。那朕真是錯怪他們了。”
武昭儀柔聲安慰,“陛下明了他們的心意便好。臣妾以為,現在有些人過于固執,估計是還沒意識到此乃陛下的家事。若是讓他們認識到這一點,可能就會回頭了。陛下也就不用這樣為難、失望了。“
李治歎息一聲,“媚娘純善,若真如你所言,便好了。”
武昭儀坦然接受李治的誇贊,繼續安慰,“臣妾相信,真正忠誠信服于陛下的人,肯定如同李司空這樣,不願讓您如此為難的。”
說完,她又看着李治認真地補充,“陛下,這天下終究是您的天下,臣子終究是您的臣子。臣屬進谏,若是為了您的江山,臣妾相信您當然會納谏;若是為了自己的私利,便是他們先辜負了您,您又何須再顧念他們。”
武昭儀的眼神認真堅定,帶着令李治沉醉的一往無前和果決,讓李治的心也跟着更加堅定。
他想,先辜負先皇的不是他,先背棄承諾的不是他,他已經給過一次又一次機會,仁至義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