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結合臨川公主所說的邊境艱苦,甚至是在廢王立武鬥争中李勣的一錘定音,楊春花很難不認為武皇後對軍事有一些想法,至少是希望李治能關注鎮邊将士和邊境百姓。
但是很明顯,李治對此是不以為意的,而是将關注點放在了武皇後教女上。這也并不難理解,如今天下太平,盛世繁榮,哪怕邊境時有蠻族侵襲,而不過是曆朝曆代都有的小小麻煩。
再加上李治本人并未親曆戰争。他出生時,太宗已經登基兩年,戰亂早已結束。他做儲君時,太宗東征西讨,盡力替他掃清隐患。待他登基後,執掌軍權的李勣安守本分,也沒有大的戰亂發生。
所以,對于軍事,李治不像先皇那樣了解和關注,也不像先皇那樣能體察将士不易。他的重點還是放在朝堂上,更關注朝臣和世家。而這也并沒有什麼可指摘的,畢竟如今确實天下太平。
所以,武皇後也隻是隐晦地試探了一下,見李治沒有察覺,也就掀過這個話題了。
隻是這些是不能和現在隻有3歲的安定公主說的。于是,楊春花隻是說,“皇後娘娘當時可能覺得公主隻是一時興起,過一會兒就不想要了。”
安定公主點了點頭,“是這樣啊。”随後,她也不再多想,隻是期待起來明天要選的小馬。
寝殿裡,李治還在感歎安定公主的懂事聰慧,和她想做大将軍的志向。
武皇後面露期許之色,“安定人小志大,若能不改其志,說不定能做出些功績,守護大唐江山。”
李治笑言,“如今江山穩固,太平盛世,安定金枝玉葉,安享富貴便可,如何需要征戰疆場,受血腥之苦。”
武皇後笑了笑,認真地看向李治,“陛下,若安定未來仍想從軍,臣妾可否為她求個恩典?”
李治沉默片刻,看着武皇後認真地說道,“安定是朕的女兒,大唐公主,她有守護江山的志向,朕自然支持。”
随後,他又笑着補充,“就像安定所言,既然有過可以帶兵打天下的平陽昭公主,那麼再有個能征善戰的安定公主,又有何妨。”
“未來還遠,安定先養好她的小馬。”武皇後莞爾打趣起女兒來。
“好了,不說安定了。今日,朕看了洛陽遞來的折子,彙報洛陽宮修繕進度良好,可以如期竣工。”李治這才說起本來要告訴武皇後的好消息。
武皇後聞言,果然面露喜色,“那豈不是等這個孩子生下來,我們就能去洛陽了?”
李治溫柔地摸了摸武皇後的肚子,“洛陽牡丹天下一絕,等到來年春天,我們過去正好可以欣賞。那時,你也沒了負累。等不忙的時候,我們可以像在長安一樣,微服出宮,遊玩洛陽。”
武皇後柔情似水地看着李治,“好。”
時光如水,靜默無聲。
顯慶元年十一月,武皇後生下第三子李顯。
李治當然很高興,給了所有人好臉色。
而這也讓一些人覺得是個勸谏的好機會。